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春特辑丨小年知多少


人间逢小年,祭灶诉心愿,愿望都灵验

小年对于我们来说陌生又熟悉

可是你是否真的了解它呢

  快来和小编一起走进小年吧!


 小年的由来及历史渊源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灶神信仰是民间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到了大学,身边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相处的时间的增多,让我们越来越熟悉彼此。

渐渐地,我们便发现因地域不同带来的各种差异。

在小年的时间上,地域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年的地域差异 


1

北方小年

古时北方地区也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2

南方小年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这天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但在有些地区,则有着不同的小年时间。

江浙沪地区习惯称除夕为“大年夜”,与其对应,除夕前一晚则被称为“小年夜”,这一天也被称为小年。历史上,腊月二十四夜,吴人称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因称此夜为小除夕。

在我国西南的部分地区,人们会在除夕夜过小年,他们的大年则多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

在我国的南京地区等地,则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过小年。


各地习俗 


01

祭灶

祭灶,是小年这天重要的活动。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四,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三。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


02

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03

吃灶糖

吃灶糖流行于北方地区,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04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05

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文化内涵 


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作为具有一个特殊意义的节日,对于它的传承与理解非常重要。即便是在今天,南北两地依然保留着这一习俗,但是随着不同地区发展速度的不同及近几年的快速变化,“小年”的形式与意义也逐渐变得有所不同——“小年”最初是人们以祈福的形式祈求温饱的仪式,同时也是万象初新的好日子,事实上,南北两地都会将“小年”之后的时间视为“百无禁忌”之时,所以每年,如果家中的长者多一点,一定会让晚辈选择在这一时间段订婚,这便是老人口中的“乱婚”之说。


“ 年之序章,    

      福之伊始。


如今,随着人口的流动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中的一些仪式感正在慢慢变淡。许多旧俗都被淡化,年轻一辈也渐渐开始对小年变得熟悉而又陌生。

传统节日不光只是历史的遗产,同样也是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体现。作为年轻一辈,我们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好节日的传承。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感受家乡文化习俗独特的味道,留下独属于我们的民族记忆。



来源丨校区团工委网络宣传部

图片丨来源于网络 

编辑丨刘昱菲

审核丨邢璐娅  蒲思羽

责编丨冉    冶


近期精彩内容:

党史学习丨十二月优秀主题团日活动

创新创业丨来看“创梦杯”校区宣讲会满满干货!

腊八节丨腊月初八至,暖粥慰人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