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布局,迎接算力爆发式增长。
专家解读:如何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李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一体化算力体系”。那么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中国联通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科学家唐雄燕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全社会对于高效、稳定、安全的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适度超前建设意味着预先规划并部署相应的基础设施,以满足未来可能出现的庞大计算需求。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抢占技术高地,引导和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并且在全球化竞争加剧背景下,拥有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国家在网络空间的战略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一体化算力体系构成
唐雄燕指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数据中心集群:构建分布合理的数据中心集群,包括东部地区的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以及西部地区依托清洁能源的绿色数据中心,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实现东西部算力资源优化互补。
网络互联互通:建立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网络,实现数据中心之间、数据中心与用户之间的高效互联互通。
算力管控平台:打造全面覆盖的云计算和智能计算服务体系,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资源服务,满足不同用户和企业的需求。
算力调度与服务:建设智能、灵活的算力调度系统,实现跨地域、跨层级的算力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确保算力资源供需平衡。
算网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备份恢复等机制,确保算力设施及其承载数据的安全可控。
总之,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是一个包含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网络连接、数据流动和安全保障等多个维度的整体框架,旨在整合和优化全国的算力资源,为数字经济时代提供坚实的计算支撑。
四方面着力
中国联通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的重要建设主体,如何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唐雄燕认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在算网编排服务方面,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产品+服务能力,同时通过云网边一体化编排调度平台,实现算网能力封装和算网协同编排;
在算力传输方面,建设“IP+光”一体化的算力承载网络,包括打造面向“东数西算”的全光底座,基于“IPv6+”新技术构建确定性无损算力承载网;
在算力中心布局建设方面,中国联通以联通云为算力的主打品牌,顺势而为,全面升级为安全数智云,提供面向算网融合的多样化、普适化、泛在化算力供给,按照“5+4+31+X”布局数据中心,云计算实现重点区域“一市一池”,已覆盖200多个地市。
同时,中国联通强化算网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和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一体化算力体系安全稳定运行。
突破技术瓶颈
当前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还存在资源分布不均、技术瓶颈、政策法规与标准有待完善、环保与节能压力和投资回报与经济效益等问题。
资源分布不均: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电力供应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导致算力资源分布不均衡,需要合理调配和优化布局。
技术瓶颈:智能算力芯片被卡脖子;超高速、低延迟、大规模、低成本的数据传输技术尚待突破,同时,如何实现跨域算力的高效调度和管理还是一个技术难题。
政策法规与标准有待完善:在数据跨境流动、数据权益归属、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亟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利于算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利用。
环保与节能压力: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突出,需要在扩大算力供给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节能技术,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投资回报与经济效益问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如何确保项目投资的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是商业化运营中的重大挑战。
唐雄燕表示,克服这些挑战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配套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加快智能计算和算力网络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顶层设计,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并细化落实方案;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理念;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更好发挥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