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言汉语丨4月优秀作品精选

武汉组工 洪山组织工作
2024-10-27



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

全民族团结奋进新征程


4月2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广西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广西参选的党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习近平同志,以全票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票当选,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军心所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中的崇高威望,鼓舞和激励着全体党员和亿万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以初心之坚,在惦念少数民族群众中坚守为民情怀。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五年后,党的二十大前夕,在广西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一张张选票的背后,既承载着少数民族地区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又寄托着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选区变化的背后,没有变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情节,更没有变的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带头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省份参选,为全党树立了标杆,彰显了鲜明的政治担当,体现了对民族地区的关怀,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生动注解。


以思想之光,擘画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以“十二个必须”集中阐述了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引领民族工作在创新发展中迈上新台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新境界。


以实践之力,凝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他多次对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到民族地区考察调研,同各族群众广泛交流,倾听群众心声,共话民族地区发展。在考察广西时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考察青海时强调,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必将凝聚起更加磅礴的时代伟力,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驶向光辉彼岸。”广西党代会代表们满怀信心地说。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厉笃行、团结奋进,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 | 翟文铎洪山区



涵养为民情怀,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近日,新华社开设“近镜头记录·温暖的瞬间”栏目,精心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其中照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讲述的是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顺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记者见面会上所说的话,这句朴实而真情的话语,在此后被世人反复提及,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最响亮的誓言。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执政者奋进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概括为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华民族完成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基础上实现的。站在新的起点上,更需涵养为民情怀,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坚守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语,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不管是想问题、办事情,还是做决策、定目标,都要摆正自身位置,主动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常反问自己是不是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有没有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对每一项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政策及举措出台,都需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提升人民满意度上狠下功夫、取得实效。


牢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就牢固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可以说,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精神根脉。要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俯下身子、沉淀心性、体察实情,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情于民。与此同时,要深刻认识到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靠山”。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价值追求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并自觉接受人民的评判和监督,以“让人民满意”为最终评判标准。


笃定为民解忧的价值取向。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民解忧体现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方面充分认识“民之所望”为“政之所向”的重大意义,珍惜人民的信赖和厚望,从实际出发,从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的“急难愁盼”问题抓起,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另一方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大局的视野,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平正义等方面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站在新的起点上,更需始终牢记“人民”这个根本,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幸福和荣光、共圆美好梦想。


作者 | 陈康江夏区



狠抓人才队伍培养 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要弘扬袁隆平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把这件大事抓好。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一方面要守住耕地红线,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科技自主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其中,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是关键。需要科学“育才”、积极“引才”和善于“用才”,激发农业人才创造力。


科学“育才”,筑牢农业人才根基。涉农高校应该把知农爱农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专业教育与情怀教育有机融合。大力推进农业学科建设,改造提升传统涉农专业,对接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素质、技能的要求,以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为主题,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学科体系,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方式。基础科研实力强的高校,应注重科教融合,更偏重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强化突破粮食安全重大“卡脖子”问题的人才培养。应用转化能力强的高校,更加注重产教融合,更偏重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积极“引才”,形成农业人才集聚效应。农业科技领域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高科技人才这些“金凤凰”。通过高校涉农专项招聘、农业产业博览会等形式,在学校和社会吸引一批人才关注农业、投身农业。也可以鼓励涉农企业、农村基层组织采取兼职、咨询、讲座等方式,从各高校、研究院、城市大型企业柔性引进专家能手。探索以政策为引领、以激励为导向的引才机制。实施“基层农技人才+域外大学院所+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吸引更多人才在农业领域大显身手。


善于“用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因地制宜为农业科技人才搭建“舞台”。鼓励基层农村在闲置土地设立试验田、示范田,用于高校和企业农业科技的探索研究,激励农技人才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向上争取农业科技项目,探索建立科技助力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聘请涉农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挂职锻炼,带动基层农技人员技能提高。


农业、农村的广阔天地,青年人才能够大有作为。愿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和收获。


作者 | 马迪汉阳区


猜你喜欢

更多阅读文章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这项表彰

@选调生 打开成长的“时间胶囊”

一图读懂党组与党委的七个区别



来源转载:武汉组工



▲向上滑动


微信公众号

洪山组织工作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


别忘了给我一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洪山组织工作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