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申院士:消除胃肠癌,路在何方?︱大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主任)
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但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尚有巨大差距。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中国恶性肿瘤预估结果(2015)》显示,每年我国被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约有430万人,其中每年死亡的肿瘤患者有28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地级市的人口,其中我国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三大消化道恶性肿瘤占所有肿瘤死亡病例的40%。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近85%的人在确诊时属于中晚期,不管采取何种治疗手段,5年生存率仅有36%。
“辛辛苦苦30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治疗费花了几十万,生命却没延长几个月。”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每每听到晚期肿瘤患者或者家属这样抱怨,都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截止2013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2.4%。保守估计,2016年我国恶性肿瘤所致总经济负担约为3200亿元。消化道恶性肿瘤不仅严重威胁中国人的健康,而且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我国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已成为一个当前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实际上,我国医学界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研究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为何到目前早期诊断率仍不足20%?为何预防恶性肿瘤的进展如此缓慢?为何国人普遍缺乏体检和癌症筛查意识?
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医学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诊断和治疗晚期癌症上,而忽视了消化道恶性肿瘤早诊早治与全民科普,至今仍不能完全预防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那么我国消除胃肠癌之路,究竟在何方?
在国际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2014》中,亚洲尤其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各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年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2/3。随着对胃肠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从日本、韩国在胃癌防治上成功的经验来看,人类彻底告别消化道恶性肿瘤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就在胃癌防治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两个国家通过宣传教育让国民从生活习惯上尝试改变,比如在指导居民的膳食指南中明确每天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冰箱的使用程度等,有效地预防了胃癌的发生。目前,日本、韩国的胃癌发病率正在逐年下降。
除了预防外,如果早期发现胃癌,也会很快治愈,中晚期癌症与早期癌症在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上有着天壤之别。早期胃癌发现后进行彻底切除,患者愈后生存期可达到平均寿命。但是目前晚期胃癌中70%的患者生存期不到5年。这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日本、韩国很早就开展胃癌筛查工作,并从政府层面、保险制度等方面对胃癌筛查给予相应支持。例如,日本政府早在1983年便将开展面向高危人群的胃癌筛查作为“国策”写入《老年人健康和医疗服务法》中,并提出了“越早发现、越好治疗”的胃癌筛查口号,近年来更是将胃镜筛查作为推荐筛查手段。目前,已有相关数据表明实施胃肠癌国家筛查计划明显增强日韩国民健康水平,并持续降低胃肠癌症的死亡率。
除了日本和韩国,美国近20年来在结直肠癌防治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学习。随着筛查支持力度和参与筛查人群的比例不断提高,美国结直肠癌死亡率近年来持续降低。而持续的政府及私人医疗保险资金的投入,严格的筛查环节质量控制,以及“为生命筛查”理念的不断普及,更是确保结直肠癌筛查效果的有力保障,目前美国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比例超过60%,相关协会更进一步希望把筛查率提高到80%以上,真正做到“全民筛查”。
但是他山之石不可照搬,既然消化内镜检查在胃肠癌筛查中如此重要,我们可不可以像美国全民筛查结肠癌那样在国民中推广消化内镜检查,是否这样做就可以降低胃肠癌发病率了呢?这看似简单的方法必须考虑中国国情。
消化内镜手把手教学
一是国民的接受程度较低。胃镜、肠镜作为侵入性检查,对受检者来说有一定的痛苦,没有症状的人群对内镜检查多有抵触情绪。二是受到人力的制约。要培养一个能做消化内镜检查的专科医生至少需要10年时间,如果达到熟练的程度,还需要很多年的实践。消化内镜医生的短缺导致目前针对病人的胃镜诊断都无法及时完成,如果胃镜检查覆盖所有没有症状的人群,显然难以实现。三是受到财力限制。美国的结肠癌筛查是由国家层面的组织主导,检查费用由国家买单,甚至连异地做检查需要的交通费都由国家报销。如果中国也按照美国、日本的标准做相应的筛查,根据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筛查所需经费恐怕是巨大的数字。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要根据我国国情,中国人胃癌发病特点,并结合先进科技手段探索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胃肠癌预防之路。
担任世界胃肠病大会(Gastro 2013 APDW/WCOG)执行主席
狙击胃肠癌,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消化道早癌的发现率。但根据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与很多患者交流后发现,当前社会人群中普遍存在“不愿意筛查、不知道要筛查、不知道在哪里筛查”等问题,对消化道肿瘤筛查工作的开展影响非常大。同时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鱼龙混杂的健康资讯太多太多,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专家、名专家还不发声,患者们很容易就被一些虚假信息所蒙蔽。
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呼吁广大医生群体一定要下功夫做好科普:“一个不关心科普的医生,一定不是个好医生!”更需要进一步建立专家、媒体、制度三位一体的权威消化道肿瘤科普体系,全面建立中华民族健康文化。
对于“不愿意筛查”的患者,我们要给他们算好防癌这笔帐。当一个患者已经到肿瘤晚期了,治疗的希望很渺茫,费用一定会比早期肿瘤高很多,而5年生存率很低,肿瘤筛查其实是一个小投入、大回报的稳健投资。一个早期癌症的治疗费用大概是2~3万,内镜下微创治疗既能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也不需要开刀、化疗、放疗以及干扰素等辅助治疗。但如果是晚期癌症,动辄就是几十万的开销。仅以胃癌为例,如果我国胃早癌发现率提高到日本、韩国的平均水平,保守估计,全国居民家庭每年能少支出150亿元,国家每年能节省至少300亿元。在科普宣传过程中,我们要帮患者算清楚这笔账。
当然还有很大一部分群众“不知道要筛查”,因为人们通常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一定要等到有症状了,才想起来去医院检查看看。然而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特殊感觉,加上体检意识淡漠,很少有人体检时要求做胃肠镜,等到症状出现甚至耐受不住了才去检查,可能疾病已经发展到晚期了。在这个环节,我们需要医院把工作重点从“治病”转移到“防病”,在科普过程中大力宣传内镜体检理念的必要性,增强大众防病意识。在我国开展全民内镜筛查难度较大,应该根据我国胃肠癌流行病学特征,筛选出如吸烟、喝酒、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高危因素,先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血液学检查的方法筛选出胃肠癌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进行胃镜精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胃癌筛查流程。
在充分进行科普宣传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解决群众“不知道在哪里筛查”的疑惑。目前,国内还没有建设好一套完善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筛查方案,患者想进行胃肠镜检查时往往会选择一些大型医院。但大型医院医疗资源有限,无力承担胃肠癌筛查的“主力军”。所以我们一定要由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在政府卫生、疾控部门的支持与协助下,建立一套覆盖社区医院到三级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形成“社区中心普查——二级医院精查——三级医院治疗”的体系。通过伸出更多的、更广的“触角”来协调完成筛查工作。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胃镜、肠镜检查都可以无痛进行。特别是胃镜检查,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不仅实现了检查无痛,更是避免了侵入性检查。
这粒“神奇的胶囊”在医生的操控下可以在胃内进行精确的运动,改变胶囊姿态,按照所需的角度对病灶重点拍摄,从而达到全面观察胃黏膜并做出诊断的目的。由于不受操作时长的限制,它的数据采集更加全面,真正实现了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舒服洁净的胃部检查。截至目前,磁控胶囊胃镜已在400多家医院和体检中心完成30余万例检查。
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项目,相关研究表明胶囊胃镜的检查准确性与传统胃镜高度一致,其检查准确性也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胃疾病检查和内镜发展的革命性创新”,并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更荣膺“中国2016十大医学进展奖”。
除了无痛无创无麻醉的舒适性特点,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操作简便,普通医护人员经培训后即可轻松上手,不必依赖专业内镜医生。同时,胶囊胃镜没有操作风险,适合在中国各类基层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广泛使用。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将胶囊胃镜机器人的“早诊”和电子内镜的“早治”相结合,是建立我国胃肠癌筛查方案的有效补充,也是改变我国胃肠疾病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
然而,每次磁控胶囊胃镜检查会生成3~5万张图像,面对这样海量的内镜图像,如何准确、快速地阅读和判别这些检查图像呢?
使用磁控胶囊内镜为病人诊断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也已悄然兴起,各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辅助程序或设备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更简化了人民大众寻医看病的投入和流程。在胃肠癌防治方面,人工智能也开始大显身手。
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胶囊肠镜的图片特点,提出一种全新的图像特征算法并将之运用于人工智能系统,使系统根据该算法对4000张胶囊肠镜的图片进行深度学习。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快速浏览胶囊肠镜图像并精确识别肠息肉,平均整体识别率可达98%。这套系统已在临床中试验使用,旨在帮助医生从海量的内镜图片识别工作中解脱出来。
而在将人工智能影像分析技术与磁控胶囊胃镜技术结合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胃粘膜病变图片进行学习,使之通过大数据比对,具备判别黏膜健康情况的能力,帮助医生在消化内镜影像识别过程中更快捷、准确地做出诊断。在此之前,一份胶囊内镜图像读片至少需要半小时,一天也就只能看5个病人的图片。有了人工智能的初步筛查,几分钟后医生再通过对筛选出的图片进行判读与鉴别,并出具诊断报告,这将大大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也有助于解决我国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筛查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充分实现优势医疗资源下沉,破解我国内镜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难题。
可以看到,当前我国胃肠癌防治形势严峻,全球半数以上的胃肠癌发生在中国,作为一名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领域的医生,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担负的使命重大。但多年来外国同行的经验让我们看到消灭胃肠癌,不但可能,而且可行!下一步我们应该大力进行全民科普,使“消化内镜体检”理念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让“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拯救一个家庭”的观念普及到全国各地,建立一个“全面合作、全民参与”的胃肠癌筛查、早诊和早治网络,大力推广创新技术在胃肠癌筛查中的应用,全面提高我国胃肠癌早诊率及5年生存率,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消除胃肠癌,路在脚下!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