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将会呈现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
技术标准存分化风险,联通专家谈6G路径
近日,ITU通过《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汇聚了全球6G愿景共识,描绘了6G目标与趋势,提出了6G的典型场景及能力指标体系。文件通过标志着6G研究在全球的实质开启。那么,如何准确理解6G机会?中国产业如何布局?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邀请产业链专家,深刻解读ITU文件,论道6G关键,分析中国产业布局路径。本期专家为中国联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友祥,解读6G演进相关话题。
日前,国际电联如期完成《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确定6G发展的七大目标。在2023MWC上海期间,运营商纷纷发布6G最新技术成果,中国联通发布《中国联通6G网络体系架构白皮书》,产业链纷纷抢跑6G赛道。
“5G技术的领先,为我国发展6G打好了基础。”中国联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友祥在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推进5G商业化最全面的国家,无论是基站建设数量超过100万,还是用户总数达3.9亿户,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单举华为的5G技术专利来说,就是全球第一,再加上中兴通讯和三大运营商的专利,中国在5G领域也有了绝对的话语权。
无疑,中国在5G普及,以及应用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为发展6G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部署了数量众多的基站和14亿人口庞大的用户群体,足以支撑未来6G的发展。我国凭借这一优势足以在6G应用领域去赢得市场,最终在全球6G争夺战中取得领先优势。
6G研究布局方面我国起步较早。在2021年11月和2022年1月份,我国工信部、教育部就发布与6G研究相关的规划文案,其中内容明确表示我国对于6G技术的演进,并且接下来的工作将是继续加快推进6G通信网络。华为、中兴等企业在5G发布之时,就已经启动6G研发。截止2022年1月份为止,中国在6G相关领域的专利占全球40%,居全世界第一位。
6G的主要技术趋势包括极致连接、天地一体化、原生可信、智能原生、网络感知、算力泛在、绿色低碳。主要技术方向主要有:超大规模MIMO技术、太赫兹通信技术、智能超表面、空天地一体化组网、通感一体、智慧内生、通信与计算融合、网络内生安全等。
王友祥认为,未来,6G将会呈现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主要业务包括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和全域覆盖。
然而,王友祥指出,当前6G愿景需求尚处于研究确定阶段,关键技术尚未完全达成产业共识。尤其是,6G面临理论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点多面广,技术标准存在分化风险挑战,其生态构建更加复杂。
面向6G建设,王友祥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跨行业协同创新,统筹推进6G研究。通过加快6G顶层战略、保障政策出台,根据我国6G 产业实际发展情况定期评估、调整6G 战略政策,实现我国6G 研究工作有序推进。加强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形成合力推动6G 技术、标准研究。
二是加快推动关键技术研究,夯实产业基础。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强6G关键技术研究,并通过强化核心元器件、半导体材料等核心环节的政策支持力度,为6G发展奠定坚实产业基础。未来,6G与人工智能等ICT技术融合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建议加强跨领域融合技术创新研究,打破学科领域壁垒,增强对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
三是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产业生态。积极搭建6G领域协同创新桥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强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联合开展6G技术探索、试验验证,打造互利共赢、开放合作的6G全球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