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她是马京吉!

为大工学子点赞的 大连理工大学 2023-11-12



刻苦 努力和勤勉

已成为她刻在骨子里的底气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回望自己的过去 现在的她

就是绽放于那片葱葱青苔中的

白色苔花

这朵苔花名叫马京吉



马京吉,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2020级本科生,获校2021-2022学年自立自强标兵、校优秀三好学生、校优秀志愿者、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累计获国家奖学金、玉兰奖学金、建工“自强之星”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共3万余元。学年加权平均分91.13,专业排名第一,连续两年获学习优秀奖学金(一等)、精神文明奖学金、文体活动奖学金。


马京吉生活照





#幸有亲人陪伴

冲破迷雾达彼岸#




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前,马京吉自身所处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其实并不是很好。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的她,自幼父母离异并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环境的窘困,外加小县城落后的教育,给当时年少的马京吉想要通过努力冲破生活困境带来不小困难。但她最终仍通过自身努力跨越差距,与大工牵手成功。在这过程中,她的奶奶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马京吉与奶奶


当初高考的时候,因为高三放学比较晚,马京吉每天晚自习放学后都需要通过一条没有路灯照明的小胡同,才能到达和奶奶同住的那间平房。不管春夏秋冬,每天晚上十点,尽管奶奶腿脚不好,但也总会带着两个手电筒在胡同入口处的路灯下等马京吉放学回家。“老人睡觉其实是比较早的,但当时每天晚上十点多的时候,仍可以在路灯下看见那个特别小的身影,就会觉得非常感动。”就这样,奶奶一直给予马京吉心理上的支撑与陪伴。上了大学之后,马京吉也会每天给奶奶打电话报平安,聊一聊生活。在标兵奖学金答辩现场,马京吉也会让同学拿着手机给奶奶直播自己的答辩过程,让奶奶隔空为自己加油,让奶奶看到自己的进步。祖孙二人就这样在日常生活中,虽相隔千里,但心仍连在一起。马京吉的成长过程,虽不曾被父母的关爱点亮,但有奶奶一直在她的前行路上扮演着那盏明灯,陪伴着她一路冲破迷雾到达彼岸。


马京吉在自立自强标兵答辩现场





#在大工,泥泞中的苔花初长成#




通过专项计划来到大工,马京吉成为了当地少有的“高材生”,这让她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也让她感觉与大工相遇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的安排。

刚进入大学,马京吉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环境与氛围的转变。“刚来到大工的时候,自己确实感觉有些自卑,身边同学们从小对一些艺术类技能的培养都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而且从小都没有离开过我们这个县,突然间就来到一个新城市,真的觉得不太习惯。”

苔花初绽放的转机是一次线性代数的期中考试。在考试之前,马京吉也是按之前情况照常复习,但在那次期中考试中,她发现自己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这让她觉得自己在学习上好像也没有和其他人差距很大。她说:“其实那真的只是一场非常小的考试,但却真真切切让我相信了努力是真的可以改变一些事情的。”至此,成绩带给她的成就感开始慢慢消减内心的自卑,也是从那时开始,她开始慢慢打开自我,开始认可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开始更加坚定地努力学习,开始尝试去接触自己的大学生活。


课间认真学习的马京吉


至此,这朵名叫马京吉的苔花开始绽放在大工的每一处。

大二学年,她参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宣讲、母校行、乡村振兴调研等多项实践活动;暑假参与的“我眼中的十年”返乡社会实践,团队还获得了校二等奖;除此之外,她还参加了“祖国颂”合唱比赛。那是马京吉第一次体验大合唱,更是她第一次站在舞台灯光下。经历了大家齐心协力的排练和老师们专业的指导,正式比赛那天候场时,她站在幕布后,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融入大学生活的实感。

大一结束时,由马京吉绘制的几幅大型工图被老师特意留下,作为给学弟学妹们的范本;此外她还绘制了一张学部厚兴楼的工笔画。正如马京吉自述,她很开心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部、为母校留下一些东西。

手绘学部厚兴楼工笔画

学部啦啦操表演

祖国颂歌唱比赛


同时,马京吉也积极参加各项科研创新比赛,如ASCE美赛、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等等。大二上学期,受班主任钟邵鹏老师的邀请,她参加了建工学部“三早”工作坊交通小组。在小组中,钟邵鹏老师为她引荐了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在马京吉的印象里,这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中,有从容自信的洪思雨学姐带领她理解晦涩的文献,让她坚信自己要用学术知识武装自己,做有才能、有力量的大工人;也有在遇到困难时给予她莫大鼓励的龚云海学长,告诉她要珍惜时光,不负时代。大二的马京吉与这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为伴,共同参加各种赛事,不断丰富科研阅历。


小组成员在结构设计大赛备赛中


在马京吉的大工科创之路上,钟邵鹏老师为她提供了不少帮助。“老师告诉我要有长远的目标,也在我心里种下了交通强国的梦想。”钟老师不仅将马京吉领入了科研的大门,让她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在生活和专业学习的事情上,老师也会为马京吉分享文献供她进行针对性学习。“其实,在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好像都有一个很值得感谢的人帮我一把,让我能突破自己。”


课设小组讨论会





#以赤诚之心面对世界

  米小苔花绽放进行时#




虽然被孤独困住童年,但马京吉仍心存感恩,以赤诚之心面对世界。在校内外,马京吉积极参加志愿活动,2021-2022学年校内总志愿时长达229.5小时,寒暑假家乡抗疫志愿者公益总时长366小时,线上义务家教52小时。

马京吉获得的志愿证书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伞。”用这句话描述参加志愿服务的马京吉是十分贴切的。参加“青火计划”时,马京吉联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感觉那次志愿服务面对的学生和自己当时的情况差不多,所以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去帮助青海的那群孩子们。“我想尽我所能地去帮助他们、回报社会,也希望能够出现更多像我一样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境遇的孩子们。”


马京吉在做线上义务家教

家教学生家长反馈


即使家乡核酸检测志愿中录入居民身份信息高达上千人次,她也全程严谨耐心,详细记录;即使社区卡点执勤工作单调重复,她仍积极报名,勤勤恳恳;即使校内快递点志愿服务工作辛苦疲惫,她仍坚持每日出勤。在一次家乡的志愿工作中,马京吉被安排为一家贫困户居民送汤圆,“那是一家只有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和两个十岁左右小孩组成的三口之家。当他们看到我去送汤圆的时候,老人和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那一瞬间我感觉我做的志愿工作是有意义的。”不管是“青火计划”的线上家教还是家乡志愿服务的送汤圆,在马京吉的志愿经历中,她真正做到了“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始终饱含赤诚之心,传递正能量,尽可能为社会、为学校贡献更多力量。


在社区志愿中清理党史墙

在快递点做维持秩序工作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对于马京吉来说,她所取得的一切,离不开家人的陪伴,老师同学的帮助以及学校的培养。“我曾立于泥潭中仰望星空,更将如强风一般拂过未来可能面对的失意与坎坷。”一路走来,她从未忘记初心,做到了许许多多以前未曾想过的事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她也将继续心怀感恩,保持热情奋发图强,秉承大工精神,勇攀今后的每一座高峰。




文字作者 | 常馨艺 刘政卓 闫玉冰

排版编辑 | 朱承玺

审核校对 | 赫铭 周学飞 任亭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