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石医学赴美IPO,加码研发抢跑千亿癌症早检新赛道
5月22号晚,燃石医学赴美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于纳斯达克IPO,股票代码为BNR。作为曾拿下“肿瘤NGS第一证”的公司,燃石医学此次冲击美股,成色几何?
抢跑2050亿癌症早检蓝海,
半成企业估值或源于早检
成立至今,燃石医学已经完成了总额达2.4亿美元的多轮融资。但是,其后续产品研发及销售仍需大量资金支持,这可能是其赴美IPO的原因之一。
根据招股说明书,燃石医学计划将IPO募集资金投入下列用途:一是癌症早检技术的研发;二是其他肿瘤伴随诊断产品的注册认证,包括完成相关的临床试验;三是其他经营管理支出。
其中,癌症早检是燃石医学研发的“重中之重”,一旦其泛癌种早检相关产品获批上市,将成为未来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目前,中国的癌症早检主要针对50至75岁的高风险人群,检测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等癌种,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中国高发瘤种的早检市场仍然存在空白,急需精准的癌症早检技术。灼识投资咨询(China Insights Consultancy, CIC)行业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癌症早检的总市场潜力将达到2050亿人民币。
与低剂量CT等影像学手段不同,基因检测公司通常采取“一管血测癌”的方式进行早检,即液体活检。受检者抽取一管外周血,通过检测血浆中肿瘤来源核酸等生物标记物,早期发现多种癌症或癌前病变,并进行组织溯源判断发病部位,进而及时进行干预性治疗。
由于近几年液体活检技术才迎来真正突破,并达到临床应用级别,因此全球头部公司多处于研发优化及验证阶段,比如Grail、Freenome和Thrive等高科技公司。
此前,燃石医学已经在癌症早检领域投入研发近4年,如今正在基于深度甲基化测序与机器学习技术,开发泛癌种早检相关产品。其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早期数据亮眼:在健康受试者中特异性为95%的设定下,cfDNA甲基化早检模型在肝癌患者、结直肠癌患者及肺癌患者独立验证集中分别可达90%、89%及66%的敏感性。
基于上述数据,燃石医学开展了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前瞻性、泛癌种早检研究,预期纳入超过14000例受试者,据悉,该研究的投入达1.8亿人民币,将在三年内完成泛癌种早检产品的技术优化及临床验证。产品一旦获批上市,燃石医学的泛癌种早检产品将抢占这片蓝海市场,建立起一道护城河。从研发投入和未来市场前景我们可以预判,燃石医学若成功上市,半成企业估值应该是其癌症早检打下来的“江山”。
肿瘤NGS头部玩家
基因检测行业一度受到资本热捧,而在2019年,资本却系统性退潮,行业迎来洗牌,基因检测公司从此前的技术积累迈入数据积累与产品模式阶段,加上相关监管政策、产品标准、临床应用流程逐渐完善,要求基因检测公司进一步做深、做细,避免同质化竞争。在此背景下,深耕行业多年的企业得以凸显优势。
癌症早检的优异表现并不是燃石医学的唯一亮点,作为肿瘤用药基因检测这一细分赛道的头部玩家,燃石医学的主要业务及研发方向覆盖分为肿瘤NGS伴随诊断、癌症早检和基因组大数据生态圈三个领域。
在基因检测行业,科技服务尤其是建库测序平台服务属于劳动密集型,市场门槛低;而临床级医学检测服务如无创产前检测、肿瘤用药基因检测等临床级医学检测服务,市场前景巨大。招股说明书显示,燃石医学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收入分别是1.112亿、2.089亿和3.817亿人民币,对应的2018年和2019年涨幅87.9%和82.7%。
招股说明书显示,燃石医学尚未实现盈利,这也是国内肿瘤NGS领域基因检测公司的普遍现状,由于市场尚处于初期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在燃石医学的各项支出中,研发方面占比较大,2018年和2019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05亿和1.57亿人民币,除去研发支出,市场和销售费用、行政管理等费用占收入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燃石医学已将NGS检测落地全国顶尖的44家医院检测科室,这为其带来了院内业务的高增长以及一枝独秀的市场份额——2018年和2019年,院内收入保持逐年大幅增长,分别达到0.332亿人民币,涨幅209%和0.877亿人民币,涨幅164%。
2020年3月底,燃石医学账面资金7.22亿人民币,包括现金和长期、短期投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