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30:火星移民路线图︱郑永春

2018-03-24 郑永春 世界科学

郑永春


博士,研究员,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主任。2016年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获得者


火星,一颗红色的星球!


火星上有山,有水,有峡谷,有大气,有微弱的磁场。火星上有土壤,有岩石,有沙尘暴,甚至地下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火星的两极,也有冰冻的白色冰原。这一切,与地球是那么的相似。


20世纪50至60年代,太空时代伊始,人类曾经把深空探测的重点放在以爱与美之神维纳斯为名的金星上,因为它与地球的大小相似,距离最近,但科学探测后发现,金星其实是一个地狱般的星球:火山爆发,高温、高压,浓密的大气,有毒的降雨。迄今为止,登陆金星表面的航天器工作寿命非常之短,甚至活不过几分钟。这是一个不可能有生命的星球,也不可能让人类移居。人类对金星的探测兴趣越来越弱。



正好相反,人类对火星的探测热情,是随着探测程度和认识深度的加深而逐渐提高的。随着对火星的认识越来越综合、全面、系统,我们发现,火星是整个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也是唯一经改造之后有可能适合大规模移居的星球。因此,火星是人类的希望之星。一旦在地球上面临难以抵御的重大灾难和危机,人类就可以移居火星,在那里开拓新的家园。


每当我在报告中提到载人登陆火星,或者移民火星时,很多人会觉得不靠谱,是科幻。但随着人类对火星越来越了解,知道那里有什么可以支撑人类在火星上的生存,以及航天技术、相关科技领域近年来取得的巨大突破,使人类登陆火星和移民火星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们来梳理一下人类登陆火星的相关 44 33539 44 14939 0 0 4101 0 0:00:08 0:00:03 0:00:05 4100术,在这些技术支撑下,也就可以大致描绘登陆火星的技术路线图,让我们对移民火星更有信心。


登陆方式

登陆火星必须穿过火星稀薄的大气层,这个过程在地面上难以现场指挥,只能靠航天器的自主操作,失败风险最高,被称为“黑色七分钟”。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美国的航天器成功登陆过火星。在技术选择上,凤凰号着陆器登陆时采用了可压缩的着陆支架进行缓冲;机遇号和勇气号火星车采用了降落伞减速,辅之以气囊在地表弹跳,减少对火星车的冲击;好奇号火星车则研发了新的太空起重机技术,火星车在地表一定高度悬停,通过缆绳慢慢降落到火星表面。未来载人登陆火星时,航天员、登陆舱和物资设备重量更大,降落伞难以起到有效的减速作用,除太空起重机之外,还需要研发更先进的火箭反推和自主控制技术,才能实现有效的平稳减速


一代的载人飞船猎户座号正在研制中,将于2018年进行绕月飞行。这种新型载人飞船,空间更大,设备更先进。根据此前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可以满足飞往火星的任务


箭是航天的基石,没有火箭,哪里都去不了。美国宇航局正在研制新一代太空发射系统(SLS)。这种重型运载火箭最终的运载能力将达到143吨,甚至可能达到165吨,与阿波罗登月时的土星五号非常相近,号称史上最强运载火箭。除了官办航天,2018年2月,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搭载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进入了环绕太阳的轨道。猎鹰重型号称现役最大推力火箭,一级火箭可以回收后重复使用,星际运输成本更低。在此基础上,有望打造一条从地球往返火星的廉价航线。马斯克在火星上退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埃隆•马斯克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搭载着SpaceX 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私人拥有的樱桃红色特斯拉敞篷跑车。

能源供

星上也有白天和黑夜,一昼夜是24小时39分钟。火星比地球更远离太阳,太阳光强度比地球上弱。仅仅采用太阳能,可能无法满足火星基地的供电需求。因此,核能是未来火星基地所需的能源供应方式。很多人谈核色变,其实大可不必。好奇号火星车、飞越冥王星的新视野号都装配有核电源,可以支撑它们一直工作到2030年。至少还有20多个深空探测器,也都采用了太空核能技术。目前,科学家正在研发小型的新型核反应堆,以满足火星基地高效、安全的供电需求


原位资源利用

鉴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遥远距离,以及昂贵的运输代价,利用火星上的原位资源,研发烧砖、生产玻璃纤维、3D打印等建筑材料生产技术,生产和循环利用水、氧气等生命所需物质,尽可能减少从地球到火星的运输量,可以降低火星基地建设的成本,降低建设风险。这方面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接下来要做的是提高这些技术在火星环境下使用的可行性。

NASA就举办了3D打印火星宜居地挑战赛,向公众悬赏250万征集可以利用火星表面的冰或表岩屑锻造的3D打印建筑设计,纽约的一家建筑公司最终凭借他们设计的冰屋设计夺得桂冠。

辐射防护

由于没有全球性磁场,火星上的太空辐射要比地球上空的国际空间站、月球基地,都要强得多,对航天员的身体伤害和健康风险也要高得多。好奇号测量了火星表面的辐射剂量,科学家正在研制辐射防护技术,比如,利用火星土壤建设防护层,在火星上寻找洞穴,或者创造人工磁场,都可以防护太空辐射,减少对航天员健康的危害。

登陆火星,路途漫漫,我们更要关心飞往火星的航天员,那些智慧、勇敢,同时也需要情感温暖的个体。在飞往火星的漫长旅途中,在载人飞船狭小的空间中,航天员如何应对矛盾冲突?面对火星上的寂寞长夜和无边荒凉,面对长时间、甚至永远也不可能与地球亲人相见的煎熬,人的心理该如何调节?面对在火星上拓荒、为后代建设生存基地的艰苦历程,他们能否迎来接班人,怎样在火星上走向生命尽头?这里面,有大量的法律、生理、心理挑战,都是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同样需要开展深入研究。好在我们已经有了人类在国际空间站的长期生活经验,在月球上登陆考察的经验,以及在极地和荒漠地区长期生存的经验,这些经验将为人类在火星上生存奠定基础。


登陆火星是人类史上最艰难的科技挑战,不仅耗资巨大,要有强大的综合科技实力支撑,还要有坚定的政治意志和强大的动员力。人类希望登陆火星,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太难了,难得我们踮起脚尖也触摸不到。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挑战一旦突破,将牵引整个科技领域和国家实力的提升。移居火星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其中付出的代价将赢得整个世界和全人类的尊重。


我相信,像火星这么大的一个星球,一定有独特的资源,可以支撑人类的长期生存,就像五百年前被发现的美洲大陆,现在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乐土。火星,也终将成为人类在太阳系中生存的另一个家园。


我坚定地相信,在有生之年,将会看到人类登陆火星,并开始建设一个永久的居住地。



扩展阅读

重新思考如何登陆火星

Nature新闻 | 火星年轻时的模样

从太空看过地球之后,宇航员思考气候变化

致敬太空时代:发现地球辐射带60周年

外星生命也许跟科幻小说描绘的模样截然不同,它可能是这样...

神秘的外星访客——太空尘埃

走出太阳系的梦想——突破摄星计划

埃隆•马斯克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