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0年!我敢保证,这样的大工,你绝对没见过!
风雨七十年,奋进七十载,从大连工学院到大连理工大学,校园的建筑迭代变迁,时光在墙面砖缝间游走,斑驳出大工七十载光辉岁月。老一辈大工人的脚踏实地与学在大工的优良学风沉淀在黑白的大工掠影中,让人肃然起敬。新一代大工人的奋发图强与红色基因的传承践行,让照片中的大工色彩更加鲜明。在黑白与彩色的碰撞中,我们愈发感受到大工持续的活力与能量!让我们一同乘上这特殊的“时光机”,看看你从未见过的大工!
主楼
一砖一瓦,师生亲手建造,
巍峨庄严的主楼,
因先辈的精神滋养屹立不倒。
主楼精神引领一代代大工人,
栉风沐雨,开拓求索。
请不要忘记,
数十年前那群容光焕发的青年,
请珍惜现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
DUT1949咖啡厅
曾经,它是工学院商店,
橱窗内展示着些许学生日用品,
阳光洒进去,一颗颗小尘埃舞动起来。
今天,里面坐着谈笑的人群,
浓醇的咖啡香氤氲青年意气,
它用名字来铭记往昔,
它叫DUT1949咖啡厅。
宿舍楼
窗明几净,绿树红墙。
宿舍楼内外环境不断提升,
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在其中往来,
而住在这里的,
永远都是最好的一代。
食堂
简约淳朴的饭票,
进化成方便快捷的玉兰卡,
从吃饱到吃好,
大工人在这里找到了家的味道。
图书馆
大工人潜心研读的地方,
键盘和鼠标的微小声响,
取代了部分沙沙的翻书声,
然而明亮宽敞依然,
安静舒适不变。
从伯川到令希,
学在大工的精神,始终熠熠。
西山一条街
曾经,现在,
这条街上始终有着精心布置的板报,
始终有着最及时的讯息。
绿木青青,连排成荫,
学子穿行,驻足畅议,
这条路承载无数光辉。
山上礼堂
饱含热情与虔诚,
承载文艺与情怀,
记录感动与荣光,
这里永远年轻,永远充满能量。
校门
不同时代的校门承载着
不同的青春记忆,
但每一位大工人
都怀着同样一份骄傲,
从这里踏入校园,
从这里迈向社会。
校园全景
当过去的大工与现在的校外环境融合,
仿佛能看到大工的筚路蓝缕之途,
也似乎更能预见,
她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中,
更加明媚的未来。
斗转星移,牛角山上一岁一枯荣,
大连理工则时刻昂扬,充满活力。
体育场
外面幢幢高楼平地起,
校内积极运动身影忙,
好一番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明媚光景。
迎新
精心设计的印刷品替代了手写白板,
大工学子的热忱却从未改变。
一晃七十载,
这所学府始终接纳八方学子,
世代如新。
工程训练
宽敞明亮的车间里,
整齐划一的机床间,
更新换代的设备前,
大工人追求的,
永远是切身的实践。
化学楼
它是1996年成立的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但学生们更爱叫它“苯环楼”。
二十余年风雨,
代代师生勤学创新,
这里有摆弄仪器时玻璃折射的日光,
有暮色昏沉时头顶摇曳的灯光,
更有学子潜心钻研时遗忘的时光。
材料馆
流转的光阴,
在馆外墙壁刻下岁月的痕迹,
但它却不能改变,
馆内无数颗跃动着的科研强国之心。
机械馆
门前影子旋转,
挥洒汗水的少年依然,
在这个工程师的摇篮里,
大工人的卓越被越来越多人看到。
测量
建筑工程离不开测量,
大工校园正是在
老一辈大工人的测量中成型。
在更宜人的环境里,
用更精密的仪器,
新一代大工人正传承着那份精益求精。
大工伴着新中国一同成长,传承七十年,创新七十年,拿着老照片,站在新起点,让我们一同用当下的汗水向这七十年致敬。
大工的故事,等待我们每一个人续写!
图片拍摄及后期 | 高振钧 胡雨微 李思涵 汪君平 高靖琳 马雨萱 王翘楚 景嘉胜 张朝洪 于佳禾 许梦竹 袁钟芮 陈雷远 汪子宇 平原 张子健 屈姝良 范昕楠 孙炜涤
学校老照片来源 | 校史馆
文字作者 | 黄执典 徐静 吴小桐
责任编辑 | 周学飞
近期精彩内容
为大工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