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的!假的!假的!

​张舒琳 王鹤静 中国证券报 2024-03-02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2月2日,股市低迷之际,发泄情绪的系列谣言满天飞。有大V发微博称,通过基金年报发现,80%的基金持仓市值转融通出借做空,赚取高额利息谋利,还有人称药明康德事件发酵背后是某医疗ETF转融通出借股票导致。


此外,一则关于“巨额量化资金对沪深300ETF虚假申报、巨量快速挂单等操作,扰乱市场秩序”的举报信也引发关注。


记者向多位业内人士求证了解到,上述消息均为谣言。有量化基金经理表示:“一眼假。”



多位业内人士澄清



2月2日,一篇关于“基金转融通出借做空”的图文刷屏。某大V发文称,至少80%的基金持仓市值转融通出借做空,赚取高额利息谋利,不算入基金净值。


对此,记者求证多位行业人士,均表示消息不实,可谓十分“离谱”。


一位公募量化基金经理表示,首先,从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出借的出发点来看,唯一目的是增厚持有人收益,出借收入全部计入基金资产,并非基金公司收入。目前,仅封闭式基金、指数基金以及战略配售基金可进行转融通出借,同时监管对可以开展转融通业务的基金的日均规模、单券出借比例、出借证券资产比例、出借期限等均有严格要求。


其次,从此项业务对A股市场的整体影响力来看,理论上,融券余额才会对市场走势形成影响,而非券源出借总量。过去几年全市场融券余额长期在1000亿左右波动,近期更是有所下降,截至2月1日,融券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0.11%,达到近3年低点。


图片来源:Wind


第三,从投资者实际使用券源实践其投资策略的角度来看。目前下游用券策略主要以T0、多空、对冲为主,都是多空匹配的策略,建立1仓位空头的同时会同步建立1仓位多头,并不构成市场的卖空力量。


另一位公募基金经理也表示,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操作在海外市场非常普遍,转融通证券出借只是基金将成份券通过证金公司出借给券商,券商并不一定会全部向投资者进行融券,即使全部转化为融券,那么730.22亿元的转融通证券出借市值也仅占当前A股总市值的0.11%,对市场影响极为有限。此外,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参与融券业务是出于对多头仓位的对冲,即融券金额与多头金额基本匹配,而非单纯的裸卖空,例如一些行业主题ETF的做市商,由于缺乏可匹配的期货合约,可能就会选择融入一篮子成份券用于对冲。最后,融券业务设立的初衷本身就是增强买卖力量的平衡,提高证券定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相对应的,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规模体量本质上还是由底层证券的供需决定的,如果市场认为某个证券价值低估了,那么融券卖出的需求就会很小,基金持有的对应证券也“借”不出去,比如沪深300指数的成份券市场研究比较充分,定价比较有效,出借难度就要大于中小盘的指数,因此融券包括转融通证券出借余额的变化更多是市场表现的“果”而不是“因”。


为完善资本市场融券机制,规范公募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以下简称出借业务)的行为,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规定,对于开放式股票指数基金及相关联接基金参与出借业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出借证券资产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30%;


第二,ETF出借业务的单只证券不得超过基金持有该证券总量的30%;其他开放式股票指数基金、ETF联接基金参与出借业务的单只证券不得超过基金持有该证券总量的50%;


第三,最近6个月内日均基金资产净值不得低于2亿元;


第四,证券出借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30天,平均剩余期限按照市值加权平均计算。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公募市场上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的基金共计335只,累计市值近800亿元,其中ETF共计264只,转融通出借业务市值总计约730.22亿元。并且,上述接近的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重均在30%以下。


从规模来看,南方中证50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华夏沪深300ETF等基金规模较大的宽基ETF转融通出借业务在20亿元以上,但相比基金资产净值来看占比均比较低


截至2023年末部分公募机构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市值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Wind


不过,也有人表示,这项业务在券源出借上的确存在一定灰色地带,有私募人士称:“确实存在一定漏洞,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很多,但并不是传闻中所说的做空市场。”



“巨额量化资金虚假申报“传言不实



此外,2月1日晚间,一则关于“巨额量化资金对沪深300ETF虚假申报、巨量快速挂单等操作,扰乱市场秩序”的举报信走红。


截图显示,该举报信内容称连续多日,不明量化交易资金在易方达300ETF等宽基ETF上,采取虚假申报、巨量快速辙单挂单等严重扰乱市场运行秩序的异常违规违法行为。例如:在连续竞价交易阶段,卖1卖2或卖3位置持续出现巨量挂单及快速撤单,再次批量挂单、撤单等异常交易行为,很明显为机器自动交易,快的时候一秒钟内会在临近价位出现多次,例如1月31日盘中,批量卖单达超过50个100万股量级,当市价达到后,快速批量搬单,并在更高位挂单。



对此,多位受访指数基金经理回应称,举报内容失实。

“纯粹是发泄情绪,现在市场负面情绪太多,有人利用这些情绪‘搞事情’,举报信中描述的批量卖单就是正常做市商行为,并非不明量化资金。”北京某公募量化基金经理解释。做市商制度在价格发现、促进市场流动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开展这一业务的均为交易所认定的券商。“做市商有义务在卖一卖二卖三位置挂足够的单子,如果IOPV(基金份额参考净值)涨了,之前挂的卖单偏低,做市商撤单再重新挂很正常。做市商本身就是程序化交易,一篮子申赎,50个100万股量级很正常。举报的内容并不专业。”他表示。

另一位量化基金经理也称,描述的行为是做市商根据市场波动调整报价单的正常行为。

审读:徐金忠     编辑:王寅
监制:张楠        签发:孙宏




推荐阅读


刚刚,金融监管总局连发三文!

央行再度投放!

频频中标大单!这些行业机会多

A股突发异动!热搜第一!
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假的!假的!假的!

​张舒琳 王鹤静 中国证券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