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ofo创始人戴威登上老赖名单!马化腾点评ofo溃败原因

财经网 2019-05-04

财经网综合自人民日报、全天候科技、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天,戴威也上了“老赖”名单。


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披露的信息,12月4日,法院已对ofo的运营方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出了“限制消费令”,该公司和戴威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在星级宾馆等场合消费,不能买房买车旅游等。


截至19日下午3时,ofo系统显示,排队退押金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100万人。如果按照押金99元或199元计算,应退押金总额在10.5亿 - 21亿元。而据第三方数据监测公司易观移动千帆的数据显示,2018年10月,ofo的月活跃用户数约为2300万。据此推算,每2个ofo用户中就有约1人在申请退押金。


除此之外,至少有9家公司因合同纠纷将ofo告上法庭,涉及物流运输、房屋租赁、广告费用、拖欠货款等多种事由。其中,上海凤凰一家便声称ofo拖欠其货款6815万。


ofo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

马化腾:一票否决权!


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共享经济代表企业,ofo为何会落入如今这般田地呢?


12月20日,马化腾在其朋友圈发表评论称:是一个veto right(否决权)”的问题。



无独有偶,马化腾的这一看法和欢聚时代董事长兼CEO李学凌的观点完全一致。


李学凌在其朋友圈称:“ofo真正的死因在于‘一票否决权’。  目前,戴威、阿里、滴滴、经纬都拥有一票否决权。5个一票否决权,啥事都不通过。很多创业公司不太注意法律的设定,留下了很多的法律漏洞,这样的情况下对公司来讲可能造成致命的威胁。国内的律师事务所一般都不太专业,所以也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但是,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的消息,有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澄清称,阿里巴巴在ofo并没有一票否决权。该人士称:“如果阿里有一票否决权,也不至于拖到现在这个局面。现在,即使阿里巴巴想兜底也不可能了。”


而回顾ofo历次重大关头的抉择:与摩拜合并、被滴滴收购、由阿里接管,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戴威都充分行使了这一权利。据ofo离职员工Raven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2017年烧钱最厉害的时候,摩拜和ofo的投资人都意识到,彼此很难打败对方,所以转而力推两家合并。“老戴不接受,没谈拢。”Raven说,戴威当时拥有一票否决权。合并计划失败后,投资人就收紧了“钱袋子”。2017年下半年开始,ofo随之陷入了融资困境。


戴威发全员信:1块钱掰成3块钱花

为欠的每一分钱负责


19日下午,ofo创始人戴威发布全员信,信中对近一段时间来ofo面临的各种危机进行了解释,戴威称由于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没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尤其是公司全力寻找融资而无果后,公司今年一整年都背负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退还用户押金、支付供应商的欠款、维持公司的运营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戴维在信中希望ofo员工能够坚定信念,勇敢活下去,同时表示要把1块钱要掰成3块钱花,为ofo欠的每一分钱负责,为每一个支持过ofo的用户负责。


但是,戴威在这封全员信中并未提及要如何解决当下的资金困境。对此,财经网就筹措退款资金来源咨询了ofo相关负责人,ofo方面给出的答复是: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律师: 即便ofo破产清算

用户的押金也很难拿回


对于ofo的用户来说,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能否顺利拿回自己的押金。对此,曾参与小鸣单车案的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黄治国律师从法律角度给出了解答。


黄治国表示,ofo收取的是押金,根据协议约定,消费者提出退押后,要按照约定来退还。因为这个钱本质上属于交押金的人,而不属于ofo。所以,ofo必须退还。如果不还,消费者可以以诉讼或仲裁等方式要求退还,查封冻结ofo的财产以及账户。


但是,如果ofo持续不退押金,ofo股东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或掏钱先把押金退了?黄治国称,在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里面,大的原则是,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ofo的股东是否要承担责任,取决于三个要素,首先,股东存在抽逃注册资本或者侵占公司利益的情况;其次,股东原来的认缴注册资本没有全部实缴,要在认缴的范围内补足;最后,股东把他们个人消费和公司混为一谈,混淆了两个不同主体的法人人格。这几种情况下需要股东偿还,否则股东都是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的。


如果破产清算的话,用户押金是排在后面的。《破产法》里明确规定,破产清算时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清偿,首先偿还的是破产清算费用、国家的税款、有担保的债权、员工的工资等,应该归还客户的钱是放在倒数第二位清偿顺位的。押金是无担保的债权,排在清偿顺序的后面,是很难拿回的。我们经办过的小鸣单车,情况很类似。


人民日报评论:

说没挪用押金是撒谎 包容不等于纵容


从资源共享角度看,一辆车能对应更多人,不仅不是坏事反而就是初衷,因为这意味着资源的高效利用;但从金融角度看,一辆车对应更多押金,意味着杠杆率升高,风险会加大。

 

单车不贵、押金挺高,企业就有冲动为获取更多押金大量投放车辆。所以,回过头看,共享单车押金模式,或许一开始就值得打问号。尤其是在盈利模式不明朗的情形下,押金的诱惑就更大了。若押金能原封不动当然没问题,但潮水退去后大家已经看到:裸泳者不少。口口声声说“没用过一分钱押金”的,撒谎了。挪用,成了潜规则;不挪用,成了例外。

 

两年多来,共享单车模式本身的红利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让城市管理者重新审视甚至调整路权分配;比如以绿色出行缓解拥堵指数,同时减少排放与污染。事实上,上千万还留着押金的用户本身就是创新成功的明证。换个角度看押金,它既是一种骑行准入,又何尝不是每个普通用户对共享经济的包容与支持?

 

但包容并不等于纵容。诚实守信、用户至上,这些原则不因“互联网+”而改变。无论是传统经济还是新经济,真正的成功,都要在更长周期中检验。事实上,1000万人扫码骑车的场面有多喜人,1000万人集体挤兑押金的场景就有多可怕。这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也会溅起伤及无辜企业的火花,更会挫伤人们对于共享经济的信心。

———————     END     ———————

其他用户正在看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