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市场将随经济大盘起伏,2023年或将有拐点。
新春走基层 | 乍暖还寒:静待手机市场“上扬”
就在春节期间,IDC发布了最新一期的手机市场跟踪报告,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292万台,同比下降12.6%。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时隔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再次回落到3亿以下市场大盘。可以说国内手机市场严冬已来,那么春节档能否起到市场提振作用?借此重要节点能否产生回暖增益?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对春节手机市场进行了探访。
笔者走访的三处市场热点区域分别位于北京市中心商业街、交通枢纽中心商厦以及城乡结合部卖场,从走访结果来看,手机市场寒意依旧,但一些新业态的萌芽已经出现。
市中心商业街:市中心商业街的节日线下整体保持了相当的活力,十字路口车水马龙,但就手机市场而言,位于中心广场的苹果专卖店并没有排成往日的顾客长龙。笔者了解到,苹果手机在网络平台的促销力度相对更大,线下没有折扣的手机产品较难形成用户的购买意愿。随着苹果迭代新机创新力度减退,其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也随之下降,线下店铺需要维持售价保证店铺、人工成本,而网络平台部分款型降价促销以应对市场危机,已经成为苹果手机常态。
交通枢纽中心商厦:由于位于多个地铁和公交线路交接换乘处,商场即便在正月中也是人头攒动,笔者探访了位于此处的小米之家和苹果一级代理店,偶有顾客进店问询产品,但并未形成实际消费,相比而言,小米之家人气略高,但并没有形成往年的排队结账盛况,比较新鲜的是,时而会有顺丰、美团和闪送师傅进店要货催单,应该是同城网络消费形成的购买,这种跳过线下体验直接购买的的操作侧面反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证明了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信赖度较高,可以放心跳过线下体验环节直接进行千元级别的消费;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当前手机产品体验的较为趋同,导致用户根本不需要进行线下体验进行直接消费。
这里的小米之家共有五位导购员和两位收银员,只等一位顾客进门。
城乡结合部卖场:在城乡结合部,市场的冷清肉眼可见,由于顾客稀缺,部分卖店直接挂上了店长手机号后闭门,而笔者探访的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之家等卖店相比之前两地都显得更为冷清,部分店面由于较大,多个出入口已被摆上易拉宝和长桌挡住。无一例外,店员的服务和招待都非常热情,在正月中值班售出产品会有更高的提成,店员的职业热情由此被点燃,同样笔者也看到进门取货的快递师傅,多为购买充电器、数据线之类的应急产品,整体利润较低,但这种像买外卖一样的购买电子消费产品方式,十分值得持续关注。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华为专卖店中,之前稀缺的华为Mate50 Pro全版本供货充足,看来华为已经解决了供应链问题。
从春节市场的三处小样本解剖,可以基本看出市场整体行情,因为市场饱和、创新不足以及性能过剩等因素,以及外部大环境影响,导致手机市场整体萎缩,一些机构悲观判断,整个产业在2023年很可能还会下滑触底。
但更多分析认为,随着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加码产品研发,继续实装创新技术并形成新的产品理念,消费者信心有可能在某一阶段被恢复,形成市场U型反弹,只是幅度的问题。2022年12月变化的防疫政策也将为2023年的市场带来利好,但对于经济和需求的刺激效果或将需要6~12个月逐渐体现,因此手机市场的活力恢复仍需时日。从中长期来看,2023年整体市场表现会随着经济活动的复苏而同比实现微增长。
2023年是手机市场提振信心、恢复增长的关键一年。专家建议,产业链应该保持产品定力和技术迭代节奏,紧紧抓住手机行业的两个确定性:一是虽然手机产品形态不断变化,但智能手机这个品类还将长期存在,中国16.19亿户手机数的市场大盘还在,手机市场的刚需还在;二是随着新的技术变革周期的到来,市场格局必将起变化,产业链也应及时紧跟技术迭代步伐,保证研发投入和可持续化运营配比,不会在新的周期来到时掉队。
期待2023年手机市场回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