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恒生港股投资的重要拼图!首只恒生消费ETF拟任基金经理汪洋的ETF创新之旅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十年前最早跟随交易所做ETF全国投教巡讲的时候,通常辛辛苦苦讲了半小时,台下观众的第一个自由提问却是‘ETF是什么’。”景顺长城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首只恒生消费ETF(QDII)拟任基金经理汪洋这样描述其早期进入ETF领域工作时遇到的一幕。

十多年过去了,国内ETF规模已破万亿元,汪洋也从初始的入门人成长为了一名拥有十余年从业经历的老将。日前,汪洋表示,“创新”可能是在当前竞争白热化的ETF市场实现突围的重要方式,而搭建立体的ETF生态则是业务长远发展的路径。



汪洋,美国金融工程及计算机科学双硕士。曾先后在美国KeyBank、华泰联合证券、华泰柏瑞基金、汇添富基金、博时基金等任职。2021年10月加入景顺长城基金,现任ETF与创新投资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ETF创新之旅


在ETF市场见证了十余载风云变幻。汪洋回忆道,很幸运一入行就赶上了中国首只跨市场ETF(沪深300 ETF)的盛大发行,超300亿元的首发规模至今无人能及。汪洋说,也正是在那时,他第一次切身感受到ETF的市场魅力。

要说沪深300 ETF是汪洋对ETF的初识,那么行业ETF就是他打开ETF新大门的一把钥匙。汪洋说,从宽基ETF转战行业ETF,是在2013年,当时率先一次性推出了四只跨市场行业ETF,包括消费、医药、能源、金融地产,也是开创了行业先河。在首发过程中,汪洋发现,区别于以往不管行情好坏都只能卖一个,不同行业ETF的同时首发则能满足不同渠道的需求偏好,“类似推组合形式推系列产品要比推单品的效率高很多”,他也自此萌芽了对于“ETF组合”的认知。

汪洋的ETF之旅始终伴随着行业的创新和迭代,从宽基到行业,从股票到商品,从A股到QDII,再到反过来在境外推介A股,一段段有趣的旅程不断展开。他回忆说,从2015年开始大量参与ETF国际业务,经常在境外推广和交流,当真正深入了解到美国ETF的生态后,给其带来的震撼就更大了,这也使得他能从国际化视角来思考行业的发展。“ETF国际业务的这段经历对我的认知影响很大。”汪洋说。那几年也正好是互联网金融强势崛起之时,因为一个有趣的项目,让汪洋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业务模式与基金公司传统模式之间的巨大差异,“当基金公司还是一个偏甲方心态的产品提供商时,互联网巨头早已习惯了从客户角度出发,无论是对传统基金产品的改造思路,还是项目推进的效率和速度,都让我大开眼界”。

2021年,汪洋入职景顺长城基金。他说,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创业”决定。彼时,全市场已有超过700只ETF,常见指数赛道早已成了“红海”。如何破题,从而占有一席之地,可能还是绕不开 “创新”二字。汪洋认为,布局特色化产品、打造特色化推广、搭建特色化生态体系可能是景顺长城ETF“突出重围”的唯一路径。

谈及为何十多年来始终选择坚守ETF战场,汪洋坦言,一方面是路径依赖,这么多年的行业积累是业务顺利开展的前置条件;另一方面,是真心看好ETF未来的广阔发展空间。汪洋认为,ETF将是未来大中型基金公司业务必争之地,股民、基民不断转化为ETF投资者的过程就是行业持续增长的动力之一。 


“另辟蹊径”打造特色产品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从来都是竞争生态里的重要制胜命门,ETF市场亦是如此。

在汪洋看来,在ETF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同质化的环境下,唯有创新才能形成特色化优势。

汪洋介绍说,国际化、升级化是他们正在探索的产品创新方向。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汪洋认为,“虽然看上去竞争惨烈,但其实空白点还是存在的。最简单的比如跨境,在一些核心赛道上,跨境的领域仍有空白;再比如,在一些热门赛道上,地域的延伸仍有空白。”他介绍说,这也是景顺长城基金近期新产品的最大特点。

针对大热的半导体芯片产业,景顺长城刚刚完成了可同时投资境内芯片和境外芯片的全球半导体芯片基金(QDII-LOF)的发行,预计近期将上市交易;而在港股消费这个核心赛道景顺长城基金即将上市国内首只跟踪恒生消费指数的ETF,恒生消费指数剔除了互联网平台、汽车、博彩、烟草等标的,保留了大家耳熟能详、几乎每天都在消费的真正“国民品牌”,“看一眼,就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

升级化上,汪洋介绍说,景顺长城在这方面主要做的创新就是在原有主流品种上的迭代升级他举例道:“像市场对创业板热度很高,我们就在创业板100个股票中,选择更优质的50只股票,做创业50ETF;纳斯达克100指数表现不错,我们就从100只里选最具科技含量的几十只股票,构成纳斯达克科技指数。”他说,他们做的就是ETF领域的“主流指数+”,力争在原有主流指数的投资上做性能提升。


ETF远航离不开立体式生态


汪洋认为,国内ETF的纵深发展离不开立体式的生态环境。

他说,与ETF刚起步时相比,现在大众对ETF的认知、ETF的投资者数量都有了很大提升。他回忆说,他仍然记得十年前,刚开始跟随交易所去做ETF全国投教巡讲的时候,通常辛辛苦苦讲了半小时,台下观众的第一个自由提问却是‘ETF是什么?’,等于刚才白讲了。”汪洋有些忍俊不禁地说道。

不过,汪洋认为,除了当前不断完善的ETF市场生态,还有一些核心领域亟待完善。

比如,投顾层的真正建立刻不容缓。他说,对标美国市场,其ETF生态更像是一个三级式:即基金公司——投顾——个人投资者。在美国发行运作ETF,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只需要面对投顾即可,然后再由他们为个人投资者去做配置决策。也就是说,基金公司只需要服务好投顾这小部分群体,再由投顾去实现个人投资者的覆盖。

而国内目前的ETF生态,投顾层实质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基金公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去直接面对数量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国内所有的渠道都不敢放弃,上到机构、三方平台,下到券商营业部,基金经理都要去服务。”汪洋感慨道。

按照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国内ETF将有望随着投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场内外模式的打通,以及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入场而得到持续增长。“未来如果中国的投顾层发展壮大,买方投顾机制真正得以落实,那将是国内ETF更快速发展的下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也是汪洋最想看到的,基金公司可以用更少更精的路演,通过投顾层实现基金经理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从而让基金经理回归产品创新、投资创新、业务创新的初心上来。

CIS


推荐阅读


刚刚,彻底涨疯了!

万亿逆回购将到期,央行只投放20亿,释放什么信号?

关注!“宇宙中心”五道口发生了这件大事

有关数字中国建设,多部委发声!
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