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央行发布重要数据

彭扬 中国证券报
2024-12-17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12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金融总量数据受到不良资产处置加快、地方化债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没有减弱,仍保持着较强的支持力度。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意愿,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数据速览



2024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2024年前十一个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7.1万亿元。


2024年前十一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9.4万亿元。


2024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







11月数据受多因素影响


数据显示,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7.8%,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7.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7%。市场机构分析,当月金融总量数据受不良资产处置、地方债务化解的影响较大,但仍保持平稳。

根据过往经验,贷款核减会导致当月各项贷款余额存量减少,进而影响未来12个月金融总量数据的同比增速。据市场机构测算,11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不良贷款核销只是银行账务处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并未改变,不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经营活动。

市场专家进一步分析,11月也有部分不良贷款是通过打包转让出售,实现不良资产整体出表,此部分不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会有一定影响,不过这不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关系。

“从长远看,不良贷款处置有助于金融机构化解存量风险隐患,为后续稳健经营奠定良好基础,也会促进区域金融稳定,改善地方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上述市场专家说。

与此同时,地方化债力度加大,短期地方政府可能加速置换债务,通过影响信贷增速,进而影响当月新增信贷规模。

有市场机构调研发现,融资平台等主体拿到专项债资金后,大部分会在10—20天左右归还债务,其中绝大部分为贷款,以免债券和贷款“两头付息”,估计11月全国约完成近2500亿元地方债务置换,12月还将有更大规模的债务置换。

数据显示,1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4.68万亿元,同比增长7.7%,与上月末(8%)相比,增速小幅回落。

从地方政府和银行机构看,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释后,更有利于“轻装上阵”发展实体经济,对于纾解债务链条、畅通经济循环、防范化解风险等都是好事,具有多重积极效应。

对于银行机构,贷款的减少转为政府债券的增加,对银行资产的影响整体中性。债务置换虽然可能减少银行利息收入,但地方专项债券的风险权重(20%)低于贷款(75%-100%),债务置换后将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和资本消耗。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数据显示,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为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3%。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例如,围绕科创领域深入挖掘信贷需求。市场机构调研发现,当前商业银行都在想方设法挖掘潜在信贷需求。例如,安徽以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瞄准科创企业“信贷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核心问题,创新推出“共同成长计划”服务模式,通过“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承诺函”的方式,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个人贷款也有所企稳。据了解,住户贷款增速近期已在上升,主要是个人房贷企稳回升。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显效,个人房贷提前还款现象明显减少。

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个人房贷发放量超过4000亿元,提前还款金额减少,提前还款额占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重明显低于增量政策出台前的8月。

房地产市场也呈现积极变化,市场交易边际改善,11月30日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近一年半以来首次转正,12月以来成交依旧相对活跃,与金融数据改善相互印证,体现出房地产市场和居民信心的进一步恢复。

可以预期的是,未来有效信贷需求将逐步释放。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台与有效实施,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正在逐步回升,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释放积极信号,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断累积增多。

市场专家普遍预计,市场有效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改善,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更加有力有效。


更好提振市场信心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定调我国明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中央定调货币政策取向为“适度宽松”,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强化了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意愿,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逆周期调节的体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增强了货币政策的应对能力和空间。”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在价格上持续发力,在总量上继续施力,在结构上聚焦用力,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防范资金空转,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稳健经营的平衡,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在宏观调控思路方面,当前宏观调控思路正在逐步优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持续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动态平衡的适配性和精准性,强化与其他宏观政策的合力。

从近期一系列政策和官方表态来看,我国宏观调控思路逐渐从过去的更多关注投资,向投资与消费并重,并更加注重消费转变。近期宏观调控政策不仅聚焦于短期需求不足,而且着眼于破解制约经济中长期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市场专家认为,未来要从供需两端进一步改善经济基本面。投资方面,要注重扩大有效投资,短期内能够创造需求和就业岗位,中长期形成高质量供给,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消费方面,要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有专家还指出,当前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在72%左右,已处于较高水平,在保持金融支持合理消费的同时,也要结合不同群体特征,防范高杠杆人群过度金融问题。从根本上看,公众消费潜力的释放,需要依赖于民生领域保障到位,切实提高收入水平。居民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持续提高消费能力,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推荐阅读


A股尾盘突发!002593,5分钟巨震
“首发”,火了!这些股票受益
净值跌到0.6764元,平安资管这款产品业绩有点惨
今天,两大风口爆发涨停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证券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