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0W+粉丝,10W+爆款,看官微小编如何承包成电人的朋友圈?



一直以来,我们是这个全校点击量最高的公众号背后神秘的「操盘手」。



我们的名字隐匿在一篇篇推送的角落,可往往我们倾注心血的内容本身让读者无暇去关注这微小细节;我们是一个个独立个体,而大多数时候,我们被模糊又准确地称为「小编」。



我们书写不同时代优秀成电人的故事,记录校史上精彩而深刻的瞬间;我们发布最权威、最重大的资讯,从不缺席每一次改革与变迁;我们与节庆相约,与四季同在,与每一个隆重时刻发生关联。



这一次,我们选择走到台前,成为真实鲜活的个人。我们将讲述自己与官微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也期待听听你的分享。我们将从留言中挑选8个最打动我们的故事,送上下一期的文化周边。



如果你愿意,更欢迎你成为我们其中的一员(见文末「阅读原文」)。




团长|常子祎


从2016年底到现在,不过两年多时间,从一个想丰富大学生活但不想在军训时参加面试的大一萌新,变成了钉子户般的工作室学生负责人;从面试时被老团长提问时的紧张,到给别人出题面试,让萌新紧张。两年多虽然不长,但是对于我,已经需要用很长时间来回忆。


思来想去,写一篇让我最深刻印象的推送好像有点困难。我编过新闻,有过高效完成,也有过意外失误。我做过风格轻快的「我们是谁」,也编过深情告别的「毕业之前」。我享受采访中与受访者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也喜欢在电脑前苦思冥想能与大家共鸣的推送文案。


真的很难说有一篇推送能代表我对工作室的感情,如果非要一个回答,我只能答非所问:我对工作室的感情就是每一篇推送,每一次例会,每一条通知,每一个活动,还有每个人的面孔。感谢我大一时做的决定,感谢老师们的指导,更要感谢工作室的每个小伙伴。


催稿时小编说可以用「虽然XXX,我还是很爱工作室」来结尾,我这个钢铁直男却想说:没有虽然,我就是很爱工作室



副团长|钱鑫森


在微视野工作室待了三年多,我从什么都不懂的新人变成了"老油条"。和大伙儿一起努力工作、愉快相处的日子里,我非常荣幸地收获了两篇十万+推送。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子科大60周年校庆配音视频的诞生过程。


在校庆60周年前,我们突发奇想,决定模仿胥渡吧(暴露年龄了……)做一个配音视频,由我担任主催,负责剧本创作、录音和剪辑。作品的孵化是辛苦而漫长的。为了收集合适的素材,我用二倍速补了《武林外传》、《还珠格格》、《欢乐颂》、《大话西游》、《让子弹飞》等电视剧和电影,录了几十段配音(感谢小伙伴的热情参与),自学了Pr、Au等软件,输出了校庆配音第一次剪辑、第二次剪辑、最终版、最终版改、最最终版等多个版本。虽然最终的视频没有多么精致,但还算得上有趣。我们为此付出了许多脑细胞和汗水,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尝试过、努力过、全情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段时光一定会成为我们生命中宝贵的片段,多年后回想起来也会是带着微笑的吧。


代表作:电子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电视剧剪辑配音)





微信组孔双峰


印象最深的一篇推送的话,应该就是2018年的毕业歌了,改编自五月天的《干杯》。当时选择改编这首歌,是因为这是一首温柔、抒情而又没那么伤感的歌,能够同时十分到位地表达毕业季同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即将踏上漫漫征途时的期待与祝愿。


虽然当时我还没毕业,但是看到身边熟悉的学长学姐们一个个离开学校,内心也是充满了离愁别绪。我就在想,当我毕业的时候,我会想些什么,我会怀念些什么,我会后悔些什么。而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则是大一开学报到时,父母送我来学校的场景,当时暑气未退,学校里满眼都是阳光、绿叶、汗水混合在一起的青葱的味道,虽然人头攒动,但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但是感觉仿佛上一秒钟才和父母一起踏入期待已久的校园,转眼之间就已经要毕业了,那让人惦念不忘的大物改革、和好友期末考试前在图书馆的早出晚归、工程实训大楼里的一下一下亲手磨出来的锤子、建设巷的鸡翅烤蹄串串土豆甚至是和自己在立人楼一起自习的那个她……当时可能不太在意甚至想逃离的东西,却在将要离开的时候一件一件都在牵绊着自己的心。


「一回首往事翩跹朦胧泪眼模糊了视线

却不知一去经年何时才能再回到成电」


代表作:2018毕业MV重磅首发!为我们的成电时光干杯!



王瑞琨



在这个工作室,如果你有一个想法,你就可以把它实现。


成电零点后是我迄今为止最大胆的选题。当在一次选题会上提出这个想法时,连我自己对可操作性都持怀疑态度,却意外地收获许多支持,包括四位愿意牺牲休息时间陪我采访的「小保镖」。


最终成文不过三千字,涉及12个采访对象,引用44条数据。采访涵盖了学校的诸多部门,校医院、图书馆、保卫处、后勤保障部等等,工作室老师在收到我的提纲后立即一一进行联系,提供了极大便利。


我踏进龙湖每一家酒吧,寻找一名深夜驻唱的成电人;我在门禁后离开寝室在校园里穿行,鼓起勇气跟一位黑人小哥搭讪;我与零点后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交谈,亦是大学里不可多得的奇妙经历……


工作室带给我的,是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合作的愉悦,是想法从诞生到落地的满足,是去做一件事时感受到所有人都在为你开路的强大支持。


庆幸大学里融入了这样一个组织,赋予我一个身份,也成为我的归属。


代表作:成电零点后



邓晓阳



改编《漫步银杏季》不是第一次写歌词,但是是第一次有人唱我写的,虽然只是一小段。


当接到写歌词的任务时,是无比看重的,回想学过的点点滴滴,意象、典故、修辞,斟酌一词一句。在拙劣的语文水平、浅薄的积淀里,不会有灵光一闪的瞬间,只有把韵母表找出来一个字一个字去凑。


那时候在工作室,总是有无限的活力。想去每个地方,找到520编号的那棵银杏树;想把每个热点都变成推送,去挤A107的高数演唱会;想认识每个出现在新闻上的人,采访成杰和大牛们。有了一个接触和展示的平台,好像生活都精彩了很多。


就算是枯燥的开会时光,回忆起微视野的时候,感觉都好像是那样轻松平淡。一起绞尽脑汁思考最近的热点,想有大新闻,又不想搞大新闻。翻着日历找最近的节日,一片寂静中突然有人插了一句:最近有世界青光眼日啊~


每一次到了选择的路口,都还是选择留下。去年没有参与改编银杏季的歌曲,也只是天气稍好时去拍了几张照,对许多东西开始自然而然地习惯了。对工作室的感觉,好像也当成一种习惯,不再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学生组织,只用说一句「我很忙」就全身而退,它俨然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桥边到主楼的63排银杏树,是四组团到工作室骑车的十分钟。


代表作:成电有嘻哈:《漫步银杏季》已上线



刘振南



说起我与官微的故事,我想先说声「谢谢」,感谢它对于我这个「微信小白」的宽容,感谢工作室给予当时那个初入大学四处碰壁、迷茫不知所措的我的一份沉甸甸的归属感。恍然间加入工作室已有两年之久,我已从组员成长为一名组长,经手的微信从新闻编辑变成了原创制作,而官微也从我加入时的11万粉丝涨到了如今的16万;这两年对于官微和我来说都是收获满满的两年。


若要选一篇推文来概述这段日子里所思所想的话,我想应当是非银杏季打卡莫属了。这篇推送的制作是第一次把我自己的想法落实的过程,第一次真正从无到有的过程;它确实给予了我很大一份成就感。从最初的结构构思到文案策划,再到最后的排版编辑,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各种各样琐碎的问题着实让我体会到了一个想法从产生到落地的艰难;还好有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才使得推文能以最好的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


当推送发出后,看到大家对银杏美景赞不绝口,我由衷地感到自豪;能把成电的美好展现给更多的人,大抵是作为一名小编最大的愿望了。


代表作:打卡攻略丨让你轻松玩转中国最美银杏大学!



陈志


在工作室两年以来,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基础工程训练中心一次采访。


对它的第一印象来自于风格鲜明的一楼,类似于一个现代化的工厂。里面的数控设备、传统设备,都有各自历史遗留的痕迹。而触动最大的是采访过程中老师提供的训练中心发展的历史照片,描述当时老校区工训课上的场景,透露着深深的年代感。从老校区的金工实习基地到清水河校区的基础工程训练中心,借由我们的指间传递出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即训练中心的现在;至于它的过去,由于篇幅原因暂时未能展现,但仍等待着一个机缘


除此之外我还见证了许许多多类似的故事,例如清水河十年。这些故事由老一辈成电人开启篇章,又由我们一代代后继者不断书写润色。我始终觉得这些历史应该被知道。一方面,它们真的很有意思,另一方面,它们也承载着一所学校的文化。


我很自豪成为一个讲述者,能够将这些故事讲出来,也有机缘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


代表作:嗨,你的那把小榔头还在吗?


徐鹏飞


「做一篇微信的时间不是固定的,短的话有可能当天交付给你就要赶出来,长的话最长从策划到发表花了可能有三个月。」这是我初次面试时询问团长做一篇微信的时长,他给出的回答。事实上,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项工作——确切点莫不如说一项「有意思的创造」,我才明白,做一篇微信其实根本无所谓时间云云,有所谓的,是为了予你想要的一缕馨香而寻花千百度的恒常之念,为了描画更美的一片蓝天而踏山千万里的不辍之心。


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想给你更好的。


我们会在上千张照片里找出符合期望的寥寥几张,在反复推敲修改后打磨出最能触动你的只字片语。一篇推送虽然不是一件艺术品,但我却更愿意用对待艺术品的态度来对待它,如果它达不到我想要的,抑或是你想要的样子,它就不具有存在的意义。


有一次我曾负责一篇关于介绍图书馆的推送,在完成所有工作并上交后,老师向我指出这篇推送的一些不足,并表示接下来由她来负责修改。而当这篇推送最终出现在瀑布流中时,我看到的却是和我所做的几无半点联系的版本——实际上也确实与我无关,新的版本是在校研究生院官微推送的一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出来的,令我惭愧的是,文章的小尾巴依然写着我的名字。这一切是因为我做得还不够好,我应该做得更好,如果我能在构思上再多一点新颖,在布局上再多一分严谨,在用词上再多一些活泼,在排版上再多一丝精致,你所能看到的,也将判然不同。这是我所追求的,也是我们工作室所有的小伙伴共同追求的。


此时再想起当初对时间的疑问,确乎是带有功利性的试探。做一篇推送,长也是做,短也是做,与时间何干?最重要的是用心做好这件等待雕琢的「艺术品」,是让你能感受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从言语中迸发的能量,是一切更好的东西,是微视野工作室,是下一篇序曲,是我,与素未谋面的你。


代表作:成电,生日快乐!62岁,我们一起走过!



杜树勋


接到一次采访任务后,心里突然有压力起来——两个初出茅庐的新手要去采访一位优秀的学姐。


好在,采访过程中,学姐处处迁就着我们,体谅我们的毛手毛脚。当然,聊天过程也很愉快,内容海阔天空,从学习到生活,再到追星等等。学姐非常亲和,就像是身边的同学一样,没有任何距离感。


我才意识到,其实那些优秀的人,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并不是那么高高在上、高不可攀,也难免会沮丧自卑,也有不想学习的时候和喜欢的爱豆。但是区别就在于,当面对困难的时候,有没有面对的勇气。学姐说自己的英语差得令人发指,但还是在默默坚持学习,朝更完美的方向努力。我想如果是我,可能就不会那么有决心、有毅力,这就是差距所在。


这看起来是我们在完成工作任务,但实际上,也给我自己上了一课,用身边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给自己上了一课,给予自己精神力量去变得更好。


代表作:GPA3.93,年级前1%,放弃保研,拿下美国名校全奖直博……





微博组効婧涵


微博重度依赖症」的我在2016年加入了官方微博团队,目前担任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博的学生负责人。2017年的电子科大61周年校庆微博系列活动,是我担任负责人后筹划的第一次大型线上活动。截至目前,我们所运营的61周年校庆话题#银杏微黄,甲子有一#阅读量已经突破1800万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每逢学校的重大活动,我们的官博总会收到许多来自兄弟院校的祝福,其实这和小编们的幕后工作密不可分。


在校庆活动之初,我们就和全国五十余所高校联系,邀请他们在校庆期间为我校送上祝福。而大家在校庆期间更是工作量倍增,团队成员要撰写对应文案,逐一转发回应祝福微博,同时还需及时更新校庆相关新闻,并和同学们进行线上互动。在这期间,经常会因为需要回复的微博数目过多,想不出回复文案脑力枯竭而抱怨,但是也会因为和同学们的有趣互动而自己乐呵一整天,更会因为学校相关的内容被有影响力的媒体转发登上热搜而兴奋不已。


最初只是因为「好奇」「有趣」而加入官博团队,可是当「有趣的事情」变成了「必要的工作」,支持我们不断创造出有吸引力的微博的,是装作不经意说出「我们官博啊」的时候。暗自炫耀的时候,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自豪的微笑。


这里是 @电子科技大学 ,更是「我们官博」。



梦惟


从大一到研一,我应该是现任小编中「服役」最久的。


小编的工作嘛,简单而繁琐。最主要是日常运营(谁能想到我最开始是被招募进来画小插画的呢)、图文直播、人物采访、线下活动……17年直播兴起,我做直播;19年官抖上线,我拍视频。


起初根本没思考过这件事的意义,机械地完成就行了。直到我退出其他社团、看淡其他活动却唯独舍不得这个组织时——突然有一天,想法就出现了。


一所知名的大学,一个官方的平台,数名默默无闻的发声者。在外人看来,你高尚则成电高尚,你正直则成电正直,你阳光则成电阳光。大有可为,只要你愿意。


「我们致力于成电精神和文化的传播。」


什么精神?怎样传播?是批量生产还是深入挖掘?是全接地气还是官方权威?是大开大合还是谨小慎微?在我对这些模糊集的思考和实践中,官博粉丝也一步步地从3万涨到了41万。


印象深的推送很多,近期的就是3月8日妇女节当天的一条。我查了几篇有关妇女运动的文献,粗略整合了三八妇女节百年进程。编辑这条微博花了我很长时间。原因有二:一是作为代表先进文化的大学,传递男女平等的国策;二是代表我个人作为女性发声。


我愿意发挥个人的能力,也希望更多和我一样的人加入进来。既恰饭,也唱歌。





倪旸钦




在读本科的时候我就关注了学校的官方微博,那时的官博给人感觉是过于正经,每天除了学校新闻就是校园美景,有意思的东西偏少,但我从心底里认为「正经」和「有意思」是不相悖的,如果官博能更「有意思」点就好了。


本着这个想法我在研一的时候加入了官方微博这个小而美的团体,其实私下接触多了就发现小编们是群有想法有意思的人,只是需要更好的利用官博这个渠道和同学们互动起来。


为了和转发点赞@三个好友来抽奖的妖艳营销号们区分开来,我们在去年年底的银杏公交卡福利环节特地新增了「成电谜题」活动。其实刚开始做这个活动我们心里是很忐忑的,一是怕步子迈太大同学们热情不高,二是怕题目设置不对同学们胃口。但后来的结果是我们多虑了,同学们的反应也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甚至有私信说题目太简单能不能加大力度(终于理解为什么学霸们希望试卷越难越好了),从一开始的金庸、口红到后来的微积分、大物、CTF专场都没有挡住各位UESTCER们攻城略地的脚步。看到各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收获公交卡,心中不禁吟起「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最后的最后再次感谢活动里一起辛苦努力的诸位小编,为满足学霸们愿望的出题老师和团队的协调工作的指导老师,也向积极解谜的各位说一声「感谢你们来玩我们的游戏,期待与各位再次见面。」


李蕊


2017年12月14日,一切来得猝不及防,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消息瞬间席卷网络。习惯性刷博的我愣在那里,满脑子只剩下两个字:乡愁。我从来没有见过余先生,当看到官博发出的悼念博文里的那组照片,我想原来我如今待着的地方余先生也曾来过。可当下,曾写下影响无数中国人的余先生却不在了。


生命终究抵不过时光的荏苒。那一天,是我第一次深沉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白驹过隙,多年以后若再回想起在官博做小编的时光,是欢喜还是寡淡?答案很显然,必定是欢喜的,怎会寡淡。


每一个校庆日,寥寥可数的几个小编无时无刻不捏着手机,紧张、认真地回复来自每一所大学的祝福,字字珠玑,烧掉无数脑细胞,那一日是欢喜的;每一天的早安晚安,短短一两句或哲思或欢喜的句子,于千万条名言名句中挑出来,配上适宜的图片,检查、发送、核检,那一刻是欢喜的;于无数后台私信里尽量精准回复来自各界人士的问题,得一句谢谢、一个比心,亦是欢喜的。


每个清晨,睁眼是早安;每个夜晚,道一声晚安;往后余生,愿不负信任,不负时光,于微视野,于官博,倾我所能,与众小编一起,带给你别样的欢喜。





视觉组朱瑞博


作为工作室唯一的插画师,主要做一些平面设计、修个图、画个漫画之类的工作。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年七夕的推送。对,这篇推送里的虐狗图都是我画的……等一下!被虐到的同学先别急着打我,我那个时候也是单身!所以在评论区表示强烈不适以及要取关的同学请先冷静一下,我是真的感同身受(ಥ_ಥ)。


言归正传,这篇推送让我印象深刻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朋友都在评论区里留下了自己的故事。他们有还在上学的、已经毕业的、爱情修成正果的、以及来自隔壁友校的。我很开心自己的作品能与这么多人产生共鸣,让他们愿意留下自己的故事。我自己也在这次创作中收获不少信心,每次在推送前一直担心自己的水平能否为读者所接受,但评论里经常会有不认识的小伙伴鼓励我,给我们点赞,真的非常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也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支持我们、关注我们,你们的点赞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代表作:七夕丨那些定格在成电的爱情记忆








在这个春天,我们希望迎接更多新生力量。在此,我们由衷欢迎你的到来,从旁观者,成为记录者、讲述者。


我们提供的,是一个高起点的施展平台,是深入新闻事件现场的机会,是发现更多元、更有趣的成电的新奇视角。


我们在寻找:

「微信组」

1. 具有良好的文字组织能力和丰富的文字编辑经验。

2. 善于发现选题,充满好奇心探索欲


「微博组」

1. 熟悉微博运营方式,擅长线上互动

2. 幽默智慧,思路清奇,脑洞大开


「视觉组」

1. 熟练操作PS等图像处理软件,善于制作图表。

2. 如果还会画漫画,那你就是天选之人


除此之外,

官微开设全新组别「抖音组」(已有粉丝3万+),将于明日与你见面✨。


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填写报名问卷,期待未来携手同行。





策划 | 王瑞琨

摄影 | 王龙骧(除供图外)


点击"阅读原文" 在这个春天加入我们吧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