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书|《刑事辩护的艺术》(第二版)《刑事辩护的理念》(第三版)联袂推出!
陈瑞华教授
力作再版
刑事辩护的艺术
On The Art of Criminal Defense
ISBN:978-7-301-35697-5
定价:96.00元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滑动查看更多
刑事辩护的理念
On The Theories of Criminal Defense
ISBN:978-7-301-35698-2
定价:78.00元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
陈瑞华
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曾获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企业合规等领域。在程序正义理论、诉讼构造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诉讼模式理论、辩护理论、证据理论的研究中做出了创新性贡献。著有《看得见的正义》《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刑事程序的法理》《刑事审判原理论》《刑事辩护的理念》《刑事辩护的艺术》等二十余部著作。
刑事辩护的艺术
On The Art of Criminal Defense
本书结合大量案例,分析了刑事辩护的经验、智慧与未来发展的趋势,讲解了中国式的刑事辩护:刑辩如何展开?法官如何说服?风险如何防范?第一部分沿着刑事辩护的基本流程对律师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进行了梳理,总结了申请、阅卷、调查取证、质证等的艺术;第二部分结合作者通过与律师交流获取的辩护经验,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刑事辩护理论,比如专业化过程理论、战略威慑理论、阶梯理论、黄金救援期理论等;第三部分在研究刑事诉讼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实践中出现的新做法以及刑事诉讼法修改所展现出的趋势的基础上,对刑事辩护的未来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第一版出版至今,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与生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更新了部分内容,删除了少量已经过时的内容,并增添了作者的新的研究成果(新增部分达到总篇幅的近三分之一),使之能够更好地贴合当下的刑事辩护实务。
第一部分
刑事辩护的经验
申请的艺术 / 003
阅卷的艺术 / 013
调查取证的艺术 / 023
如何挑战公诉方的鉴定意见 / 033
法庭质证的艺术(Ⅰ)
——实物证据的鉴真方法 / 047
法庭质证的艺术(Ⅱ)
——言词证据的质证 / 061
说服二审法官的艺术 / 073
从形式化辩护走向实质化辩护
——如何推翻行政机关出具的行政认定函 / 081
积极辩护的逻辑 / 093
反守为攻的辩护 / 101
如何开展量刑辩护 / 111
第二部分
刑事辩护的智慧
刑事辩护的前置化 / 123
刑事案件的黄金救援期 / 131
刑事辩护的庭后延伸 / 139
专业化过程理论 / 147
阶梯理论 / 155
相似案例的援引 / 163
战略威慑理论 / 171
为权利而斗争
——法律边缘地带的辩护 / 179
政治问题法律化 / 187
适当利用社会和政治力量 / 195
第三部分
刑事辩护的未来
刑事辩护业务的模块化与单元化 / 205
量刑辩护的精准化 / 215
协商与妥协的艺术 / 223
不发表不利于委托人的意见
——辩护律师的忠诚义务 / 231
被告人是最好的辩护助理 / 241
刑事辩护的第六空间
——由刑事辩护衍生出的民事代理业务 / 253
无筹码,不协商 / 263
刑事辩护的理念
陈瑞华教授对于刑事辩护具有极为深入的研究,相关成果在律师领域取得了极大反响。
本书是对刑事辩护理论问题的深度探讨,本版结合《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订以及相关立法司法文件,对无罪辩护、罪轻辩护、量刑辩护、程序性辩护、证据辩护等辩护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刑事诉讼和辩护理论。本书适合全国广大的律师读者阅读,也适合刑诉法领域老师和学生阅读。本书堪称《刑事诉讼的艺术》一书的进阶版,在实务指导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理论反思与总结,对于律师刑事辩护技巧的提升、刑事诉讼理论水平的拔高均颇有助益。
相较于以往版本,本书删去了许多随着法律与制度的修订已经不合时宜的内容,增添了部分作者新近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 刑事辩护的理论挑战 / 1
一、 刑事辩护的旧理论与新问题 / 1
二、 刑事辩护的双重意义 / 3
三、 程序性辩护和量刑辩护的兴起 / 7
四、 辩护权的诉权性质 / 10
五、 辩护权的权利主体 / 13
六、 向谁辩护,谁来倾听?/ 16
七、 辩护制度发展的理念支撑 / 19
第二章 刑事辩护制度的回顾与展望 / 21
一、 刑事辩护制度发展的简要回顾 / 21
二、 律师定位:从“国家法律工作者”走向“法律代理人” / 24
三、 律师参与空间:从“法庭辩护”走向“全流程辩护” / 30
四、 辩护主体:从“有权辩护”走向“有权获得律师帮助” / 35
五、 辩护效果:从“获得律师帮助”走向“获得有效辩护” / 38
六、 辩护权保障:“司法救济”与“职业风险防控”的强化 / 43
七、 结论 / 47
第三章 独立辩护人理论 / 49
一、 独立辩护人理论的提出 / 49
二、 德国的“独立司法机关理论” / 52
三、 中国的“独立辩护人理论” / 55
四、 对独立辩护人理论的反思 / 59
五、 律师独立辩护的限度 / 67
六、 以委托人授权和信任为基础的独立辩护 / 71
第四章 有效辩护的中国化问题 / 73
一、 案例的引入 / 73
二、 美国的有效辩护制度 / 76
三、 什么是有效辩护 / 81
四、 无效辩护的要素和后果 / 85
五、 有效辩护的实现 / 90
第五章 辩护律师的忠诚义务 / 95
一、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难题 / 95
二、 忠诚义务的多重含义 / 96
三、 忠诚义务的基本依据 / 101
四、 忠诚义务的边界 / 108
五、 忠诚义务的实现 / 115
第六章 协同性辩护理论 / 121
一、 引言 / 121
二、 协同性辩护理论的提出 / 124
三、 协同性辩护理论的正当性 / 129
四、 对若干质疑的澄清 / 135
五、 协同性辩护理论的实现 / 140
六、 结论 / 144
第七章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模式转型 / 145
一、 问题的提出 / 145
二、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的“双中心模式” / 149
三、 “单一中心模式”的提出 / 158
四、 辩护律师职业伦理模式的转型 / 165
第八章 刑事辩护的基本形态 /168
一、 问题的提出 / 168
二、 刑事辩护的“五形态分类法” / 170
三、 审判前的辩护形态 / 177
四、 “五形态分类法”的局限性 / 181
五、 辩护形态分类理论的完善 / 187
第九章 被告人的自主性辩护权/192
——以“被告人会见权”问题为切入的分析 / 192
一、 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问题的提出 / 192
二、 “会见权”的重新定位 / 194
三、 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提出 / 197
四、 确立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正当性 / 199
五、 被告人自主性辩护权的实现 / 203
六、 作为辩护权行使者的被告人 / 207
第十章 被告人的阅卷权
一、 从律师阅卷权到被告人阅卷权 / 209
二、 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正当性 / 211
三、 被告人行使阅卷权的消极后果 / 217
四、 被告人的双重诉讼角色与阅卷权 / 220
五、 解决被告人阅卷权问题的基本思路 / 224
彩蛋
ps:两本书都有陈瑞华老师
亲笔签名版,
点击上方图片
或“阅读原文”,即可加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