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斯洛文尼亚+中国:走近母语诗歌(5.11,上海)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语言的高度凝练与表达。而诗歌的诞生与其自身的独特魅力都只能从最好的母语诗人那里获得。每一位诗人都是在传达自己内心的同时把自己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传译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诗歌的魅力或许就在于,不同的语言和国家,都可以通过诗歌拥有共同的精神向往和灵魂。
本场活动,特别邀请古巴著名诗人维克托·罗德里格斯·努涅斯、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阿莱士·施蒂格和中国学者金雯教授,一起聊聊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交流不同语言下的诗歌异同、传播翻译过程存在的问题、不同语言的诗歌所承载的文化特质等。
活动信息
主题
古巴|斯洛文尼亚|中国
走近母语诗歌
时间
2019年5月11日(周六)
14:00-16:30
嘉宾
[古巴] 维克托·罗德里格斯·努涅斯
(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斯洛文尼亚] 阿莱士·施蒂格
(诗人、散文作家、小说家)
[中国] 金雯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教授)
地点
作家书店
(静安区巨鹿路677号)
主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家书店
嘉宾介绍
维克托·罗德里格斯·努涅斯
古巴诗人、记者、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也是当代西班牙语文学世界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的诗集在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墨西哥、塞尔维亚、瑞典等多个国家出版,曾任古巴著名杂志《蓄须鳄鱼》主编。诗集《起飞》(2016)获罗意威基金会国际诗歌奖。
阿莱士·施蒂格
斯洛文尼亚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德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柏林艺术研究院院士,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为新一代斯洛文尼亚文坛新秀。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和法语等十六种文字。诗歌发表于《纽约客》、《波士顿评论》、《新苏黎世报》、《南德意志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等知名报刊。2016年,德国巴伐利亚艺术学院授予他国际霍斯特·比内克诗歌奖,称他为今日最富原创力的欧洲诗人。诗集《事物之书》获美国翻译奖(BTBA奖与AATSEL奖),散文集《面包与玫瑰——柏林故事》被评为全美25部最佳翻译作品之一。他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位驻校国际诗人,曾在四川大学授课,多次受邀参加北京、上海、扬州、成都等地举办的国际诗歌节和朗诵会。已译成中文的作品有《爱因斯坦的塔》(诗集,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面包与玫瑰——柏林故事》(散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金雯
美国西北大学英文系博士,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复旦大学,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教授。著有随笔集《被解释的美:英语的方法和趣味》,译有《影响的剖析》、《剥肉桂的人》等。以网名“莫水田”在微博、微信公号、豆瓣等平台与英语爱好者分享语言学习心得,深受好评。
相关图书
[古巴] 维克托·罗德里格斯·努涅斯 著
袁婧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5月出版
《无限灰》是诗人维克托·罗德里格斯·努涅斯浓缩了四十年创作历程的自选集,首次以中文出版。维克托的诗歌以短诗为主,抒情而富有哲思,时而孤绝,时而又会在一瞬间进入一个温馨的美丽幻境。他常以“他者”的视角表达思乡之情和身份危机,善于捕获当代人的内心。在他的诗句中,我们也愈加了解当代西语文学,尤其是拉丁美洲、古巴文学的精妙之处与发展潮流。
《面包与玫瑰——柏林故事》
[斯洛文尼亚] 阿莱士·施蒂格 著
梁俪真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3月出版
这是一本向柏林的伟大文学人物致敬之书——从海涅、本雅明、贝恩和巴赫曼,到当代杰出诗人格林拜恩和贝格等。本书由三十篇细密画式的诗-散文,及二十一幅黑白摄影构成。文本与图片并非疏阔的描摹和图解,它们之间存在互动,试图在一本书之间重新创造一座庞大和复杂的城市。这是充满繁复细节的漫游者之书,介于随笔-散文-诗歌之间的文本,又如作者所感受的柏林:看似繁复,确是纯净的美的记忆之城。
《从伤口另一端》
[斯洛文尼亚] 阿莱士·施蒂格 著
梁俪真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5月出版
本诗集收录了享誉欧美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著名斯洛文尼亚诗人阿莱士·施蒂格于1997年至今创作的诗歌及诗-散文作品近百首,分别选自诗集《喀什米尔》《瘿瘤》《事物之书》《身体之书》和《地下天空之上》。还附有被誉为“当代歌德”的著名德国诗人格林拜恩和当代斯洛文尼亚哲学家罗科·本钦撰写的诗评。这位被誉为当今欧洲最富原创力的诗人的作品,或滞碍传统的意象构成逻辑,引入奇异的动机;或表演联觉的体操,精湛运用诡论式的叙述;或欣然接受冷僻的句法,在语言和历史的陌生化遇合里寻觅词和意义迷宫的入口,审视事物和身体在那里的相遇。呈现当代全球化语境下,个人化的细腻感受和深度的体验。
《被解释的美:英语的方法和趣味》
金雯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9月出版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教授金雯关于语言和文学的感悟之作,分为“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学习方法”、“让英语生动起来”、“英语学习与人文素养”、“实用英文写作”四部分。在书中,作者亦师亦友,谆谆善诱,倾囊分享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以及在文学、文化层面上的深度思考。
相关阅读
本期编辑 | 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