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工行重磅宣布!
5月13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16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非资本债券(第一期),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300亿元。
来源:中国银行公告
随着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总损失吸收能力阶段性达标期限临近,我国G-SIBs正将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提上日程。日前,工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将自5月15日起,发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也为300亿元。
来源:工商银行公告
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充分吸收各国监管与国际银行的实践基础上,我国G-SIBs于2024年正式启动TLAC非资本债券发行,标志着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多元化的有效作为,有利于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大型商业银行合理统筹资本充足和TLAC达标关系,节约监管达标成本。
为固定利率品种
“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依据适用法律和主管部门的批准用于提升发行人总损失吸收能力。”5月13日,中国银行公告称,本期债券采用固定利率形式,最终票面利率将通过簿记建档、集中配售方式确定。
根据公告,中国银行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基本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品种一为4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3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品种二为6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
来源:中国银行公告
5月11日,工商银行公告称,将于5月15日起至5月17日发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第一期)。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300亿元,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200亿元,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为100亿元。
品种一为4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3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品种二为6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发行人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有权按面值部分或全部赎回本期债券。
来源:工商银行公告
为了满足TLAC监管要求,五大行已在2024年年初陆续披露了TLAC非资本债的后续发行计划,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分别计划发行不超过600亿元、500亿元、1500亿元、500亿元和1300亿元的TLAC非资本债券,合计规模不超过4400亿元;发行期限大都要求不少于1年。
有利于增强银行风险抵御能力
TLAC是指当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以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的资本和债务工具的总和。TLAC非资本债券则是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
事实上,对于TLAC非资本债券的落地,监管部门已酝酿多年。
2021年,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规定我国G-SIBs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自2025年起不得低于16%,2028年起不得低于18%;TLAC杠杆比率自2025年起不得低于6%,2028年起不得低于6.75%。同时,在借鉴国际同业经验基础上,引入存款保险计入TLAC的机制安排,为我国G-SIBs达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谈及TLAC非资本债券落地发行的重要意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有利于增强银行风险抵御能力,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牛鼻子”,确保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极为重要。因此,国内G-SIBs建立完善的TLAC内部管理机制尤为重要,而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落地则是实践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国投证券分析师李豫泽分析,今年TLAC非资本债券的正式推出,为市场带来新的品种机会。作为金融债的有效补充,发行主体为信用资质良好的G-SIBs,安全属性突出。这一品种的配置及交易价值值得关注。
其一,对理财而言,TLAC非资本债券更加匹配其短久期的偏好。其二,2030年之前,银行自营对TLAC非资本债券的配置意愿或高于二级资本债。其三,对公募基金而言,TLAC非资本债券扩容之后,可以作为二永品种的替代。其四,对保险而言,若发行超长TLAC非资本债券,既能赚到票息,还能拿得稳。
签发:费杨生
推荐阅读
➤闪崩!什么情况?
➤业绩“回血”!“顶流”基金经理“翻身”?
➤“大战”,一触即发!
➤破位下跌!资金撤离!油价后市如何?
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