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夏两个字的演变和华夏民族的关系

赵文耕 文耕学堂 2021-10-07

我们的祖国全称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情愿自己叫做华人。我们的中华民族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华夏民族。流传至今的灿烂的文明可以称之为华夏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中,也把生活这片土地叫华夏。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如: 明朝· 叶盛《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於华夏矣。” 郁达夫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

“华夏”也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 羽威震华夏,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不得否认,在文化层面,华夏这个词已经等同于我们的民族和文化和这片土地。那么从文字学角度,这两个字是怎么演变的呢?这两个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华的演变

首先,华和花在金文的时候写法相同,后来分化成两个字。

《金文编》中华(花)的写法。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个字就是花。对于植物来说,生命的延续就是通过开花结果来实现的。而且,普通人见到了花之后,一般的反应都是感觉很漂亮,进而会使自己的心情变得美好,于是,又赋予了花(华)不同的含义。

花的基本解释: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华的基本解释:美丽而有光彩的:华丽。华贵。华章。华表(亦称“桓表”)等。

这两个含义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孔颖达说因为同一时期,生活在中原大陆上的先民掌握了农业技术,养蚕技术,纺织技术,所以生产力比较发达,生活标准比较高,也就很顺理成章穿上华服。于是叫我们华人。

当然,除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水平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伏羲的母亲。

伏羲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重要,而且,他比人文初祖的黄帝还重要。从时间上讲,伏羲比黄帝还要早几千年,相传,伏羲创造了最早的中国文化符号——八卦。比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还早了3000年左右。我想,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伏羲的。

伏羲的母亲是华胥氏。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相传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伏羲和女娲,传嗣炎帝黄帝,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迁徙,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华胥氏的老家就在今天的甘肃省甘谷,当地建有伏羲庙,里面有华胥氏的雕塑。

甘肃甘谷伏羲故里华胥氏雕像(图片由桑老师提供)

相传,远古时代有华胥国,从昆仑山下到甘谷一代。所以,在文化层面,昆仑是一个神秘的重要的地名。我想,跟华胥氏的迁徙有一定关系。

所以,华就慢慢等同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掌握农业生产的勤劳的生活富裕的人了。

夏这个字,更能够突出与农业的关系。

夏的演变


秦系文字,墙盘,夏的写法。

秦系文字,石磬,夏的写法

小篆,说文解字,夏的写法

到了隶书就是变成了今天的写法了。如下图。

居延简,夏的写法

汉,礼器碑,夏的写法

说到夏,我们一般会想到这几个概念:第一,夏朝,第二,夏季,第三,夏历,第四,姓氏。

那么这些不同概念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直到找到了一个甲骨文,才猜透了这个字的内涵。

这个字,在某网站上,被指定为夏的甲骨文。我倒觉得比较相配。因为这个字与金文的写法一一对应。

从这个甲骨文的写法中,可以看出健壮的四肢,突出的脑袋(很多甲骨文用眼睛代替脑袋,表示聪明和智慧),旁边还有一个农具。这不就是一个在劳动中的人的形象吗?

对,众所周知,我们的先民是最早掌握农业技术的民族,当然,先民创造的历法也具有实际的指导价值,至今仍在应用。

在安阳的殷墟和甲骨文出图前,商朝的历史知识躺在历史书中,自从出土了地下文物,证明了殷商的存在,我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发现夏朝的证据指日可待。我相信,定会有相关的证据证明发达的农业和科学的历法。

综上,华的本意指的是美丽的花,后引申为美丽的衣服,经典中记载,我们的先民身着华服,另外,中华文化最初的一个人伏羲的母亲是华胥氏,所以我们今天称自己称为华人,与发达的农业美丽的衣服和华胥氏有内在的联系。

夏的本意与农业相关,通过甲骨文可见,夏,就是一个在进行农耕的人,我们的先民之所以农业发达,其根本原因是掌握的科学的历法——夏历。从甲骨文的写法可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还有健康的四肢和发达的头脑。说明,我们的先民热爱劳动又有智慧。

所以,这两个字都跟农业相关,夏,还有智慧的含义。这是先民对我们今天的人的期望,我们要自己问问自己,我们在农业技术上,还算是掌握吗?我们今天的人还热爱劳动吗?我们今天的人还有健康的身体和发达的头脑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还算是合格的华夏子孙。

延伸阅读:

夏历简介

现在被称为夏历的中国传统历法,是辛亥革命使用西历后,一些人以为中国传统历法行的是夏正,所以就叫夏历。其实现在使用的这部传统历法,其基本规则是沿用汉代制定的汉历(太初历),所以应该叫汉历。目前称为农历、阴历、古历、旧历等。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这一点与阴历原则相同,所以有阴历的成分;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并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使用夏历(汉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夏历与殷历、周历,秦历不同,主要在于以哪个月为正(作为一年之始)。一年十二个月,分为子月、丑月、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注意:不是戍)、亥月。中气冬至所在的月(仲冬之月)为子月,大寒所在的月(季冬之月)为丑月,雨水所在的月(孟春之月)为寅月余类推。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与今汉历(农历)正月相同)、殷历以丑月(相当于今汉历(农历)12月)为正月、周历以子月(相当于今汉历(农历)11月)为正月。秦历以亥月为正月(相当于今汉历(农历)10月)。比如说,夏历的三月就是殷历的四月、周历的五月。从汉武帝开始至今,都采用夏正。这样后人误以为现在历法是夏历,其实只是用了夏正而已。

夏历特点

夏历采用“定朔法”——以朔日为每月的初一,又将回归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在缺中气之月置闰,既反映了太阳热力作用对地球的影响,又反映了以月亮为主,加上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变化,融阴月阳年为一体,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因闰月游移不定,各年同名节气在格里历(简称格历)3-4天里波动,不便推算、记忆和使用。

夏历以寅月为正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