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丨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 :《2016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2017-01-16 通信产业报 通信产业网

文丨通信产业报(网)专题部

文 | 第四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手机设计监测分析项目组

作为致力于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开发创新的行业顶级活动,2016中国手机创新周暨第四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全面跟踪2016年以来发布的手机机型。大赛组委会特别成立中国手机设计监测项目组,跟踪、比对、评价2016年业界发布的旗舰机型,从多个维度监测中国手机设计。


《2016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特别甄选出2016年手机领域的15款代表作品作为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样本,对这15款手机在外观、屏幕、CPU+GPU、操作系统、通信能力、拍照影像、RAM+ROM、音效、安全性、电池等10个维度进行测评、比对。并通过具体测评,给出2016年中国手机设计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并为2016年中国手机设计做出参数配置模型、白描中国手机自画像。


【壹 总述】               

2016年手机市场的变与不变  

【贰 测评】       

1.外观      2.屏幕      

3.CPU+GPU 4.操作系统  

5.拍照     6.通信能力    

7.储存      8.音效

9.安全      10.电池

【叁 总结】

1.中国手机设计基本特征与趋势

2.手机象限

3.为中国手机设计画像


壹·总述
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变与不变


回首2016,随着整个终端行业的成熟,智能手机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总能时不时地给我们带来惊艳与刺激,大有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萧瑟感。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手机变得无趣,作为当前关注度最高、销量最多的科技产品,2016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依旧喜忧参半、热闹非凡。




这一年,手机厂商们努力摆脱同质化,各种概念形态的产品纷纷量产上市。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12月,国内手机出货量达到4.98亿部,同比增长16.1%,共有1381款新机上市。虽然整体智能机市场进入严重饱和状态,市场增量几乎全部依靠换机市场来拉动,但数据证明,国内手机厂商们依然奋勇拼搏、抢占份额。


这一年,市场重新发现渠道的强大价值,在互联网手机时代的下半场,纯线上的互联网手机模式似乎遭遇瓶颈,人口红利结束后,一直专注于线下渠道建设的众厂商,赶上了信息不对称的三、四线城市换机潮,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商机,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役中,用户关注度已聚焦在少数几款精品机型中。


这一年,中国手机市场走过百花齐放、万家争鸣,风云突变、行业大洗牌,变局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加上制造业遭遇寒冬,导致2016年手机行业整合加剧。大批中小手机品牌惨淡退场,众多老牌巨头厂商疲态尽显。数据显示,一年时间里,130多家手机厂商掉队出局,预计未来90%的玩家将消失殆尽,当产品规格差异化无法实现跨越式突破时,高段位选手过招会更加频繁。


纵观2016年全年,属于“坚守者”的时代已经来临,即深耕线下渠道乃至全渠道的手机厂商和注重品牌建设与技术储备的手机品牌将迎来艳阳天。对于缺乏创新和策略保守的厂商而言,迷失和沉睡在过去功劳簿的旧梦中,只能在沉默中灭亡。当然,即便是强势企业,在历经2016年的整合后,如何“切”中国手机市场这块大蛋糕也已成大学问。


第四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全面跟踪2016年以来发布的手机机型。大赛组委会特别成立中国手机设计监测项目组,跟踪、比对、评价2016年业界发布的旗舰机型,从多个维度监测中国手机设计。


在《2016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基础上,《2016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特别甄选出2016年手机领域的15款代表作品作为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样本,对这15款手机在外观、屏幕、CPU+GPU、操作系统、通信能力、拍照影像、RAM+ROM、音效、安全性、电池等10个维度进行测评、比对。并通过具体测评,给出2016年中国手机设计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并为2016年中国手机设计做出参数配置模型、白描中国手机自画像。


此次被列为监测对象的这15款机型,都是活跃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主流厂商的旗舰机型,代表了当下中国手机设计最高水准和真实水平。这15款手机分别是:OPPO R9s Plus、魅族Pro 6 Plus、荣耀Magic、酷派改变者S1、乐视乐Pro3、中兴AXON天机7、vivo Xplay 6、华为Mate 9 Pro、努比亚Z11、金立M6 Plus、360 Q5 Plus、小米Note 2、TCL 950、Moto Z、一加手机3T。





贰·测评



通信产业报编辑部、第四届中国手机设计创新与应用创新大赛手机设计监测分析项目组,结合目前手机业界技术配置分类、市场主流标准和专业模型,为手机设计确定了监测模型。


项目组手机设计监测共设10大项监测类别解剖手机,这10大项分别是外观、屏幕、CPU和GPU、操作系统、通信能力、拍照 摄像、存储、音效、安全、电池。在每一大项下,又分别设若干子监测点,从更细致维度小颗粒监测这15款手机设计。


这些具体监测点如下。外观类:尺寸、重量、材质及设计、屏占比、边框处理、配色;屏幕类:屏幕尺寸、屏幕类型、分辨率、屏幕材质;CPU类:处理器型号、制程工艺、核数、架构、频率;GPU类:图形处理器型号、频率;操作系统类:安卓版本、用户界面、新增属性;通信能力类:模数、频数、CA、VoLTE;拍照摄像类:摄像头数、防抖、传感器类型;存储类:RAM、ROM、扩展容量;音效类:HiFi芯片、扬声器位置、特性;安全类:硬件、软件;电池:容量、快充、电池安全以上总计39项监测点。


通过这些具体监测点,我们将结合每一款机型具体配置,在各项中进行比对,给出最终结论并预测趋势。


1
外观


手机外观是刺激用户购买欲的第一杀招,刨去被厂商玩烂的性价比,用户第一眼被吸引的地方,就是手机的“颜值”。我们选择手机尺寸、重量、材质及特殊设计、屏占比、边框处理和配色六个维度,来定论15款手机的外观设计。




手机尺寸与重量


众所周知,近些年全球手机市场开始向大尺寸手机方面发展。不过,众多厂商意识到虽然视野增大,可握持感和操作性却下滑不少,2016年上半年,随着苹果发布iPhoneSE,国内手机市场上掀起了一阵“小尺寸旗舰”热潮,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小尺寸手机只不过是借苹果之势,乘机玩营销策略而已。因此,所谓的“小屏回暖”俨然是个伪命题。


纵观2016年,用户早已习惯了大屏所带来的更好的娱乐体验,大尺寸手机依然盛行,从全年推出的重点机型来看,高度在152mm以上的产品数量高达10款,占比为66.7%;高度在75mm以上的产品数量有9款,占比为60%,其中OPPO R9s Plus与金立M6 Plus的高度更是超过160mm,可见手机厂商在产品设计思路上的改变与多重谋划。


为了保证便携性,智能手机设备都在追求轻薄,而通常重量较大的手机,往往给人一种“笨头笨脑的大块头”的刻板印象。厂商在手机的使用材质等项目上发力,保证厚度和尺寸大小的同时,尽可能选择体积较小的方案,并不会有明显的“坠手感”,其中有4款旗舰手机的重量低于160g,占比超过26%,其中Moto Z的重量仅为137g,可见手机行业围绕纤薄化的技术热点正展开争夺并持续发展。




材质


在手机材质越来越被厂商重视的今天,金属机身依然是主流,一些全金属一体成型机身还衍生出了“金属占比”概念,一如曾经大热的关键词“屏占比”。


由于金属在手机移动通信里面会屏蔽信号的传输频率令其短路,所以这种材质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此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去掉难看的天线条,但是铝合金的加持却让这些手机的观感、质感和手感达到了一流的程度。在今天分析的15款机型中,有12款产品采用金属机身,占比高达80%,更说明了金属材质还是深入人心的。


作为另一种材质路线,玻璃机身+金属中框的设计也是屡见不鲜。本次15款机型中的荣耀Magic、小米Note 2、TCL950均采用此种玻璃或类玻璃材质,在全金属材质逐渐步入同质化后,该风格或将率先挣脱千篇一律的金属风桎梏,把非主流逐渐扭转为主流。


屏占比


在这个早已不是比拼硬件堆砌的年代,用户开始更为关注手机的美感和手感,其中“屏占比”一词屡屡被厂商所提及,成为又一项宣传重点。回顾这一年可以发现,手机厂商们依旧在追求高屏占比。


在手机面板一定的前提下,屏占比越高代表正面屏幕面积越大,视觉冲击力也就越强。同时,高屏占比也意味着边框的收缩,能更加便于握持。所以,在控制误触的前提下,屏占比往往越高越好。


其中,OPPO R9s Plus与360 Q5 Plus在15款机型的屏占比排行中一骑绝尘,以近80%的有效屏占比笑傲群雄,其他机型与上述双雄数据相差较大,但是都比上一代旗舰相比有进一步提升,可见屏占比依然成为厂商重点“照顾”的参数之一。


边框处理


除了超高的屏占比,边框处理也成为了追求极致视觉效果的有效手段,2016年以来,已有众多品牌加入到了无边框的阵营当中,衍生出了“全面屏”等全新概念,不过到目前为止,市面上大多数无边框手机都是伪命题,更准确的说,应该称为超窄边框手机。


目前来看,国内真正做到视觉上给人无边框感觉的有努比亚Z11,通过升级aRC2.0以及FiT2.0技术,努比亚Z11的交互体验已经升级到全新的高度。此外主打全面屏的小米Mix在边框处理方面概念也颇为领先,其他类似机型依然存在明显的边框,相比以往的升级之处是边框窄了许多,相信2017年会有更多的无边框或全面屏概念的机型诞生。


配色


一炮而红的金色让人们对手机颜色的关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通过这几年的演变,金色逐渐成为各大手机厂商选择的主流配色,而高贵典雅的金色机身外观也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另外,因为金色有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迎合了部分消费者“有面子”的消费心理。


在主流旗舰的15款机型中,有13款产品都推出了金色版,占比高达86.7%,360 Q5 Plus更是把金色作为唯一配色。


2016年,在手机配色方面的关键词还有黑色。


除了万人空巷的亮黑色iPhone 7外,其实今年也有不少国产手机使用了黑色调的配色,例如黑色版的Moto Z、荣耀Magic等,金属机身搭配大气的黑色系,整机浑然一体,视觉体验飞跃。


2
屏幕


屏幕作为用户每天第一眼接触手机的信息获取部件,其形态变革比预想得更快。我们选择屏幕尺寸、屏幕类型、分辨率、屏幕材质四个维度,对15款产品进行分析。




屏幕尺寸


智能手机的屏幕尺寸一直延续“大屏化”的趋势,到2016年末终于向稳定靠拢,厂商已不再过度追求更大的屏幕,具体表现为5.0英寸屏幕以下的机型占比逐渐减少,而5.0-5.5英寸屏幕的机型占比逐渐增多,出于理智性,用户对于屏幕在6英寸以上的手机也并不“感冒”。


无论从市场产品分布还是用户真实需求来看,5.0-5.5英寸手机市场一直在扩张,在2016年全年推出的产品中,5.5英寸依然是厂商设定下的“舒适点”,在15款盘点产品中,有8款手机印证了该数字的一致性。


而吞噬的正是5.6英寸及以上屏幕尺寸的手机份额,一旦用户已经习惯了使用大尺寸屏幕的旗舰机型,将不太能够接受小屏手机,那会是一种相当困难的降级。因此部分厂商依然会延续Plus系列满足大屏幕用户,如OPPO R9s Plus、360 Q5 Plus和金立M6 Plus等依然为6英寸的驻守者。




屏幕类型


自去年苹果在iPhone 6s/6s Plus上搭载的3D Touch压力触控技术问世以来已经一年有余,这个被誉为新一代多点触控技术却日渐冷落,目前整个Android阵营并不买账。


在此次监测的15款作品中,仅有两款新品明确表示支持3D Touch功能,占比不足14%,究其原因无非是技术并不成熟,从目前仅有的几款支持压力触控的Android手机来看,其交互体验并不令人满意。对于软件厂商而言,开发新功能无疑增加软件开发的成本,特别是在这项技术并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多数软件厂商更不会为每个品牌的手机做单独的适配,技术发展明显受阻。


分辨率


目前,已经有不少品牌的旗舰机型开始采用2K分辨率屏幕的配置,但受限于成本及2K分辨率给处理器带来的计算压力急剧增大的问题,和考虑到用户感受不足、目前尚没有太大突破的电池续航等因素,这一配置在目前推出的机型当中仍属小众,在本次监测的15款主流产品中,有6款厂商发力2K屏幕,占比为40%,虽然同比来看都呈上涨趋势,但也仅以个位数水平递增。


显然,1080P分辨率屏幕成倍的增长正遏制2K屏幕的普及,可以说市场主动帮消费者完成了选择,1080P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主流,2K的必要性正打着问号,厂商、行业和消费者也都在观望,短时间内不会爆发已成既定事实。


屏幕材质


OLED屏幕成为2016年Android设备所使用的主流材质,刮起一阵阵曲面屏“海风”,2016全年监测产品中,vivo Xplay6、荣耀Magic、小米Note2、华为Mate 9 Pro均已相继推出了双曲面屏的机型。双曲面屏除了可以形成差异化产品外,另一方面,OLED屏幕也可以降低电量的消耗,并且也更容易设计,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


预计,在2017年将会有更多的旗舰机型开始使用OLED技术,以紧跟双曲面屏市场前进的步伐,获得竞争上的优势,未来两三年内OLED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也更加考验着厂商们供应链。


3
CPU&GPU


CPU


CPU是智能手机的“神经中枢”,其有效性能决定着手机的运算速度及运行功能,更快、更强的处理器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更好的手机体验,正因如此,我们选择处理器型号、制程工艺、核数、架构和频率五大维度,对手机性能加以总结。




处理器型号


2016年初曾有人预测,过去高通、联发科、海思手机芯片市场三强对抗局面将出现变化,随着强势的展讯、联芯计划在手机芯片市场卷土重来,手机芯片市场恐走向多强混战的局面。


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在本次监测的15款机型中,有11款产品选择搭载高通的骁龙系列处理器,占比高达73.3%,足见高通骁龙芯风靡全年。海思方面则更为强势,与其他手机企业不同的是,华为终端均采用自家海思的芯片,深切扶持海思发展,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远的发展,随着华为和荣耀产品的持续走货,海思在处理器市场的份额正逐年提升。


面对持续成长的内需手机市场以及酝酿起飞的4G手机商机,联发科、展讯、联芯为进一步扩大全球手机芯片市场版图,均将以性价比雄霸中低端市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无法撼动高通的市场地位,更无法影响厂商在主流旗舰机型的处理器选择。



制程工艺


回首2016年的手机市场,主流旗舰产品在处理器上基本都采用上14nm或16nm制程工艺,其中基于14nmFinFET工艺的骁龙820性能相比上一代28nm工艺性能提升40%,封装面积降低50%,功耗降低60%,因而受到厂商的热烈追捧,在本次监测的15款作品中,中兴天机AXON7、vivo Xplay6、努比亚Z11、360 Q5 Plus、TCL950以及Moto Z均搭载了该旗舰级芯片。


但是,在三星10nm制程处理器准备在年底量产的消息公布后,14nm以及16nm显然已经过了鼎盛时期,与上一代的14nm制程工艺相比,新型的10nm制程工艺在芯片尺寸上可以减少30%,同时在性能上提升27%,并且降低高达40%的功耗。因此搭载了先进制程工艺的芯片设计的手机能够显著提升续航时间,使得智能手机的图像更平滑,应用程序将运行更快更流畅,也意味着全新的制程工艺迈入新的阶段。


核数和架构


和2015年清一色的八核处理器不同,今年的处理器的核心数种类繁多,四核及八核处理器可谓各有千秋。


高通为巩固自身业界“老大哥”地位,不再采用ARM的标准架构,埋头自主研发,骁龙820及升级版821正是搭载自主设计的64位架构核心Kryo,四核设计,单线程效率提升,频率则控制在2.5GHz以内。


三星Exynos 8890采用4+4八核架构,4个Cortex A53内核具有更高的效能比,四个M1内核则提供强大的处理能力。麒麟950和960同样采用八核架构,麒麟950配置Cortex-A72内核、麒麟960则升级至Cortex-A73内核,均搭配4个Cortex A53,大小核心组成的big.LITTLE架构,以更低的功耗提供最好的工作性能和最快的处理任务速度,是目前芯片厂商最青睐的架构方案。


反观仍旧驻守于28nm的制程工艺的联发科,在本次监测的芯片产品中表现中规中矩,技术落后于对手一个身位。


GPU




随着手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厂商和用户对于GPU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发布会上都不会展示的GPU现如今也成为了人们购机的参考标准之一,毕竟GPU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手机的系统流畅和游戏体验。我们综合图形处理器型号、频率两个维度,判断产品图像处理能力的走势。


相对于CPU拼命地升级与迭代,GPU在性能上的升级并不明显,能耗问题由来已久,也让厂商更加关注节能效果。以高通为例,最新推出的骁龙820平台搭载的GPU为Adreno530。该方案在前一代Adreno430的基础上,性能提升了30%,不过GPU频率基本维持在同一档位。随后,高通推出骁龙821处理器,将Adreno 530 GPU的频率提升至653MHz。


相比之下,ARM开发的公版GPU Mali平台的频率会高于同等级,目前T8xx系列Mali最顶级的GPU为T880,华为海思麒麟950、三星Exynos 8890等移动处理器均搭载了Mali T880的图形处理器,其中三星Exynos 8890处理器还增加了核心数目,达到Mali-T880 MP12的高度,号称拥有当前移动平台最强的图形处理能力。




另外一颗最强“芯”海思麒麟960升级至Mali-G71 GPU,与Mali-T880相比,G71改进幅度较大。


在测试条件和工艺相同的情况下,G71能耗降低了20%、节能20%,再结合性能提升40%,意味着G71在每平方毫米硅片上能提供更高的性能。不过根据各大平台的评测结果显示,高通的GPU方案仍然是最高性能的代表。


4
操作系统




在手机的发展中,除芯片外,最核心的底层设计正是操作系统,我们选择安卓版本、用户界面和新增属性三个维度,对手机操作系统加以总结。


安卓版本


2015年5月,谷歌正式发布Android 6.0平台,半年之后,基于该平台二次开发的各种操作系统已经数不胜数。谷歌送出的最新系统份额情况显示,Android 6.0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18.7%的新高,5.0、5.1版本份额则继续下跌。在2016年全年手机产品的15款监测机型中,已经全部基于Android 6.0开发了操作系统,可见随着技术和硬件水平的进步,现在的厂商对安卓系统版本的跟进速度要积极许多。


此外,华为Mate 9 Pro更率先基于Android 7.0平台开发出了操作系统,一加3T、Moto Z也于近日跟进,安卓系统发展到7.0,终于摆脱以往丑慢卡的形象,已经可以和iOS阵营拼个你死我活。在如今天下两分的局面下,安卓系统已经脱胎换骨,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大步迈进。


令人玩味的是,高调表示“Yun OS的市场占有率超过iOS”平台的阿里巴巴,以及自认为能重塑辉煌的Windows Phone两大平台,似乎并没有在主流机型中有非常理想的表现。数据表明,本次监测的15款产品均未推出搭载这两大平台的版本。


功能创新


在手机技术新时代,只有硬件的堆砌是远远不够的,前几年解决的UI问题,主要是适应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用户个性化,并没有在底层机制层面提升软件体验,更没有触及软件及系统层面的优化。相比硬件的提升,系统整体体验的提升更考验厂商的技术积累,需要从芯片、系统、应用的整体协同,门槛相对更高。纵观2016年的手机系统,人工智能成为大热关键词。


华为率先发布基于Android 7.0并加入Machine Learning人工智能学习系统的EMUI 5.0,能够使用18个月不卡顿,并且优化了操作逻辑,让用户能够在3步以内完成所有常用操作;魅族紧随其后,发布了配备One Mind智能思维引擎的Flyme 6,带来数百项内建整合功能,以智能思维取胜。而荣耀Magic手机的Magic Live代表的是在智能交互层面的探索,系统的智能学习与智能交互的核心在于情景的智能感知。相比较而言,siri式机器语音助手则显得有些停滞不前。


5
拍照


本监测报告所选择的15款机型定位旗舰,不过与前两年相比,2016年全年国内各大厂商推出的高端机型并没有在摄像头配置上继续走高像素的路线,而是更加注重拍照体验、成像效果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考验着各家厂商技术团队对拍照成像算法的调教和拍摄功能扩展方面的研发能力。


本次监测报告,我们主要从摄像头的数量、像素、成片质量等多个维度监测上述15款国内代表旗舰机型。




摄像头数量


在上述15款旗舰机型中,仅有华为Mate 9 Pro、荣耀Magic、 vivo Xplay 6和360 Q5 Plus四款型配置了双摄像头,而其余13款机型的摄像头数量维持在前置和后置各一个的水平上。尽管华为、苹果等个别厂商推出了多款双摄像头机型,但是很多国内厂商的高端旗舰机型配置的选择上还是极为谨慎,没有出现跟风苹果推出双摄像头旗舰机型的现象。


事实上,之所以绝大多数厂商没有选择双摄像头,是因为从当前几款机型的使用上,双摄像头所带来的画质提升相当有限,甚至从国内外多个测试平台上得到的数据来看,双摄像头在拍照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优势。根据国外专业相机测试机构DxOMark的手机拍照天梯,在所有得分超过85分的11款手机当中,没有任何一款搭载了双摄像头。而排名最高的双摄手机是80分的华为P9,位列总榜第27位。


从我们对比若干款机型的样张质量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尽管相对比单摄像头,双摄像头进光量较多,在弱光条件下,所拍摄的样张亮度较前者明亮,辨析度有所提升,但是画质改善幅度有限;在强光条件下,两者的差距依然较小。显然,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双摄像头所带来的成像效果,并没有此前宣传的那样完美。在成本控制日趋严格,国产手机产品利润率普遍不高的当下,单摄像头是更好的选择。


传感器


传感器是手机拍照质量优劣的基础评判指标,从我们选择监测的15款机型的对比来看,有12款机型选择了索尼IMX系列传感器,有中兴天机AXON 7和360 Q5 Plus两款机型选用的是三星系列传感器,而金立M6 Plus则选择了比较小众的ov16880。


在摄像头传感器领域,索尼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其IMX系列传感器也在业界获得了比较高的评价。而从我们选择监测的15款机型中,搭载索尼IMX298系列传感器的机型有四款,占比较大,而OPPO R9s Plus所带来的索尼IMX398则是IMX298的改款,基本属于一个系列。该款传感器对角线尺寸为1/2.8英寸,单位像素尺寸1.12μm,最高支持1600万像素的图像输出。特色功能方面,IMX298为RGBW四色架构,支持PDAF相位对焦和高动态范围HDR摄录,是目前索尼Exmor R系列中素质较均衡的一款背照式CMOS。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note 2所搭载的索尼IMX 318传感器属于索尼Exmor RS系列堆栈式CMOS,是目前所选15款监测机型中素质最高的一款,对角线尺寸为1/2.6英寸,单位像素尺寸有1μm,其像素达到了2250万。优势在于解析力强,对焦体验好,可以把模组做薄。但缺点在于,信息量大,中低端处理器在修图、快门方面可能会有延迟,像素面积太小,夜景成像素质差,亮度低。


在搭载双摄像头的4款机型中,360 Q5 Plus所搭载的三星S5K2M8图像传感器在国产机型中比较罕见,目前仅有ZUK Z2 Pro等少数机型搭载。该传感器的对角线尺寸为1/2.6英寸,最高支持1300万像素,单位像素尺寸1.34μm。从参数上来看,三星这颗图像传感器的素质距离索尼IMX298略有差距,不过比荣耀Magic和华为Mate 9 Pro上搭载的索尼IMX286略强一些,后者对角线尺寸为1/2.9英寸,最高支持1200万像素,单位像素尺寸为1.25μm。


显然从所搭载CMOS的角度来看,单摄像头手机较双摄像头手机依然存在着技术上的优势。


成片质量


能够决定手机拍照成片质量优劣的因素有多方面,最基础的是镜头和图像传感器,其次是SOC内部搭载的ISP图像处理器和DSP数字信号器,以及软件层面的图像处理运算算法。


在硬件配置相同的两款机型中,防抖和图像处理运算算法就成为主导最终成片质量的两个主要因素。特别是防抖技术的运用,成为当下旗舰机型的标配。从我们监测的15款机型中,有9款手机搭载了OIS光学防抖组件,甚至还有机型搭载了EIS电子防抖功能。手持拍照的过程中,抖动不可避免,这样就会使手机光路发生位移,让照片虚化。而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组件的功能,就是通过内置的陀螺仪和软件算法,对微小偏移量进行反向补偿,从而有效防止图像模糊。


无论是光学防抖,还是电子防抖,在搭载单摄像头的机型中运用得较普遍,图像处理的技术也较成熟,但是在双摄像头手机上实现光学防抖的技术难度较大。因为,双摄像头在各自抓取到光线信号之后,要想合成一个清晰的图像,这就要求两颗摄像头要严格保持轴距的同步,形成一个有效的焦点。但是目前光学防抖组件的原理是,图像处理器根据每一个摄像头内所搭载的小陀螺仪探测的位移偏移量,来对图像做出反向位移补偿,而两颗摄像头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抖动幅度自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次条件下保持轴矩的同步需要更加复杂的技术和工艺,而以目前的工艺水平还不能量产。所以目前很多双摄像头手机都舍弃了光学防抖组件,而部分搭载光学防抖组件的机型所采用的解决方案也较有限,或者如华为Mate 9 Pro那样双摄像头和光学防抖不能同时开启,或者如vivo Xplay 6那样只给双摄像头中的一颗搭载光学防抖组件,但无论是哪种方案,都只是“权宜之计”。


除了防抖以外,手机内部的图像处理运算算法也能够影响成片质量,但是这需要厂商技术团队的集体智慧,每一家厂商的都不一样,因而造成了硬件配置相同的条件下也能分出手机拍照质量优劣的情况出现。


从我们对15款机型的监测结果来看,OPPO R9s Plus、努比亚Z11和华为Mate 9 Pro拍照综合能力排在前列。


(《2016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上部分完,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下部分。)



策划指导:

辛鹏骏

通信产业报社总编辑,“第四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组织三届中国手机设计大赛评审。


主笔评测编辑:

康嘉林

通信产业报社终端编辑,长期关注手机产业,参与三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选活动。


评测编辑:

高超

通信产业报社新闻部副主编,手机发烧友,关注通信应用创新与终端结合,参与三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选活动。


谭伦

通信产业报社新闻编辑,关注终端与应用创新。


(发布编辑:王欣   美术编辑:张曙念)


本文(及图表)为通信产业报通信产业网记者原创,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介(包括平面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