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委书记王寒松在2017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以立德树人为天职,做好学生引路人

——在2017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 王寒松

2017年9月8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表彰过去一年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线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为学校发展倾注智慧和心血的全体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近两年加入大工教师队伍的新同志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广大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一年,广大教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在贯彻落实中央31号文件过程中,不断回归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在接受中央巡视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在梳理问题和全面整改中推动学校发展;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凸显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做“四有好老师”正在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从去年开始,每年的教师节我都会选择一个主题和大家交流,去年交流的主题是“努力在‘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建功立业”。一年来,广大教师攻坚克难,努力奋斗,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学校已被列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学校所制定的《大连理工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也已经上报教育部。在此,我对大家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我想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以立德树人为天职,做好学生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6日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正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立德树人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广大教师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的战略高度,以强烈的使命意识,担当立德树人责任。

立德树人“立德”为先,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立德”即树立德业,是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范畴之一,是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古代先贤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是第一位的,就是指人生最高的境界是树立道德、实现道德理想。从古至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直是中华民族主流德才观,正可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立德树人,也是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对于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由此可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教师是事关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相统一”,要求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再次强调了教师“立德”的重要性。

在此,我想围绕“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心得,以求共勉。

一、坚持以德立身,做品格之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的言行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己不正焉能正人”,唯有教育者具备足够的人格力量,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以德立身,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以德立身,就要坚定理想信念。

广大教师要立大德、公德,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之德。在中国教育史上,被人们所称道、为历史所铭记的好老师,都是把教育当成事业,自觉把这份事业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孟子所说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如果教师选择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培养人才,并以此为人生大德,那么他的人生就有了永恒价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优秀的教师, “传道”是第一位的,而传道首先要明道、信道。明道要求广大教师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始终自觉把立德树人的职责与高等教育发展、与“四个服务”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胸怀大局、心有大我;信道就是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升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传道就是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把“四个自信”传递给学生,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时代楷模黄大年老师对党、对祖国无限热爱,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发展融为一体,倾尽心血为国育才,堪称明道信道传道之典范,希望广大教师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坚定信念,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以德立身,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广大教师要从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积淀中汲取养分,要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知行合一”的实践理论,“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用正确的知行观、义利观、荣辱观、善恶观、群己观修养师德,同时引领学生形成健全崇高的人格,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年代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先进集体与英雄人物等,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它们一起汇聚成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优良的精神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是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在我们身边,也不乏用传统文化砥砺奋进的事例。成长于战火中的王众托院士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坚定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作为中国系统工程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科研人才,为大工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王众托院士说:“中华民族有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自强不息,这种精神一直鼓励我们这代科技工作者,义无反顾克服各种困难去完成自己的工作。” 如今,年近九旬的王院士仍然潜心科研,耕耘不辍。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勇于创新。广大教师要秉承红色革命文化,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和无悔奉献的“红烛”精神,守卫三尺讲台,实现立德树人的崇高人生目标。

以德立身,就要传承和发扬大工的红色基因。

我校作为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成立伊始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基因。前不久,我校首届毕业生、原光明日报副总编鲁谆校友应邀回校。鲁谆同志及与他同期的老同志们在回忆来校求学的经历时纷纷谈到,当年在面临众多选择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大工,就是出于对共产党和老解放区的追求与向往,因为共产党让他们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这句话道出了大工独有的红色基因的源起。建校之初,李一氓、吕振羽、屈伯川等老一辈红色教育家从革命圣地带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王大珩、毕德显、胡国栋、李士豪、钱令希等一批爱国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辗转来到这片土地。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与百转千回不动摇、追求真理与脚踏实地、不忘初心与与时俱进、红心向党与勇挑重担,诠释着红色基因的内涵。此后,一代代大工人接续奋斗,让红色基因不断传承,体现在建校起就开始传播马列,重视德育,始终红心向党的坚定不移上;体现在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为国家创造多个第一的使命担当上;体现在自力更生,师生齐心协力共建主楼的自强不息上;体现在抓住每一个发展机遇,推动学校发展的与时俱进上;体现在立德树人,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矢志不渝上。这些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铭记、学习、发扬,我们要倍加珍惜,把大工人独有的红色基因守护好、传承好,使其渗入血液,浸入骨髓,融入生命。

二、坚持以德立学,做学问之师。

做学识渊博的学问之师是广大教师选择这份职业时的志向所在,广大青年教师特别是新入职的老师们一定还清晰记得这份誓言和初心。而要做好学问之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更要坚持以德立学,践行“四个相统一”。

以德立学,就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授学生“立世之德”;既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宏观问题,也要让学生懂得“人生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微观问题。

入围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建设工程学部陈廷国教授长期为本科生授课,多年来学生对其授课质量的网上评价结果在全校名列前茅。有毕业生这样评价:“陈老师的结构力学是大学四年印象最深的一门课,课堂上他时常将自身经历融入到原本枯燥的课程中,也会在课上与我们分享一些故事,每个故事都会给我们以启迪”。知识不断更新迭代,而做人的道理却亘古不变、历久弥新。广大教师要将教书育人的职责融入血液,将立德树人的使命写进生命。

以德立学,就是要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教师的言行往往指导学生于无形,影响学生于长远。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注重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师德模范。钟万勰院士不固守已有之学识,83岁高龄仍然在研究,将离散分析动力学研究成果与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数学方法相融合,为学生授课,亲自撰写讲义,自费印发给学生,赢得学生敬佩。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感染和带动着学生的成长和团队的进步,我校第三代力学团队厚积薄发,为助力长征五号“飞天”、国产航母下水、大飞机翱翔天空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大教师就是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以德立学,就要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

广大教师要潜心问道,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初心,敢于“顶天”,向科学巅峰发起冲击;也要善于“立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上指出:“希望大家把握住大时代、大背景的大机遇,在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带来的创新发展浪潮下,努力领风气之先,积极投身社会创新发展实践”。被誉为“精密齿轮王”的王立鼎院士成功研制出1级精度基准标准齿轮,填补国内外空白。他说:“是爱国情怀和紧跟世界前沿的使命感推动着我不断前行。”

钱令希先生的一生是“顶天立地”做科研的典范。一个“闯”字道出了钱令希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他说“科学研究就是要敢闯。”他在国内倡导计算结构力学和结构优化设计,奠定了当今力学学科的坚实基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三峡大坝、大连油港等重大工程都凝聚着他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大工人的智慧,通过个人努力实现家国梦想,这也是广大教师应有的情怀与担当。

如今,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时刻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寻找科研课题,敢于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承担起一流大学的科研使命。

以德立学,就要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学术自由是从事学术活动的最高境界,但学术自由绝不是无限制的,学术规范内化于学术自由之中。广大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党的事业同心同向,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多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献计出力。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做有损国家民族尊严、有损知识分子良知的事情。

坚持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还要深刻认识到高校不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特别是人文社会学科,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把握好边界和度的问题,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绝不允许“跑冒滴漏”。

广大教师要将学术规范内化为科学良心。杜绝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不良风气。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引导学生践行“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三、坚持以德施教,做精神之师。

广大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做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大先生”。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坚持以德施教,热心帮助学生的学习,细致关怀学生的生活,敏锐关注学生的思想,倾情关爱学生的人格。

以德施教,就要引导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坚定“四个自信”。

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将有幸和我们今天的学生共同迈进2020年,见证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我们的青年教师还将和你们的学生一同迎来我们的祖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身处这一伟大时代,我们倍感光荣与自豪,广大教师要准确把握所处的时代坐标,让学术生命、教育生涯与时代紧密相连,在时代潮流中奋勇拼搏、有所作为。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励学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留下奋斗的足迹。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阶段,到2049年,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广大教师培养的学生正是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将全过程参与这一伟大进程。伟大的时代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梦想成真的光明前景和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广大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在这一激动人心的时代使命中找准人生方向,激励其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在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以德施教,就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完成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几代人的夙愿,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支柱和精神底色,也是青年学生应该扣好的人生第一粒扣子。广大教师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培养学生“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的情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责任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社会担当。

《光明日报》曾以《爷爷教授与青年学子的信仰约定》为题,报道了我校关工委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指导青年学生开展课余理论学习的情况,这些老同志是以德施教的楷模,是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的典范。以金同稷老书记为代表的“爷爷教授”,带着“决不能丢掉我们第三代”的决心,风雨无阻,27年坚守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线。在老教授们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大工校园不仅有琅琅的读书声,还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研讨声,对国家、对民族的思辩声。

以德施教,就要把立德树人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

我校有重视德育的光荣传统,我们要把这份传统传承好,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仅要建设好“思政课程”,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它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思政教育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及各类教育活动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每位教师都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你们有贴近学生的年龄优势,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更为直接,要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引领学生成长。全校上下要齐心协力,使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教师从授课老师向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转变,推进思政教育从专人向全员转变,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同志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将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明确今后党和国家前进方向、奋斗目标、行动纲领。学校要坚持“两个牢牢把握”的原则,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以更执着的劲头、更坚定的决心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全校教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以昂扬向上的状态、奋发有为的姿态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一流大学建设如火如荼,立德树人使命任重道远。希望广大教师不忘初心,自觉传承大工红色基因,将爱国兴校的豪情化作身体力行的实践,将智慧和汗水挥洒在一流大学建设的征程上,书写在立德树人的篇章里,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砥砺奋进、戮力前行!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 周学飞


近期精彩内容

水哥送学生就医!大工校园内满满正能量

定了!国庆中秋假期大连理工这样放!(内附旅游全攻略)

惊艳!当大工版《凉凉》遇上光绘大工

让你奖助学金拿到手软!推免生,欢迎报考大连理工!

厉害了!《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大连理工大学!

       为大工教师们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