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气球?我们是专业的!
清水河校区研究院大楼走廊上
各种组合的气球列队
浮空、前进、转向
电机嗡嗡作响
“飞行器”快速飞行
欢呼声此起彼伏
这就是我电新工科教改中一门宝藏课程的日常
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
(又名利用气球亲手设计制作飞行器并battle)
摆在你面前的一堆气球
怎样给它们“插上翅膀”?
怎样让它们悬浮转向?
怎样让它们飞得稳当当?
……
在航空航天学院周娴老师的这门
针对大一同学的新生项目课上
这些,都能找到答案!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萌新们
高中阶段的被动式学习,已不能适用于大学阶段
后续课程难度逐渐加大,需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
还要建立工程与科学、专业知识的关联
建立对专业的初步了解
因此
激发兴趣的主题
以学为中心的模式
纵横整合的设计
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初衷
↑↑↑戳视频,观看课程完整视频
从开始的紧张畏难到后来的得心应手
短短5周时间,20个学时
趣味主题与竞赛结合
理论知识同实践共存
“高大上”与“接地气”齐飞
才是这门课正确的打开方式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牵引
集软件、硬件、结构为一体
线下课堂+线上MOOC平台
老师讲解+小组研讨
从编程,到桌面系统设计与制作
从飞行器整体方案设计,到飞行器制作调试
从“老师要我学”到“讲给别人听”
同学们的参与度100%
课堂上,你会看到
这样热火朝天的小组讨论、汇报场景
这样奇思妙想的制作现场
↑↑电机编程
↑↑方案测试
还有这样的试飞名场面
↑↑转向控制
当然,有时候还难免出现点意外
↑↑你咋飘了呢
↑↑板子掉下来了!!!
↑↑原地打转NG中
反复试验、不断调试
激烈的讨论、思维的碰撞
每位同学都
不断探索、坚持
每个团队都
共同进步、成长
2018年,作为基于项目式创新课程开课
航空航天学院积极响应
学校“基于项目的新生课程教改”
谢晓梅副教授主持的
“新生项目课程:面向未来航空航天拔尖人才的
工程认知与工程体验”项目
获学校第一批立项建设
该项目包括的5门课程全部被纳入培养方案
受到学生们的热烈“追捧”
目前,《软体飞行器制作与挑战》
已完整开设5轮,受益学生达400余人
获评2022年第二届电子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周娴老师的人格魅力与轻松的课堂氛围
总会吸引着学生“种草”这门宝藏课程
一届又一届萌新不断前来“打卡”
同学们都收获良多——
“老师重在启发学生,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提高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呐。”
“周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善于启发,让我们自己解决问题。”
“课程干货十足,所讲内容全是对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有用的,没法走神!”
“用正确的打开方式引领我们走上航空航天之路!”……
↑↑周娴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
2021级航空航天学院朱宇桐同学
这门课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当我遇到疑惑的时候,周老师不是直接告诉我问题的答案,而是会问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引导我发现问题的根源,最后成功解决问题。
2021级航空航天学院朱昶同学
团队协作、相互配合十分重要。我们小组最开始各自做自己的小模块,后来因为大家想法不一样,所以各部分的衔接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后来我们共同讨论,把大家的想法融合,最终我们也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2021级航空航天学院吕健同学
大一上学期的这门课给大学四年开了一个好头,让我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一起努力做出来的成果也很大程度提升了我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
采访:微视野工作室 冉丹
文字、编辑:微视野工作室 冉丹 新闻中心 林坤
视频、图片素材提供:周娴老师及同学们
视频剪辑:新闻中心 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