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生活·新风尚 | 这家乡村教育院用农味趣味文化味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张福财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2-08-05

“易拉罐的底部通常设计成内陷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选C,为防止气体膨胀造成罐身变形。”一场科普知识竞赛近日在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南湖校区进行。这是福安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之一,活动地福安实验小学南湖校区是福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教育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有这样的活动,得益于福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门优化整合了一个服务群众的公益培训学习机构——乡村教育院。该项目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教育服务为抓手,组建理论宣讲、家庭教育、阅读推广等志愿者队伍,走进社区、乡镇、校园,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设立乡村教育院主要目的是弥补学校教育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短板。”福安团市委副书记郑娟娟说,乡村教育院探索出“3+X”运行模式,“3”即固定讲坛、流动讲坛、自助讲坛,“X”是对三大讲坛的多样化补充,如父母读书课堂沙龙、亲子绘本阅读等活动。


“在教育院我慢慢学会了该怎么和孩子正确沟通。”赛岐镇的张女士是乡村教育院首批志愿者之一刘新惠课堂上的常客,她曾经因为和孩子沟通不顺,母子关系紧张,如今,在刘新惠的帮助下已和孩子化解矛盾。


乡村教育院除了外聘专家团队、“本土培育”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志愿者,还引进医院、理疗保健、家政、农业等专业人才。目前,乡村教育院已有1000多名志愿者。


“去年我们种植的葡萄产量翻了一倍,质量也提升了。”赛岐镇象环村村民陈贵龙十分感谢市里让葡萄栽培专家进村授课,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葡萄种植品种差的问题。


“走到群众中,更能知道我们的理论研究有什么不足,哪里需要改进。”福安市委党校讲师黄斯克通过乡村教育院平台第一次走到乡村基层给村民授课,他表示,给村民送课,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


近年来,在福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教育院影响下,不少人从听众转化为志愿者,再成为网络节目录播员,最后升级为讲师志愿者,服务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刘子靖)

● 新生活·新风尚 | “三点半书屋”定居在268个村庄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