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相信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

2017-06-01 自然的恩典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必将活出最美的自己!


自然

物语

+

 

 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

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

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


01

我一高中同学特喜欢抱怨,最近又在朋友圈抱怨了三件事。

第一件:抱怨出生不公。

「越看《欢乐颂》越沮丧,樊胜美、关雎尔、邱莹莹奋斗的极限,不过是安迪、曲筱绡人生的起点。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公平,人出生那天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第二件:抱怨阶层固化。

他去上海漂了8年,依然无房。上周转了一条有关房价的新闻,附上一条评论说:「房价已经固化了阶级,抽干了我的活力,我觉得努力工作失去了意义。」

第三件:抱怨新人超过他。

「我在公司努力干了八年,到现在还是一普通职员。一美女来了才两年,就升到了主管,若说没有潜规则,我打死也不信。」

02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我们身边总有不少我同学这样的人,质疑一切成功,怀疑一切美好:

「他成功,还不是有个有钱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这次升职是她,一定有背景。」

「他儿子读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钱。」

……

王朔的《知道分子》出版后,曾有一段内心剖析,大意是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所有的预想都正确,才能为自己总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层」找到合理开脱,从而也证明了自己机智过人,总有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

03

作家陈亚豪讲过一件有趣的经历:

大学毕业时,他以普通大学身份,拿到了国企、上市公司、世界五百强、银行和公务员的offer。一下成了学校里的大名人,很多同学都来向他取经。

于是,他写了一篇求职攻略,挂在校网上,供大家借鉴参考。随后,好几拨同学请他吃饭,在吃饭中都问了陈亚豪同样类似的问题:

你那些工作真都是你靠自己找的吗?

你工作的事你爸花钱没?

陈亚豪知道他们想听什么回答,就告诉他们:「花钱了。」于是同学们就心领神会地笑了:

我就说嘛。

我就知道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所以还是得拼爹。

这帮同学,一下就心安释然了。

04


《人民的名义》里,有两个人的命运非常值得关注。

第一个人是祁同伟。

祁同伟信奉这样的话:吃不饱饭的孩子,没有资格去谈恋爱;能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而是权力;英雄在权力面前是什么呀?工具。

他信奉这样的规则,一生都努力按照这样的规则行事,但最后迎来的结果是「饮弹自尽」。

第二个人是易学习。

易学习信奉这样的话:从来不缺聪明人,但是缺实干的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一生都努力按照这样的规则行事,虽然经历曲折,但最后做了吕州代市长。

观察和梳理周围我所认识的人,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凡是喜欢往「下三滥」想的人,最后几乎都活成了祁同伟的样子——命运多舛不堪,难以脱离社会底层。

而相信奋斗相信美好相信公平的人,最后大多都活成了易学习的样子——在自己领域取得成功,活得快乐自信。

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05


直到读了心理学家麦基写的《可怕的错觉》,我才明白了这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麦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经历后,提出了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好暗示,继而会导致主体从客体中去佐证。

「喜欢某个人或事物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让自己在现实中搜寻印证,然后再用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证,来佐证自己的心理预期,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

若是愤怒、仇恨或是怀疑时,我们又会不断寻找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臆想,在偏执于愤怒、仇恨的情绪里,让暂时压抑的情绪感得以宣泄。」

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

你相信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你相信钱规则,就会发现无数钱规则。

你相信不公平,就会发现无数不公平。

而你相信努力,就会发现努力真有回报。

你相信美好,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美好。

06


而且,麦基还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样,你怎么想,怎么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琢磨这句话,发现现实生活还真是如此。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写过一篇《相信奋斗的力量》。文中讲了他一段经历:

高中时,他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很多同学就这样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学,就是考一次就放弃了。

但是俞敏洪不相信阶层会永远固化,他只相信努力和奋斗终会有回报,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考了第二次不成,就考第三次。

终于考进北大,人生从此改变。

刘若英写过一篇《相信爱情的人迟早会和爱情相遇》。

很多女人在经历失败的恋情后,会变得胆怯和退缩,从而相信: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爱情;天下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于是,她们一生真的与爱情失之交臂。

但刘若英始终相信「世间总有爱情在」。她说:「我不害怕失恋,更不害怕恋爱,因为你只有勇敢去爱了,才有可能遇到那个真命天子;如果连爱都不敢爱,怎么会遇到呢?我总以最开放的心态等待爱情的到来。

终于,她遇到了灵魂伴侣钟石。

这个世界,就如麦基所说: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

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

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07


记得前年冬天的某个下午,我打车回家,坐上「渝B1T792」。一上车,我就发现这辆车很温馨,里面还挂着香包和装饰。

我刚坐下,司机就问:「您冷不冷?我备有暖手宝。」

车一启动,司机又问:「您饿不饿?我备有零食。」

遇到堵车,司机又递上几本杂志:「您翻翻。」

这样的服务让我大吃一惊:「你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服务的?」

司机说:「从我觉醒的那一刻。」

以前,他是一个喜欢质疑一切的人:

这社会,太不公平了。

没钱没权,什么都行不通。

有一天,他听一档广播节目说:如果你想改变生活,首先就应改变自己。如果你觉得世界太黑暗,那么所有发生的事都会让你不开心。

「于是我决定停止抱怨,善待每一位客人。」以前他生意很一般,还经常遭人投诉。现在却业务火爆,无数乘客抢着预订他的车。

他说:「我自己改变后,世界就变得美好起来了,遇到的每个人仿佛都是我的贵人。」我下车时,他说了一句让我一辈子难忘的话:「你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08


陈亚豪的求职经历被同学「否定后,他在豆瓣上写下了一段话:

请你一定要相信这个世界所有的光与热。那样的你即便会被黑暗击倒,但心里的光与热会赐予你扶起自己的力量。

请你也一定要守住心里那份光与热,那样的你即便会被乌云笼罩,但身体里会拥有一把利剑,不需期盼乌云的散去,它们早晚会被你刺穿。

看不到太阳,我们就成为太阳,成不了太阳,我们就追着太阳。

很喜欢这段话所表达的意义: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你相信什么,才能看见什么。

你看见什么,才能拥抱什么。

你拥抱什么,才能成为什么。

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09


你所相信的,就是自己的命运。由这句话小编想起曾经有一部风靡全世界的影片《秘密》,讲述的就是吸引力法则,这部电影已经影响了无数人。

一位智者也为我们揭示了电影《秘密》中没有讲明的秘密:

有两个人去到超市,他们都想买各种各样的东西,但一个人满载而归,另一个人却空手而回。这是为什么?

因为前一个人有钱,后一个人身无分文。同理,不是每一个人使用吸引力定律都会如愿:一个有德的人会心想事成,而一个无德的人却只会心想事违。

因为宇宙中有一个规律叫平衡,平衡的现象叫交换。

或者说,生命中一切的现象都是能量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流动转化的现象。说到底,还是《易经》中的那几句话:

厚德载物。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德其实就是能量,秘密背后的秘密就是能量,吸引力法则会成功的前提是我们与自己的愿望是能量对等的、一样的,这样它才会实现,能量不对等,就是空想、妄想。

当自己成长了,能量和那个层面对等时,自然就会和那个层面走通。所以我们不要总想着去追求、去攀援,而是要去成长自己。

成长就是在改变我们自己,自己变了,周围的一切都变了

我们要追求财富,追求健康,追求家庭幸福,追求子孙成才,所有这一切都像是蝴蝶,都是要靠我们吸引过来的,它都跟我们本人有关,我们才是吸引蝴蝶的鲜花。

只要有花,蝴蝶纵飞走了,但它必来;只要无花,蝴蝶纵飞来了,但它必去。


看到这里,

欢迎和小编聊聊,

你一直在相信与坚持着什么……


编辑|sta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