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厚厚的好奇心有多厚?

榴莲 在地自然
2024-08-30

前几天小雨妈妈告诉我:“孩子上完以植物为师课后回去后就追着给她买打孔器,让我帮助她打上孔、穿上线,再做一本厚厚的“好奇心收集卡”,她要把在自然里所有有意思的发现,统统记在上面。”这段交谈,我印象颇深,我和小雨妈妈为孩子自主而出的这份好奇心感到格外的欣喜,也一点点把我带回到那片“隐秘的森林”......



盛夏暑雨时,是以植物为师春夏学期的最后一次课。一切预备妥当,我们向林中的深处进发,这次和以往不同,脚下的土壤是松软的,少了人工的修饰,和天然更加接近,孩子们将开始一段森林初冒险。



出发之前,孩子们对森林的认识,从以往看过的屏幕和书本信息中涌来:有狮子、有松鼠、有蘑菇、有大树.....导师小草掏出了曾在森林里记下的”好奇心收集卡“,厚厚的一沓,一张张地在孩子们的小手中传阅,她们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嘻嘻哈哈,眼神里透露着羡慕与好奇。



▲“哈哈,太搞笑了,小草画了臭便便。”

▲“这是松鼠的酒杯,蚂蚁的浴缸吗?”


我们也为孩子们准备“好奇心收集卡”,只要在森林中有任何的自然发现,都可以找导师拿到一张收集卡,把观察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有孩子立马激动的跃跃欲试,也有孩子条件性的反射“不要,我才不想做笔记呢。”对此,我只是告诉他们:“好奇心收集卡不是任务,你们想怎么记录都可以,我期待着你们的发现!”



出发了,

这次孩子们是森林冒险的主导者,而导师只是跟随者。

经过前三次课观察习惯的培养,孩子们的感知通道已经打开了,在森林中沉浸地一一拜访,土地之上土地之下,落叶堆灌木丛树枝上枯木里,无处不在,揭示出一段段微型的自然史。


探索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伴随着习惯性脱口而出的“这是什么呀?”此刻作为导师,我们试图放下那些“我们的知道”,先和孩子来研究。


在自然的课堂中,我们的感官是探索学习最好的工具。我们看待自然之中的一朵花、一片叶子、一段朽木,绝不是单一的认知它的名字,透过五感观察包含着更多维度、多元化的信息,这是一个开放的探索过程,每一个人在其中的发现和表达,都在完善着这个事物本身及其与他者的关系。导师在其中也同样被促进着,以往认知经验得到反复推敲,又带来新的疑问,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不断的好奇心,牵引着我们一起前行。



呀,原来这是螳螂的卵鞘、是雨后冒出的地木耳、是松鼠啃咬过的松果......栎子里有生命吗?千足虫怎么走路?白色的蘑菇为什么总是依附大树?菌丝连接着什么?关于这个森林里的种种,一点点被大家挖掘出来。



导师手里的“好奇心收集卡”越来越少,孩子们各自小手里积攒起了一小打,兴奋的告诉我”我有7个发现了“、”我已经有10张好奇心收集卡。”


森林传来一阵又一阵的惊叹,好奇心填满了整个林子等到中午召集孩子们返回午餐地,抬头一看,我们就在距离出发地不足200米的森林探寻了整整一上午。


此刻,我想起了《游戏力》一书中,

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我想让所有人在与孩子相处时,都能理解和喜爱‘我不知道’这句话里所蕴含的不可思议的创造力——那样有生命力,那样令人惊叹。”



午饭后,三场雨水猝不及防地接踵而至,先是一阵过路雨,有孩子忙着穿上雨衣,有孩子躲到林下静观天色,“森林的大伞在我们遮雨呢。”话刚停,雨驻。



尔后的小雨淅淅沥沥,天蓬舒展,一方寸不多,却是野外生存的庇护之所。

而“雨从哪里来?”孩子们七嘴八舌都有见解,我继续问“那雨又到哪儿去呢?”

“到森林里去了,到土壤里去了。”

“大树可以喝水了,苔藓会苏醒过来。“

“雨天会冒出蘑菇。”

一场雨联系着数不尽的生命,浇灌它们的时候我们也在其中。每一个微观的发现都预示这林地的多样性,每一场雨的到来都关系着整个生态的循环......




伴着山林第三场雨水洗刷,穿越泥泞,这一程孩子没有任何的撒娇任性,从容的超出了大人的预期。他们已经接纳了雨是自然的一部分,面对大自然的变化是我们获得适应力的开始。



以植物为师春夏学期课程结束,

想要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我已经有了答案,我看到了那些真正带有行动力的求知是什么样子的!




以植物为师团队:

榴莲、白羽、兔子、南烛、茉莉、小草


期待秋冬,我们继续相约植物园!


文、图 | 榴莲、白羽


2020以植物为师秋冬课程报名详情请点击图片








报名咨询热线:18088469535

(微信同号)

请在正常工作日9:00-17:00致电



CONTACT US
在地自然


联系方式:18088469535机构邮箱:ontheground2012@sina.cn



石城自然学校(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200号石城公园内)
咕噜森林幼儿园(昆明安宁市太平镇光崀文创村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在地自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