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王雨
通讯作者:夏杰祥、李华明
DOI:10.1016/j.jcis.2022.02.109
通过光沉积法成功构筑了Au修饰的Au@Bi12O17Br2复合材料。Au@Bi12O17Br2复合材料的构筑可以显著促进电子的还原和烃类产物的生成,实现了高附加值烃类产物C2H6的生成。Au@Bi12O17Br2-700复合材料获得了优异的C2H6产率(29.26 μmol ·h-1 ·g-1)和C2H6产物选择性(90.81%)。
2022年2月,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江苏大学李华明教授团队在光催化CO2还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报道了Au纳米颗粒修饰的Bi12O17Br2纳米管光催化CO2还原为乙烷。论文第一作者为:王雨,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为:夏杰祥、李华明。
据报道,CO和CH4是光催化CO2还原的主要产物。迄今为止,很少有关于生产高附加值碳氢化合物(如C2H4和C2H6)的报道。C2+产物比C1产物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应用价值,但合成过程较为复杂。此外,调节C2+产物的活性和选择性是CO2光还原过程中的主要瓶颈。因此,构建具有高电子利用率和高效电子转移的光催化CO2还原系统对于实现C2+产物的高活性和产物选择性非常重要。
Bi12O17Br2单体呈现出管状结构,0.303 nm的晶格间距可以对应于Bi12O17Br2的(117)晶面。Au纳米颗粒沉积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纳米管周围分散着微小的纳米Au颗粒。Au颗粒的大小约为5-10纳米(图1a)。高倍透射电镜图(图1b)显示Au晶格间距为0.235 nm,与先前文献报道一致。图1c-f为Au@Bi12O17Br2-700的Mapping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元素Bi、O、Br和Au均匀分布在Au@Bi12O17Br2-700中。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Au纳米颗粒和Bi12O17Br2纳米管之间的紧密接触。
相比于Bi12O17Br2单体,Au@Bi12O17Br2复合材料除了可以产生CO和CH4外,还可以产生C2H6,且Au@Bi12O17Br2-700在5 h后的产率可达29.26 μmol ·h-1 ·g-1,烃类和C2H6的选择性分别高达94.86%和90.81%(图2a、b)。此外,从连续20 h的活性图可以看出,C2H6产量随着时间的增长而稳定增加,表明Au@Bi12O17Br2-700具有优异的活性稳定性(图2c)。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没有光催化剂或光的情况下,不会产生CO、CH4和C2H6,这反映了光催化剂的独特性质。使用Ar作为反应气体导致仅产生少量的CO、CH4和C2H6,这是由于吸附在光催化剂表面上的残余CO2(图2d)。因此,在Au@Bi12O17Br2-700光催化CO2还原过程中,CO2是CO、CH4和C2H6的唯一来源。
采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一步研究了Bi12O17Br2和Au@Bi12O17Br2-700光催化还原CO2的过程(图3a-d)。结果表明,C2H6可能是通过两个*CH3中间体的偶联产生。具体的演化过程如图3e所示。
通过在Bi12O17Br2纳米管上沉积Au纳米粒子制备了Au@Bi12O17Br2光催化剂。Au纳米粒子的LSPR效应有利于热电子参与CO2还原反应,从而提高电子利用率,促进光生载流子的有效分离。复合材料的构筑获得了优异的CO2光还原性能,相较于单体而言,实现了高附加值烃类C2H6的生成。该研究为设计和合成具有可控C2+产物选择性的高性能光催化剂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李华明,江苏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能源化工、环境化学。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4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厅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以通讯作者在重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影响因子大于10.0的论文50余篇, 38篇论文入选ESI TOP 1%高被引论文,6篇论文入选ESI TOP 0.1%热点论文, 论文共被SCI源期刊引用14800余次,34篇论文单篇引用超过100次,H指数为66。2018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跨学科领域名单。2014至2018年,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工程领域榜单。主参编著作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Yu Wang, Junze Zhao, Yunmiao Liu, et. al. Synergy between plasmonic and sites on gold nanoparticle-modified bismuth-rich bismuth oxybromide nanotubes for the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C-C coupling synthesis of ethane.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22, 616, 649-658.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197972200340X北京泊菲莱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开发智能化、高精度、高性能的高科技设备企业。泊菲莱科技拥有多种自主知识产权,现已应用于新能源、药物合成、精细化工等各类科研领域,在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同时,多款产品也远销海外。泊菲莱科技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北京市第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先后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GB/T27922-2011《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五星级标准企业等资质。泊菲莱科技不仅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也一直秉持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创见、实干、卓越”的企业精神,作为科技型高新企业,积极创导各类光源的尖端科技,不断革新,不断挑战,以卓越创新的进取精神,推动自身的不断成长和壮大。产品推荐
本文素材来源:江苏大学李华明教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