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定调后光伏业三大变局

2016-05-30 张广明 太阳能发电网

感谢您关注《太阳能发电》杂志微信:solarpowermagazine!更多新闻,敬请关注www.solarpwr.cn。


策划:本刊编辑部

统筹:秋石

采写:本刊记者 张广明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2016年5月刊

原标题:再定调后光伏业三大变局



对于光伏电站投资者而言,寄望简单的复制火电企业的“卖电”模式,可能将很难行得通。因此,必须在商业模式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最近,对于光伏行业而言,有几条信息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一是有关电价补贴的,主管部门正在酝酿改革光伏发电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完善补贴标准,建立补贴逐步下调机制,直至取消补贴。


  其实,无论是去年发布的一系列电力体制改革的配套文件,还是此次主管部门的官员放话对电价补贴的若干改革,已经逐步坐实了一个共识。既在电力体制改革确立的还原电力商品属性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仍然享受电价补贴的光伏发电,必须丢掉“暴利”甚至是高利润的幻想,而要彻底的进入一个收益率相对稳定的时代,也不排除是“微利”时代。


  对于企业而言,这种信号的背后,则直接对应着盈利能力及其模式。


  基于此,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尽管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但对于寄望大规模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而言,全产业链模式可能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换句话说,对于光伏电站投资者而言,寄望简单的复制火电企业的“卖电”模式,可能将很难行得通。因此,必须在商业模式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毕竟,说得难听一点,作为一个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领域,妄想获得“暴利”,除非是在非市场的环境下,否则,绝对是不现实和不可持续的。


  其二,则是与制造业、与电站相关的。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曾被认为已经是边缘化的制造业,如今的发展势头已经重新超过了地面电站投资,并且这种现象从去年的第四季度就已经出新。


  当然,如果从纯投资的角度看,除了收益率外,在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方面,两者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制造业的投资,更多的是纯市场行为;而电站投资方面,则非市场的因素更多一些。


  其三,在投资区域布局上,则正在告别西北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会对西北的电力外送以及企业的投资能力带来一定影响。


  对比而言,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投资,尤其是自发自用这种模式,在盈利能力方面可能会对企业的电站投资管理能力要求更高。


  因此,如何更好的适应这种变局,将直接决定企业最终的收益水平。




>>2016年5月刊文章推荐<<

光伏创新还需更多想象力

许洪华:现有光伏技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一个央企的屋顶开发体验:分布式光伏亟待政策突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