“中国新闻奖气质”长啥样?
科技改变着世界,而网速决定着生活的运转时速。进入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闻在各大媒体发布并传播,有些新闻或许几秒之后便无人问津,而有些新闻则成为爆款,成为社会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关于公示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和新媒体新闻专栏(含国际传播奖项)初评结果的公告》中,有16件短视频现场新闻,27件短视频专题报道,9件移动直播作品,12件创意互动作品,30件融合创新作品,6个新媒体新闻专栏,10件国际传播作品。聚焦位列其中的广电新媒体作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发现,大浪淘沙下的奖项候选作品虽各有光彩,但也存共通之处,细嚼慢品,或许下一个中国新闻奖离你并不遥远。
找到“独特”和 “主流”的结合点
关于优质新闻作品的标准,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解读,但价值内核却始终离不开“定位”二字。清楚地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想做成什么样子至关重要。
谈及融合创新候选作品《收盘说三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经济之声证券节目部副主任侯杰告诉记者,这一作品的高关注度主要源于正确的引导价值,提倡人们对股市理性投资。优质作品必须扎好根基,从站位上找准方向,才能使好劲儿、发好力。在找好定位的基础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那么,也就不难在中国新闻奖上搏一个好“名次”。
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南京广电集团融媒产品中心教育发展部主任周涛结合该集团短视频专题报道作品《抢手的王老师们》分析道,因为找准了独特和主流的结合点,让其成为了现象级作品。“其实对于每个新闻从业者而言,优质的作品往往与独特关系紧密,符合大众审美和主流价值观的独特是必不可少的。再直白点说,就是别人没有说过的,或者没有这样做过的,你说出来或者做出来了,而且能让受众感受到时代的特色和强音,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发高关注。”
记者看到,《抢手的王老师们》从时代命题出发,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意高、切口小、表达准。通过展现6位广受欢迎的“王老师”对于思政课的独特教学方式,4分多钟的视频既有悬念又有高潮,用明快的节奏讲出了思政课教育的完整故事。将主流价值观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对应了其中的特色和亮点,用一种“现在进行时”的方式让受众产生了共情。
当然,优质作品还需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心声,以创作者的独特视角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谈及山东广播电视台短视频现场新闻作品《病死猪田间乱丢知道吗……〈问政山东〉现场局长被8连问后语无伦次》,《问政山东》栏目主持人李莎告诉记者,《问政山东》正是找准了栏目价值和大众需求的共通点,通过“辣味十足”、直击痛点的提问,实现了为民发声,也因此受民关注和喜爱。
《问政山东》打通问政渠道。
笨办法往往是好办法
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作品制作周期不断缩短、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新技术、新理念的兴起也给新闻作品提供了无限可能。如何在变化和纷繁的万象中打磨出好的新闻作品?被访者无不提到要“沉下心、扎根群众、深入现场”。
《Who Runs China》(《为人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编辑部为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精心策划、量身打造的交互数据可视化网络报道。“作品成型前,团队进行了详细的舆情调查,首先做到了量的积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编辑部主编陈姌告诉记者,“为了使人大代表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制作团队选取了更贴近海外受众视角和思维习惯的维度,从性别、年龄、民族、学历、党派等方面刻画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共性与个性;收集整理了20多万条官方权威数据,试图挖掘数据背后易被忽视的人文视角。”
《Who Runs China》的手机端呈现。
优质作品首先要有量的积累,再谋求质的突破,这个过程一定要沉下心来踏实做好。在丰富的内容基础之上,结合互联网传播“短、平、快”的特点对内容进行筛选、制作是关键。侯杰表示,《收盘说三点》最艰难的环节在于找到“点”,股市每天千变万化,要在收盘前短短1个小时内找出最出彩的三点是非常难的。这需要日常的积累才能熟能生巧,切莫心急。
“优质作品的创作没有捷径可言。”周涛回忆创作《抢手的王老师们》的过程时说,成片只有4分多钟,但拍摄的片比非常大。因为成片中需要用到每位“王老师”课堂上的一两句“金句”,但谁也无法预料最精彩的那句话什么时候出现,为此需要拍下一整节课,甚至一整天的课。老师们在南师大仙林校区8点开始上课,团队就一早出发,从城东赶到仙林,老师晚上上课就要一直拍到晚上。正是这样“笨”的采访过程打动了“王老师”,他们也积极展现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亮点内容逐渐显现。周涛表示,“这就是采访过程中因为随时经历的不确定性而收获的惊喜。只有尊重生活、适应变化,才能撷取到真实、鲜活的生活片段,哪怕方法笨一点,我们累一点。”
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短视频现场新闻作品《浙江临海几乎全城被淹 这个小区挺住了!全因业主一起做了一件事》2分多钟的视频里也可以看到,其将面临的内涝问题置于片头,引起观众关注和思考后进行故事的叙述,同时,现场第一手视频以及后期补拍视频丰富的内容、真挚的表达,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一方面,要重视标题。因为标题是一个作品最显著的存在,标题是否简洁、有力、带有悬念又有讨论互动空间,决定了观众是否会暂时停留在作品上。另一方面,要重视前5秒内容的展示。现在短视频迭出且同质化严重,能否在前5秒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感官体验或内容引入,决定了观众是否会继续浏览。当然,充分利用现场、加强故事性、合理设置悬念、形成连续期待等编辑技巧也很关键。”谈及公示名单中的短视频现场新闻《铲车车主勇救村民续集》时,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法治频道主任李红友这样说道。
《铲车车主勇救村民续集》点赞数超567万。
“短视频讲究有悬念有反差,并且内容既要能抓住亮点,还要对传播效果进行预判。”《问政山东》栏目副制片林绍荣表示,预判应是建立在对大众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之上,一段几分钟视频背后需要下的功夫,或许较之“台下十年功”也不少。
创新需要“颠覆者”
产出内容不难,产出优质内容则不易,产出内容优质且传播力、到达率都较高的作品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些难题最终都指向一个“新”字。创新是对制作团队的一大考验,不仅考验着能动力,更考验着突破的胆量。“创新需要承担风险,也需要有人配合与协作。”林绍荣告诉记者,颠覆者的角色是节目制作中最不可或缺的。好的作品需要否定与创造,团队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扮演其中的颠覆者,在不断的推翻与重建中,让作品更加精练、精彩。在节目制作中,颠覆者往往在不同的场景下担当敢于突破的角色,找寻不同视角切入问题,引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为节目提供新鲜活力。
同时,任何一个内容的制作都离不开集体的协作。“制作团队里编导的角色决定了一个作品如何从0到1,但是这个1要能做到100,团队的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周涛说道。而陈姌回忆《Who Runs China》创作过程时也表示,策划环节是最艰难的,克服困难的法宝在于集体智慧+换位思考。“与西方媒体相比,数据新闻在国内的起步较晚,且以‘一图读懂’的平面静态信息图为主。因此,为了紧扣‘人民代表为人民’这一全国两会外宣核心主题,对外阐释‘中国之治’的根本在于‘为人民’,编辑团队决定另辟蹊径,依托数据新闻技术赋能。”陈姌说道。
综观被访对象的观点不难发现,创新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找准规律后的顺势而为,创新是变化视角且多种元素结合后产生的新可能。正如李红友所言,“同样的内容,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如何切入,是考验每一个融媒体人功力的最关键因素。”
以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创意互动类作品《假如70年前有微信》为例,其以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为契机,将70年前的人物穿越到2019年的微信中,以那个时代的人物口吻谈论当今时事。穿越、社交媒体、人民政协三个热点交织,人物、时间、平台穿梭之间,内容生动、有趣,更具可读性,在各大平台被广泛刷屏。与此同时,也让大众积极参与到政治话题之中,将趣味性和严肃性完美结合。由此也不难看出,严肃话题需要找准切口,通过头脑风暴不断地推陈出新,将一个主题和当下其他元素相结合往往会带给受众新的体验。因此,抛弃“懒惰”思想,才能摒弃旧有模式。
其实,融媒体报道、现场直播互动抑或多矩阵传播,进入2020年的广电媒体,随着网速的提升发展,智能新闻、定制新闻日益显现,身处其中的媒体人需要立足自身,在变化中找准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站位和各项技能,唯此才能应对一波又一波的浪潮,做到乘风破浪、直挂云帆。中国新闻奖的认可无疑是一种肯定,肯定了当前许多媒体从业者的努力方向和成果,同时,更可视为一次培训,教会更多媒体人以什么为准绳。被访者都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就是这个时代从来不缺聪明人,但缺肯钻研、肯吃苦且能倾听的人。新时代的媒体从业者应该是那个能俯身沉心听民意,又能适应时代变化,以巧思新技著佳作的人。
做到以上种种,中国新闻奖或许离你又近了一步。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路滢月)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