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坚实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
作为21世纪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人工智能正日益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智能化时代转型,无法依靠任何单一的技术完成,如何把握前瞻趋势显得尤为关键。
9月20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在上海正式召开,作为面向ICT产业的年度旗舰活动,每届全联接大会旨在打造开放、合作、共享的平台,与业界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构筑开放共赢的健康生态,今年全联接大会以“加速行业智能化”为主题,在这个人工智能与联接、云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当下,恰逢其时。
“技术如同一道地平线,每增高一分,人类文明的图景就被改变一分。”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表示,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创造着全新应用场景,延展着活动半径,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了科技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当前,随着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孟晚舟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上作主题演讲指出,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孟晚舟表示,人类社会正加速迈向智能世界,数据正在爆炸式增长,智能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以强大算力为基础的各种模型和算法不断涌现,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创新的“矢量效应”更加凸显。从小模型时代到大模型时代,AI技术的实用性发生了质的飞跃。过去,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开发不同的模型。
孟晚舟表示,“技术如同一道地平线,每增高一分,人类文明的图景就被改变一分。”
现在,大模型通过吸收海量知识,一个模型可以适配多种业务场景,大幅降低了AI开发与应用的门槛,缩短了技术到应用的周期,使AI从作坊式开发、场景化定制,走向工业化开发、场景化调优,依托大模型规模化解决行业问题成为可能。在华为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是核心驱动力。大模型需要大算力,算力大小决定着AI迭代与创新的速度,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算力的稀缺和昂贵,已经成为制约AI发展的核心因素。孟晚舟表示,华为将持续提升“软硬芯边端云”的融合能力,做厚“黑土地”,华为致力于打造中国坚实的算力底座,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满足各行各业多样性的AI算力需求。过去30多年,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浪潮中,华为没有一天停止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更没有一天停下在现实世界里努力的脚步。在不确定中抓住主要趋势,基于客户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构筑产品领先优势,助力产业升级。当今时代,科学和技术的边界越来越接近,科学转化为技术的时间越来越短,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具备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孟晚舟表示,从All IP,到All Cloud,十年一个台阶,华为从未停止努力。
据孟晚舟介绍,从2003年开始,CT和IT在网络基础设施技术中相遇,华为提出了All IP战略,推动通信领域的各类技术制式和协议,从七国八制走向统一。“车同轨、书同文”,从而促进了联接的无处不在。华为支持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张网络的稳定运行,联接了全球超过1/3的人口。2013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加速发展,华为提出了All Cloud战略,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升级。如今,华为云成为了全球增速最快的主流云厂商之一,这得益于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全球客户的认可。我们在全球部署了30个Region、84个可用区,聚合了全球4.2万家合作伙伴、500万名开发者,服务了全球300万家客户。“行业的每一次飞跃,都添加了时代的注脚。”孟晚舟表示,从All IP,到All Cloud,十年一个台阶,华为从未停止努力。大会同期,华为正式提出全面智能化战略,其目标是“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首先,让所有对象可联接。不仅是物理实体的,也包括逻辑的、虚拟的;不仅包括数字化的设备,也包括传统的终端和装置;不仅使数据上得来,也让意图下得去。其次,让所有应用可模型。通过大模型范式,让智能应用快速惠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最后,让所有决策可计算。以算力的无所不在,加速智能的无所不及,并让数据的潜力在计算中不断地释放与叠加。事实上,ICT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存在强烈的人才资源依赖性,而ICT生态的持续繁荣又加大了人才需求的缺口。此前,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2025指出,5G、云、IoT、AI的融合应用正在塑造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世界。到2025年, 97%的大型企业会拥抱 AI技术,全球100%的企业都将使用云技术。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主题为“加速行业智能化”。
孟晚舟表示,过去数十年,华为一直围绕着自身所在产业,为高校师生、开发者和科研人才,量身定制培养体系。面向高校师生,华为通过ICT 学院和“智能基座”项目,实现产教融合。其中,华为在全球已与2600多所高校共建ICT学院,教师数量达11000多人每年培养学生20万人。华为联合中国72 所高校持续深化“智能基座”项目已开设1600多门课程,覆盖了 50多万学生。孟晚舟表示,未来的发展,还依赖基础技术的持续突破和人才的不断涌现。所以,华为不仅做“工程商用”研究,解决实际挑战,还依托“创新2.0机制”,与高校联合创新,支持“无用之用的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信心,是实力铸就的。未来,是共同创造的。”最后,孟晚舟表示,让我们在产业变迁中,保持战略定力;在技术革新中,激荡蓬勃生机;在繁荣生态中,共赢智能未来。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
采写:党博文
编辑、校对:亮亮
指导:新文
延伸阅读
柬埔寨首相:希望华为在柬为数字化转型做出更多贡献
从Mate60 Pro,看华为终端的“失”与“得”
走出去:一朵飘向海外的云
奔涌向前:华为Mate 60的创新与成长
稳健:华为2023年上半年营收3109亿
长期专利交叉许可:华为与爱立信“握手”
奔涌向前:华为Mate 60的创新与成长
新Mate上市即售罄,华为手机凯旋
电信日 | 华为TECH4ALL:一份技术普惠的数字计划
助力新型工业化:华为云“在工业、为工业”
三条战线:华为政企市场的合作新政
直击:第二十届华为分析师大会透露什么?
华为分红:总额720亿,人均50万元
以质取胜:华为2022业绩发布
华为战略突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