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来平遥参展,你真的有所收获吗?
今天是2017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第二天,依然人头攒动。在大展开幕前夕,我们对展览《我心安处,是故乡》做过一次推荐。所以在到达平遥后,小编来到展览现场,近距离观看了5位摄影师的作品。
展览现场
在看展的过程中,小编突然在想,每年来平遥参展的摄影师那么多,每一次的参展,他们都会有所收货吗?经过一次展览,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是否会有新的理解?于是,就这两个个问题,小编采访了参展的5位摄影师。除此之外,小编还问了他们另一个问题,这次展览的主题是“故乡”,在各自的展览前言中都有一段表达自己对于故乡理解的文字,但这些文字都是大家在当下的所想所感,那么,在自己还年少的时候,故乡对自己来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呢?
问题1:这次参展之后,您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新的看法和认识吗?
问题2:年轻时对故乡的理解和现在的理解一样吗?
郁大波
《风啊,水啊,一个湖》
1.
20多岁到30多岁,个人的积累会不停的增长,影像的感觉也会产生许多变化,尤其是在自己的展览之后,会对自己的作品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思考,拍出直面灵魂的照片。
2.
这次展览的是这10年间断断续续游走在太湖岸边的心情记录。
作为一个外来的“苏州人”,10年来,最初是被太湖沿岸的旖旎风情吸引,镜头里记录下很多的湖边风月。随着游走的深入,渐渐走进那些湖岸的渔民,感受到他们祖祖辈辈传统的渔家日子。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与拆迁,渔民的传统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小辈的人大多搬进了城里,不再从事这样靠水吃水的生活,传统的渔家生活习俗也在流逝。每次走进那些荒无人迹的废宅院落里,看着那些世代留下的生活痕迹,在岁月的风雨中消褪、消磨,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伤从胸口涌出。
对于生活在节奏不断加快的都市人群,我希望,在我们忙碌的追逐中,总有一个柔软的、安静的角落,能让你我的“心”,有所驻留……
大胡(胡辉)
《在别处》
1.
《在别处》这组作品展出后,通过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让我有更深刻的认识,影像是可以扣击心灵的。当这种不期而遇的场景定格在大家面前时,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来自何方,基本都有一个相同的认知——这组作品很静心,似诉说,亦叩问,心中的故乡在哪里。
2.
年轻时出门闯荡,故乡在内心深处,我的作品里有极不安稳却伸向远方的路,天空上刚起飞的飞机,幼儿与父亲在海边面向大海等等这些简单形式感强的画面。而当我走到中年,经历了一些挫折与失败,徬徨过甚至寻不到前进方向,可只要一路前行,不忘初心,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应有的报酬,取得社会及家庭的认同,便自然会有开心、喜悦。而在这时,我的作品中也呈现了海上快艇,海边家庭游玩的场景,甚至静心修佛的安静画面,就像策展人说的那样:“心安了,何处不能成为故乡呢?”
张保国
《一杯啤酒》
1.
参展之前,我对这类社会题材拿捏不准,不知道这样的纪实题材参展,有人看吗?参展后发现,很多人喜欢这样的题材,还有朋友在现场加我的微信。所以我觉得,尽管这样的题材不适合收藏,但有人看就是我继续拍下去的动力。今后,我的拍摄手法再调整一下,估计会非常受欢迎。
2.
年轻时只知道家乡就是我出生的地方。现在随着中国各方面与世界接轨、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特别是游走了国内外众多地方后,对家乡的概念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我现在认为,家乡就是长期生活的地方,尽管心中还是有出生地是故乡的概念,但只要在长期生活工作的地方,把自己的亲情、友情深深扎根于当地,自然而然就把这个地方当故乡了。
徐嘉
《留住乡愁之乡音》
1.
通过参展和交流、学习,我认为我的摄影作品需要找到初心,更加深入地反映人的精神世界,以人文情怀感受人间大爱,传递真善美。
2.
年轻时的故乡,就是母亲的牵挂,回故乡就是看望一段深情。现在母亲去世了,故乡变的遥远了,远如一座坟茔。如果没有母亲的守候,我到哪去寻找那个梦中的故乡呢?
周伟
《2012年的那一场雪》
1.
经过这次的展览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原来,自己很私人的感受,也能得到别人的共鸣。尽管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不一定相同,各有阐述,但这就是作品的魅力。
2.
年轻时故乡是一个概念,现在故乡是情感,是信念。
小互动:
你是第几次来平遥?
是参展还是作为观众?
你有什么收获?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2017PIP往期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展览现场全景图
编辑:蒋得好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