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史流光:中国证券报三十年 | 股改守望者

闻召林 中国证券报 2023-05-05



股改守望者




闻召林
中国证券报编委


2004年7月下旬的一天,北京友谊宾馆一间不大的会议室中,一场名为“股权分置与资本市场制度风险”的小型座谈会正在进行,时任证监会市场部主任(同时兼任跨部门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谢庚的发言吸引了所有与会者:“现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市场各方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看法也越来越趋于统一。从最开始的‘国有股减持’,到后来的‘全流通’,再到现在提出的‘解决股权分置’,三者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国有股减持’包含的是通过证券市场变现和国有资本退出的概念;‘全流通’包含了不可流通股份的流通变现概念;而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一个改革的概念,其本质是要把不可流通的股份变为可流通的股份,真正实现同股同权,这是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后,可流通的股份不一定就要实际进入流通,它与市场扩容没有必然联系……”


发言内容不仅让与会者耳目一新,次日经中国证券报要闻版刊发后,更是引发了众多市场人士的强烈关注,他们敏锐地觉察到:中国资本市场一项重大改革的启动条件越来越成熟了。


9个月后,2005年的“五一”假期前,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这场“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一经推出,市场各方便迅速取得共识。其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进,势如破竹,市场也以一波空前的长牛(沪综指从1000点左右涨至最高6000多点)来回应这场改革。以四大行为代表的一大批龙头企业陆续登陆A股,市场彻底消除“边缘化”的担忧。众多创业企业实现IPO,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得到实现,创业者激情得到激励,机构投资者迅速壮大,资产管理市场不断成长,居民财富增值效应日益显著。

从2001年国有股减持引发全市场担忧,到2006年股改的全面推进,这项改革经历了五年多时间。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群情激愤的试错争论期,还是在改革启动的高光时期,中国证券报始终坚持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对试点方案形成前持续走弱、各方悲观质疑情绪蔓延的关键阶段,中国证券报作为资本市场的主流报纸,更是体现了使命担当,大胆启动A股市场“边缘化”大讨论、不断推出专题讨论、组织豪华专家阵营,同时投入大量版面资源,为市场各方提供交流和交锋的平台,为推动改革共识的形成持续鼓与呼。



试错与反思



2003年前后,经过两年多的试错与反思,关于“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的大讨论进入一个尖锐分歧阶段。这一年,宏观面更是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非典”疫情暴发,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年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失速,反而在短暂减速后一举突破连续五年增长徘徊的僵局,步入新的景气周期。二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提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规范发展主板市场,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不过,这一年里,A股的表现却与政策面、基本面形成巨大背离:全年二级市场持续阴跌,A股“边缘化”“荒漠化”的讨论不绝于耳。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差,最大的原因就是市场的制度性缺陷。一年中,伴随着“国有股减持”概念向“全流通”转化,并进一步提出了股权分置概念。在这个里程碑式的一年,为了厘清问题、减少分歧、达成共识,中国证券报对改革话题强力聚焦。8月召开券市场发展问题座谈会,启动市场边缘化大讨论。组建豪华专家阵营,进行了全流通”“流通股股东权益保护”“全流通原则和方案”“股市发展动系列论坛。同时,中国证券报投入大量版面资源,推出数十个专栏和专版,市场各方提供交流和交锋的平台。作为新华社旗下一份权威财经媒体,中证券报推动和引导这么一场事关市场发展的热点话题,受到全市场度关注。


共识与破冰



伴随着2004年的到来,改革共识逐步形成,破冰时机成熟。


这一年的2月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简称“国九条”。“国九条”与早在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个文件引发了“国有股减持”大讨论,客观上形成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市场预期)形成呼应,把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从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高度提上日程。


尽管“国九条”2004年的年初已出台,但二级市场似乎没有报以积极的反应,反而持续走弱,上证指数从年初的1600点左右一路跌至1200点左右。原因是中小投资者对这项改革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原先大股东变现减持的层面。为了帮助中小投资者理解这项改革,中国证券报和众多财经媒体一起,以落实“国九条”为纲,推动了贯穿全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报道的浩大声势。


通过这一年的报道,中小投资者终于认识到:没有股权分置改革,A股市场扭曲的证券定价机制就不会彻底改变;没有股权分置改革,A股公司治理永远缺乏共同利益的基础;没有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永远不会顺利推进;没有股权分置改革,A股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也永远不会顺利启动。


通过这一年的报道,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达成了妥协与共识: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非流通股股东就一定要给流通股股东补偿,并且这种“补偿”不是一个“让利”的概念,而是一个“利益机制的平衡”。

通过这一年的报道,市场各方最终在改革的步骤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试点先行、协调推进、分步解决”。2005年5月9日,“五一”假期后首个开盘日,三一重工、清华同方、紫江企业和金牛能源四家推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几天后,三一重工全市场第一家推出股改方案,全球财经媒体派出的数千名记者云集三一重工湖南总部,一时成为全球财经领域的超级“网红”事件,三一重工也就此开启了挺进全球500强的商业传奇。


对于A股市场来说,历经多年酝酿终成正果的股权分置改革,何尝不是一个更具影响力的传奇。那个曾经被质疑为“边缘化”“荒漠化”的A股市场,如今已经以90万亿人民币的体量雄踞全球第二。在这一传奇市场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中,中国证券报不仅是忠实的记录者,更是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守望者与推动者。


本文选自
《信史流光:中国证券报三十年》一书


辑:张祉璇


推荐阅读


突发闪爆!青海油罐车事故原因初步确定!女演员表演时坠亡,当地通报!3300点上方持续震荡,六大机构看好这些主线

知名央企,严正声明!一家公司连“坑”四大央企!什么来头?

“跑马热”回归,马拉松背后有这些经济账

竞逐27万亿元大市场!又一家保险机构申请基金销售牌照
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