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好,我叫范大能!”

他大二、大三两年学习成绩专业第一,保研综合成绩全级队第一,累计23门课程达到95分,46门课程达到90分,现成功保研至北京大学;他曾奔赴云南、贵州等地支教,为孩子们打开探索物理世界的大门,贵州山区六年级的灿灿在日记里写下,“老师,遇见你们是我最大的幸福”;他还带领团队克服困难,终而成就“峰岚杯”“祖国颂”佳绩。





如果你遇到他,也许会听到一句:“你好,我叫范大能。”



他就是物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范凯旋,我校2018-2019学年优秀学生标兵之一,一个怀揣“珩”心、砥砺前行的大工人。“大能”两字来自于他的挚友陈宇萌,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做事认真,常做到别人眼中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大工近四年,他确实做到了“大能”。





刚上大一时,范凯旋在自己的台灯上贴了一张便利贴,写着“保研清华”,一贴就是快四年。这便是他大学一直努力的目标,按他的话说,就是“首先要敢想,然后要不断付诸实践,脚踏实地走下去。”


他把每日计划写在纸上,放到笔袋里,做一项勾选一项;平时泡图书馆,有时为了提高效率,把手机扔在宿舍。临近考试,更是多轮复习,以电动力学为例:第一轮,范凯旋会将书上的知识点,落实于自己的纸笔;第二轮,将所有的课后题、作业题梳理、重做一遍;第三轮,以课本目录作为提纲,默写重要知识点;最后一轮,脱离书本,将知识牢牢掌握。这样一门核心课程复习下来,带有大连理工大学抬头的演算纸,能写50多页,他却仍常常觉得“还不够”,这样的不满足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生发于内心的超脱与奋进。






科创方面,范凯旋曾获省物理学术竞赛一等奖,进入2个学院课题组学习,进行“新经典撕裂模的数值模拟”和“锁相放大显微镜”的搭建。大三下半学期,在对“新经典撕裂模的数值模拟”的研究学习中,更是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发现了热爱的方向,也因此选择直接攻读聚变等离子体物理方向博士学位。


同样是在大三学年,范凯旋担任物理学院文化部部长,出于对王大珩先生的敬仰,他决定带领团队创作《王大珩》剧本。但创作的路总是坎坷的,从刚开始,三人写稿,尝试排练,到几乎推翻重来;进入决赛后,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他们决定改换所有的主演,再次把剧本从头到尾翻新,范凯旋与搭档写稿至凌晨3点,灯光效果也全部重新设计。最后,在整个剧组的不懈努力与精心打磨下,他们的作品《王大珩》不仅荣获峰岚杯原创作品专项赛一等奖,还成为展现大工物理学院文化的靓丽名片。




学习工作之外,范凯旋待人接物也同样认真细致。陈宇萌与他在大英四的外教课堂上相识,他的自信、热情、高效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她描述,范凯旋擅长做菜,在聚会前,会体贴地了解每个人的偏好与忌口,按着自己细细列下的单子,将材料备齐;支教活动中,范凯旋与队友还带领着孩子们包包子,探索蒸笼的奥秘。


常言道,与人为善者,终佐雍得尝,而对于范凯旋来说,支教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他说,带着孩子们领略物理之美,与孩子们以心换心,就是自己收获的最大的幸福。他还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孩子们开阔视野,让他们理解上学的意义,真正拥有“走出大山”的愿望。贵州之行结束时,老师与孩子在欢送会上依依不舍,哭成一片。他们在次日早上6点离开,却发现有的孩子4点起床,摸黑赶到学校为他们送行。范凯旋发自内心地觉得“值了”!




如今,范凯旋已经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将带着大工精神,奔赴下一个远方,对于自己选择的未来,他引用了钟武律博士的一句话:“如果未来有一盏灯,能够靠聚变能源点亮,我希望它最先是在中国发光。”


文字作者丨金昱希图片来源范凯旋责任编辑丨周学飞

近期内容推荐

面向全球大工人!大赛正式启动,学生团队还有4万资金支持!

7.11,9.19!

官宣!大工本科毕业生开始返校!

机会来了!加入大工,就现在!

聚焦返校!大工2020届研究生毕业生返校安排敲定!

为大工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