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
电子科大积极挖掘校史中的
红色基因、红色资源
从学校离退休老党员中
邀请有代表性的老专家、老革命
做客“成电党史故事汇”
回忆讲述与学校发展相关的奋斗故事
鼓舞激励青年学子
继承前辈革命精神
坚定自身理想信念今天,第四个中国医师节
以史为鉴,知史明志这期党史故事汇,让我们走近
电子科技大学医院的历史回顾一间校医务室走向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发展过程体味峥嵘岁月里激荡人心的医者故事
1956年9月,成电在克服种种困难后如期正式开学,3000名师生踏着泥泞、冒着雨走进教学主楼,为新中国的无线电事业开疆拓土。彼时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卫生保健科(后来的校医院),站在高起点上,成为校内师生、国之重器的健康守护者,肩负着时代赋予它的使命。在建校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批又一批的军医转业至此,接下了这一沉甸甸的接力棒。校医院自建院起,约有32名部队转业军医先后加入医院。今年,已90岁高龄的校医院口腔科奠基人黄安弟与88岁的外科主任傅道曾都是其中的一员。
黄安弟的祖父黄光祖曾是清代举人,父亲黄绍芝是成都有名的中医。受父亲的影响,黄安弟早年间师从稳坐老成都民营牙科界第一把交椅的胡绍芝先生,在提督街牙科诊所学习当时最先进的“德日派”口腔诊疗技术。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19岁的黄安弟心怀家国,带着口腔诊疗技术志愿报考了军事干部学校,成为一名部队军医,跟随部队先后驻扎在兰州、西宁等地。20世纪50年代,黄安弟借着军区内的调动与学习机会,不仅精进了原有技术,还在部队的推荐下前去第四军医大学学习颌面外科知识,使口腔诊疗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1966年,在部队表现优异的黄安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旅生涯一直持续到1978年,黄安弟根据统一安排,从主治军医的位置转业到地方,他在华西口腔医院高级干部诊断室和校医院两者中选择了后者。“来之前我还到学校看了一下那座属于校医院的小楼,还不错,而且这里没有牙科,我来开这个先河。”1978年,校医院口腔科有了第一张综合治疗台和一把液压升降椅。口腔科辗转建成后,“黄牙巴”也随之成了校医院的一块“金招牌”。学校有不少师生在出国留学前,总要找“黄牙巴”把牙看好了再出国。“排队挂号的人相当多,外面的人有的半夜翻墙进来,冬天就把长大衣放在长椅上占位置,裹着棉大衣就在那儿睡着了,等到早上8点钟挂号。”黄安弟凭借着“艺高人胆大”,把解决患者痛苦摆在第一,一干就干到退休。1982年与 2021年,口腔科奠基人黄安弟和第一任护士徐智平与黄安弟同年入伍,傅道曾则从成都前往重庆参军,考入军事干部学校后在部队学医,又于1955年随军挺进西藏。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彼时的傅道曾一心想着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发光发热。在高原当军医,傅道曾经历了太多,据他回忆,那些年里,他从硝烟里救过受伤的战士,目睹过前两天还在一同坐诊的同事后一天便成了烈士……在那段不可描述,却荡气回肠的革命岁月里,傅道曾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多面手”,他既是外科医生,也是全科医生,还能兼任麻醉师。20年的高原生活,让妻子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1974年,傅道曾带着妻子迁回成都,转业来到了校医院。“党员走到哪都要不怕苦、不怕难,想着咋个完成困难的任务才是重中之重。”抱着从医的严谨,怀着党员的担当,来到当时的校医院,傅道曾与同事们齐心协力,苦心钻研技术,突破校医院的空白,20世纪80年代的校医院外科已经能开展不少外科手术,包括清创缝合、包块切除、阑尾炎等常见手术。据校医院现任院长徐静静回忆:当时的外科每天下班得最晚。傅道曾一心想着为成电师生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他曾每个月资助前来就医的贫困学生,80岁时还在倒夜班。“我当医生真的觉得很快乐!”
2014年,当现任院长徐静静有想法建立院史馆时,便将现任医院办公室副主任吕行从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招进了校医院。熟悉完医院的宣传和党办工作后,便要着手筹建院史馆,这是吕行入职以来的第一个挑战。“2016年,也是校医院的建院60周年,为一个甲子做总结。”吕行谈起整个筹建的过程,五味杂陈:为找不到散居各地的退休老同志而犯难、为等待场地批复而焦灼、为校医院的历史而震撼、为院长徐静静和老书记罗新知贡献自己的纪念物而感动……同样作为历史记录者,吕行与年轻时期的罗新知有着一场隔空对话。
1950年,原校医院党支部书记罗新知出生在成都一个清贫的家庭里。因父母身体不好,常年积劳成疾,罗新知一直梦想着学医。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到了年龄想去考大学的罗新知先去当了知青。1971年,机缘巧合下,罗新知被招进成电附属工厂,当起了翻砂工人。1973年,因在学校表现较好,罗新知被推荐参加针对工农兵的高考,被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录取,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求学之路。
1976年,根据当年的政策要求,毕业后的罗新知回到了成电,加上医学专业背景,更是“理所应当”地成为校医院的一分子。在校医院工作了将近17年(其间8年任党支部书记),罗新知参加了校医院的口腔科、五官科、外科、手术室、放射科建立和建设工作,也当过外科医生、五官科医生,最后因放射科建好后,一直缺少专职的影像科医师,他便独自挑起了这根大梁。
80年代,成电医生为群众做体检
1993年,罗新知调到学校其他岗位工作,他为校医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当吕行找到罗新知,告诉他校医院将建一个院史馆时,罗新知没有丝毫犹豫,捐出了他所有的“家当”。环顾院史馆一周,所有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老旧照片,都出自罗新知之手。
年轻时的罗新知是个不折不扣的热血文艺青年,他1974年6月和医科大同学一起游历南湖红船时,还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百字的诗。在那一年,24岁的罗新知立志:当一名好医生,到最需要医生的地方去。
今年6月,罗新知站在校医院清水河院区16排螺旋 CT 机前感叹不已
“趁年轻,到艰苦的地方去奋斗”,这也是校医院放射科医生龚旭华的心声。两代成电医者再次隔空“碰撞”。从2015年开始,校医院开始了医疗扶贫的新征程,从雪域高原的甘孜州康定甲根坝乡到甘孜州德格县,再到贫困山区贵州岑巩县,到处都留下成电医者的足迹。
龚旭华在高原上义诊时为当地群众看片
2019年12月底,成都高新区再次向全区医疗机构发出倡议,龚旭华第一个报名,成为高新区支援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医疗队中的一员。他所支援的卫生院位于县境北部的阿须镇,海拔4221米,距县城200多公里,就医不便。综观周边12个乡镇,阿须镇卫生院是唯一拥有放射设备的卫生院,可辐射服务周边2万多人口。“把影像诊断技术留在阿须镇意义非常大,这对肺炎、结核、骨折、关节炎等高原上的常见病诊断都有帮助。”如今,阿须镇卫生院内,在岗人员8人,已有6人在龚旭华的教学下掌握了拍片、看片的技术。
1988年,校医院只是学校后勤管理处下属的科级单位,刚从苏州医学院毕业的徐静静为了回到成都与母亲团聚,把握住一个来之不易的分配名额,来到校医院工作。彼时的校医院也苦于没有科班出身的五官科医生,徐静静从医师做到眼科主任医师,一干就是33 年。2002年,学校领导找徐静静谈话,希望她接任校医院院长,管理经验不足的徐静静内心犯怵,向学校申请后决定从副院长开始尝试。随后两年时间,徐静静不断学习,争取各种培训机会,充实储备着自己的管理能力。2004年3月,时任院长退休,徐静静接手校医院的管理工作。“既然做了,那就要带医院谋发展。医院想要发展,设备和人才、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我想要60万元买口腔科设备,成都东郊这边没有口腔专科医院,我们可以把口腔特色专科建起来。”徐静静带着这样的规划去学校申请资金,得到学校的充分认可和支持,徐静静惊喜地拿到了1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一边从三甲综合医院“挖”来了学科带头人,一边为口腔科更换了新设备。随着医院纳入医保管理,校医院也开始从公费医疗向市场化的医保定点医院转型,2006年,校医院脱离后勤部门,成为学校直属单位,并提升为副处级单位,与此同时,成电清水河新校区也开建了。徐静静想要建校医院清水河新院区时,再次得到了学校的支持,批准新建15000平方米,加上沙河院区4000多平方米的规模,“医院就该朝着一个更高的目标去发展!”通过全院职工的努力,2014年底,校医院通过了二级综合医院的考核。2015年,全院上下一鼓作气,全力以赴通过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 类高校行列,为了紧跟学校步伐,校医院开始着手二甲评审,按照时间限定,徐静静带领团队如赴约一般在2019年准时提交了二甲评审的申请,“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创建工作困难重重,可全院上下没有人退缩畏难。”作为高校医院,校园安全是校医院最主要的工作,徐静静将其定位为以全科医疗为基础,公共卫生为重点,特色专科为亮点,健康管理为实点,做到立足校园,辐射周边,服务社会,促进健康。这不仅是徐静静一个人的目标,更是新一代校医院人的目标。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公共与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邱吉平,现担任校医院公共卫生部部长。“高校需要一个安全的公共卫生环境,我能来这里为学校、为周边社区居民带来科学的疾病管理和防控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专长,就实现了从医的意义。”对于校医院,邱吉平表示,电子科技大学的师生,多涉及前沿高科技等学科领域,能为这样一群人的健康保驾护航有一种别样的使命感。
人才兴院,是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徐静静对校医院发展的规划中,这一直都是一项重点工作。
校医院现任领导班子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韩晓波,是校医院现任外科主任。2006年,来到校医院时,他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那个时候校医院沙河院区是很小的一个医院,房子比较旧,我嘀咕着这里还能开展外科手术?”韩晓波坦言了初见校医院时的真实感受。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当时的校医院外科发展相对滞后,徐静静凭借着真诚与坚持,全力支持科室发展,韩晓波没有失望,他留了下来。渐渐地,外科从刚开始做小包块的切除、清创缝合和阑尾等简单手术,到搬迁至新校区后,规模增大,硬件条件提高,手术配套可以支撑外科的中长期发展。早在2009年,韩晓波就将腹腔镜技术带进了校医院。现在,包括腹腔镜下胆囊手术、四肢骨折创伤、脊柱手术、髋关节置换、肛肠手术、泌尿外科手术等医院都能够开展。
欧阳文君正在检查血透用的仪器设备
血透室,这个建设条件苛刻、对专业要求较高的科室,竟然被优先提上了创建日程。对于一个校医院来说,这一只针对尿毒症患者的“小众”医疗服务,可能在旁人看来作用小了些,但它肩负了成电医者对服务群众健康的使命。想到需要一周做三四次,每次4小时血透的患者,年轻的血透科主任欧阳文君心疼地说道:“我们建设科室的意义,仍然是为了解决周边老百姓就医难的问题。”
左行勇给校医院党员同志上专题党课
“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作为一家与电子科技大学红色基因一脉相承的医院,电子科技大学医院将“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校训融入实践,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将一间校医务室发展至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规模。校医院党总支书记左行勇对医院发展信心满满,“我们将汲取先辈长征的精神,将校医院从二甲这个起点再开拓下去,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把医院发展得更好。”
三代成电医者在电子科技大学医院清水河院区合影
65年风雨兼程,65年岁月如歌。成电医者,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站立时代潮头永做无悔的守护者。
◇立秋啦!和盛夏的成电来一次甜蜜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