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设计服务、监理服务对外招标,预算金额分别为 4936 万元、2194 万元。
2019年9月3日,《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2019-2021年)》采购内容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服务,预算金额 27.42 亿元,采购方式为竞争性磋商。
2019年9月17日,中标结果公布:成交价格 2741280000 元。
中标厂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联合体被推荐为第一成交候选供应商
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被推荐为第二成交候选供应商
江苏航天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推荐为第三成交候选供应商
以下为《磋商文件》中用户需求书部分内容,完整版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查看。东莞市“数字政府”统筹建设项目是东莞实施“数字政府”改革后实施的首批一体化、系统化的电子政务统筹建设项目。项目的提出,旨在通过全市信息化电子政务项目的集中管理,统筹规划实施,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政务云、政务网、数据大脑的统筹建设,大力提升全市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积极破解网络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三难问题,真正实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变三难为三通,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最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与服务,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推动我市“数字政府”改革顺利开展。从新体制、新架构、新服务、新发展四个方面发力,推进以数据资源为驱动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体制改革,构建“管运分离”的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新体制;建成上接国家和省、下联镇(街道、园区)和村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升级构建高效统一政务网络平台、集约安全政务云平台、政务数据大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新架构;建成“虚实融合、标准统一、运行规范、数据共享、协同联动、监管有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城市服务;推动政府数据治理,释放政府数据红利,以政府数据资源扶持产业发展、带动行业创新,形成大数据驱动、智能化运行、多主体协同、内生性治理的“数字政府”可持续发展路径,引领东莞“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新发展,力争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数字政府”。遵循广东省“数字政府”总体规划,秉承整体、移动、协同、创新、阳光、集约、共享、可持续建设的理念,我市“数字政府”规划建设应坚持以下原则。承上启下,统分结合。按照省“数字政府”的总体框架,依托省公共支撑体系,在省级统筹下,建设市镇统一的“数字政府”技术支撑平台;提供特色应用场景的创新开发环境,以及标准化、专业化的服务组件和多元化的丰富数据资源,培育众智共创的应用生态体系。
标准先行,品质至上。优先开展大数据、政务云、政务网、“莞家”服务、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以标准化保障我市“数字政府”各组成部件的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数据融合;紧紧围绕共享共用、去繁从简、优化迭代等工作要求,实现我市“数字政府”向低耗能、高效能的品质特征发展。
平台为基,数据为本。把云、网、数、服务四大平台的建设作为我市“数字政府”技术支撑架构的基石,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以及超前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打造。把数据作为我市“数字政府”运行机体的内生动力之源,通过数据的汇聚、治理、共享和融合等全生命周期过程,实现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进化。
系统思维,智能驱动。采用系统工程思维,建设上接省、下联镇(街道、园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体“数字政府”,全面统筹协调政务业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次联动;运用“智能+”的思维模式,依托“政务数据大脑”提供的“数据+算法+算力”,为“数字政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未知问题、关联问题、复杂问题提供解决新思路。
创新机制,安全可控。依托“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公司和信息化企业联盟,通过政府与社会投资双轮驱动,探索政企合作、联盟发展、社会参与的创新机制。建立适应“数字政府”发展的网络安全体系,落实国家关于“自主可控”、“等级保护”的最新政策要求,满足云、大数据等新技术影响下的新型安全防护需求。
审慎包容,多元共治。坚持发展与监管并重,增加制度弹性,包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调动政府、企业、公众、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对数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同治理和精准管理。
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采用向下联结城市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中间利用横向融合云、人工智能、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时空地理信息、物联网等新ICT技术的数字平台,向上提供服务能力支撑智慧应用的总体架构。总体架构图如下所示:基础设施层包括前端感知层和网络层两个组成部分,前端即城市感知层,通过物联设备、摄像头、移动终端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已建的感知设备,采用集成复用原则,并进行增补方式合理化添加,新增移动终端感知城市的新方式。连接网络属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政务网、物联网、互联网和行业专网,以及新建的空天地应急通信专网。不同的感知终端通过适用的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数字平台,不同的数字平台部署于不同的网络类型中,作用于顶层智慧应用。数字平台层:包括云计算、大数据、时空地理信息、视频云、融合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能力,统一由融合集成平台进行服务发布和接口管理。数字平台藉由打破各能力平台、云、网络边界,连接平台底层能力和上层应用。通过在部门/镇街(园区)建立数据湖子节点的方式,基于市政务数据大脑与部门/镇街(园区)的数据交互,打通全流程业务流和数据流,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共用。同时,通过服务联接API对外提供数字化服务,实现平台与智慧应用数字化全联接协同,可大大降低后续智慧应用上线周期,推进智慧应用的快速更迭创新。通过数字平台的构建,将数据汇聚,将能力开放,让上层的应用都可以使用这些能力。智慧应用:以感知、网络和数字平台为支撑,涵盖数字政府建设全方面,在营商环境域、生态文明域、城市运营域、民生保障域、行政效能域和公共支撑域等领域开展智慧化应用,籍此打造一个绿色、文明、有序、高效、智慧的新型服务型政府。同时在打通多部门数据流和业务流的基础上构建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并与部门IOC子中心和镇街实(园区)IOC子中心实现业务协同,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城市运行态势监测、决策支持、日常事件管理和应急联动指挥调度。通过展示层向用户层提供服务,展示层包括大屏、中屏、PC端和移动端,不同形式的展示方式应用于不同场景,大屏幕主要用于业务应用数据呈现、大型会议和事件联动指挥综合决策等;中屏主要用于领导办公室,展现领导工作职能的相关城市运行信息;PC端主要用于业务系统的加载、业务流的实现;移动端主要指手机端或PAD端,方便领导随时随地查看业务信息和应急指挥,向政府、企业和公众三种类型用户提供服务。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突破传统业务条线垂直运作、单部门内循环模式,以管理、服务、协同和支撑为职能线,以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城市运营、民生保障、行政效能和公共支撑为业务线,构建纵横贯通的整体型“数字政府”业务体系。业务架构图如下所示:营商环境域:优化市级办事大厅、功能区级政务服务中心、镇街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资源配置,创新政务服务供给方式,基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企业身边的综合服务中心,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生态文明域:以技术监测、数据感知重点推进水务、林业的生态文明管理系统创新,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城市运营域:加快城市交通、城管、应急、综合治理等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深化城市部件感知、趋势感知、事件处置、决策辅助,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运营信息监测、研判、分析、决策能力。加快推进市场监管应用和社会治理应用等综合监管数据的归集共享,有序推进“互联网+监管”建设,形成联合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
民生保障域: 有效发挥信息化在教育、医疗、社区、养老等服务中的作用,促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化创新成果与民生保障深度融合,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监管统筹的移动化、整体化、普惠化、人性化服务能力。
行政效能域:以大系统理念从协同办公、电子监察等方面提升行政效能,采取统一规划建设、部门一体化使用的方式,推动“整体政府”业务协同,推进政府内部业务流程整合优化。
公共支撑域:为公共服务和政府内部能力提升类政务应用,提供物联网连接管理、视频融合、人工智能、社会信用、时空信息等公共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