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介绍几个和摄影相关的彩虹艺术家

蒋得好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07-12

今天是5月17日——日。国际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简称IDAHO或idahomophobia),日期为5月17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 “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希望唤醒世人关注对同性恋的恐惧,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而产生一切加在肉体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对待。


随着社会逐渐的宽容,同性恋如今已经不再是禁忌话题。不能否认的是,从古到今,不管是已查证还是未查证的同性恋艺术家,其数量都十分惊人。虽然说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与同性恋没有直接关系,但同性恋心理和行为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7位与摄影有关的同性恋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2014年,他的作品毛泽东画像在英国以7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663万元)的高价被拍卖。



照沃霍尔自己的说法,他和文学家杜鲁门·卡波蒂秘密订婚十年,每日一封鱼雁频传,相互以裸照为信物。他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处不在的偶像,他对性取向毫不掩饰、招摇过市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也正因为1960年代席卷一时的波普运动,同性恋成为一种身份标示,连同披头士、滚石音乐、招贴艺术和吸毒场面,作为青年亚文化和地下文化的表现,获得了某种生存权利:波普成为了年轻一代追求新艺术和新生活、反抗艺术权威与社会规范、进入艺术市场的方式。


安迪·沃霍尔,《猫王三重影》


然而反讽的是,美国现代通俗艺术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1967年女同性恋者维米莉·苏莲娜刺杀安迪·沃霍尔。安迪遇刺后一直没有康复,1987年死于外科手术,维米莉被判3年徒刑,她声称安迪过多压制了她的生活。她曾经被安迪拒绝发表的作品 《泡沫声明》 此后多次再版,成为女权主义经典作品。此次刺杀事件被看作是对男权社会所谓最前卫观念的一次冲击与反抗,一次边缘面对主流的毁灭与自毁—看来,边缘并不永是边缘。


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



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1957年生于古巴,后流亡到美国,从此一直在纽约和洛杉矶居住和创作,1996年去世,年仅38岁。他也是将现成品的堆放以及艾滋病主题进行结合的重要艺术家之一。菲利克斯的至爱罗斯·莱考克和他一样是艾滋患者,并且先于他离世,之后,他开始以死亡、爱情、艾滋、亲密为全部生活和创作的主题。


《无题(完美的情人)》就是这样一件意味深长的作品。随着时间流逝,两个壁钟变得不再同步,其中一个会在另一个之前停下,不再走动。时针协调着情感,也计算着生命,但世事往往难如人意,时钟和人生一样,即使是最亲密的爱人,他们也很难同时抵达生命的终点。这件作品是托雷斯与罗斯的情感生活的真实再现。


 菲利克斯,《完美的情人》


2016年秋天,菲利克斯在华的首个回顾展在上海外滩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他的名作《无题(罗斯在洛杉矶的肖像)》同样展示在美术馆中,而观众可以自由的拾取食用。糖果的重量为79.4公斤,正好是罗斯的理想体重,随着展览的进行,糖果的数量逐渐减少,就像罗斯因患病逐渐枯槁的面容和消瘦的躯体。这件作品是他对逝去恋人的挽歌,意味着甜蜜回忆,但残酷的是,观众在消耗糖果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肉体的瓦解,带走了重量,也带走了生命。


 菲利克斯,《Ross的雕像》


罗伯特·劳森伯格和贾斯帕·琼斯



罗伯特·劳森伯格是美国20世纪中期的先驱艺术家之一,是战后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在美国与欧洲学习艺术。之后,他以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试验摄影设计与绘画,逐渐发展出个人的独特艺术风格——融合绘画,这是一种美术拼贴技法。他经常在纽约的街巷里转悠,也到垃圾桶里翻找,利用生活上的实物与新闻图片组成抽象的画板画。 


贾斯帕·琼斯在阿伦达长大,对于这个地方,他声称是没有任何艺术的。在纽约上大学期间,琼斯遇见了罗伯特·罗申伯格,并与罗申伯格成为工作及生活上的伴侣。


由于这个时期政府的压迫对同性恋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同性恋者,他与他的恋人贾斯帕·琼斯在创作时将他们对政治和文化风向的反抗情绪呈现在作品中。贾斯帕·琼斯最著名的作品是以美国国旗为原型的《旗帜》。


劳森伯格和琼斯合作的橱窗艺术,曼哈顿行人道上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艺术家,与另一位波普艺术先驱——安迪·沃霍尔也是好友,上图中Miller鞋店橱窗的设计,安迪·沃霍尔也参与了。不过,他们不喜欢如安迪一样,高调地公开私密隐私,所以其中的爱情轶事,我们就鲜有得知了。


大卫·霍克尼



大卫·霍克尼无疑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称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他创作出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有识别度的生动图像。他的艺术生涯横跨了多个领域,包括从拼贴摄影到歌剧舞台设计,从用传真机制作画作,到深入研究艺术史上的古典名家如何利用光学仪器进行创作。而他的作品也几乎包括所有可以使用到的媒材,包括油画、水彩、摄影、印刷版画,并一直使用时代最前沿的科技参与创作,包括传真机、激光影印机、计算机,以及近年来使用的视频、iPhone手 机、iPad等设备。


大卫·霍克尼生于1937年,他11岁时就知道自己要当一个艺术家。24岁时,读于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霍克尼就创作了《我们两个男孩紧紧胶着》,表现同性爱情,这也许是他对自己性倾向的最初认知。26岁时已名声大噪。是艺术圈里著名的同性恋艺术大师。


之后的50年来,霍克尼创作了大量的裸体肖像和同性爱作品,甚至在很多作品里表露出对男性的仰慕及实在地描绘出同志的生活。这些作品,记录了50年来与霍克尼发生过社会关系甚至肉体关系的所有人。他偏爱画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因为他们的形象已经铭刻在他的大脑里,他做的,是要画出面前的这个人的内心。他遵循着自己的内心画同性画作,同时也大方承认,“这些同性画作让我臭名远扬”。


《泳池》系列


这些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他的“泳池”系列作品,画面中的模特是霍克尼的情人兼学生彼得,他沉默的性格、优雅的身影成为大卫·霍克尼的灵感来源。该“泳池”系列作品几乎都被蓝色统治。阳光泳池意味着一个可以光明正大地展示自己并观看他人身体的地方,也成为了霍克尼笔下同性恋者的乌托邦——无需躲藏,无需羞愧,这组作品成为了上世纪60年代的“同志宣言”。


《梨花盛开的公路》(Pearblossom Highway),1986 年作品


罗伯特·梅普尔索普



梅普尔索普出生于1946年,大学在普拉特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与雕塑,1972年开始拍照,1976年在纽约首次举办个展,迅速走红。梅普尔索普其实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聚焦同性恋使他一直成为激怒世俗的焦点人物,但古典趣味和注重形式又使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广受欢迎。他曾经说:“我希望我能活着看到我成名的那一天。”他果真避免了凡·高的悲剧。1988年,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纽约惠特尼美术馆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


罗伯特·梅普勒索普拍摄过安迪·沃霍尔、伊基·波普、帕蒂·史密斯等名人,静物摄影也是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因拍摄敏感的同性恋、男性裸体等而饱受争议,其中尤以他于60年代末及70年代在纽约以SM为题材的摄影作品最让世人震惊。1989年3月,时年42岁的梅普勒索普因病过世。



对艺术界而言,罗伯特·梅普勒索普可谓一座矿藏般的“宝库”。在他去世前就紧随其身边的传记作者帕特里夏·莫利斯罗的文字中,隐藏在他性格里的无视规则与暗黑美学随着年龄逐渐显露;已故的艺评人和史论家阿瑟·丹托则曾在论述中表达了站在他作品面前可以抛开道德与哲学框架,去理解“一个有着这种艺术作品的世界”;而在帕蒂·史密斯的《只是孩子》里,他是一位永远年轻的恋人,青春时光的纯真与才情远早于那些招致非议的摄影创作之前,甚至早于梅普勒索普的同性恋身份为人所知的时候。



莱恩·麦克金利



莱恩·麦克金利生于新泽西洲的Ramsey市。作为家里8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他从小就深受滑板手、涂鸦艺术家、音乐人和艺术家的影响等这些社会边缘群体的影响。他1998年搬去了East Village,并开始用宝丽莱纪录到访过他家的人们。


摄影师、音乐人、涂鸦艺术家、同性恋者等等这些人在麦克金利早期的作品中的出现,他拍摄了很多有意义性的东西。他照片中的角色充分的在相机前表演自己并且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这也是当代艺术的真谛。他们理解视觉艺术,清楚这些角色不单可以传递和沟通,也可以被创造出来。


关于奔放自由的青春、赤裸坦荡的躯体以及清新纯净的自然气息,这就是在莱恩·麦克金利摄影作品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的。薄暮晨光下,年轻而又孱弱的身体肆无忌惮坦露着,洋溢的青春,肆意的放纵,却带来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时间倒退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清朗的笑声在山林旷野水溪潺潺间荡漾,令人心旷无比。



麦克金利曾于纽约帕森艺术设计学院学习平面设计,2003年,24岁的莱恩成为在美国惠特尼艺术博物馆做个展的最年轻的摄影师。25岁在MOMA当代艺术中心展览新作。2007年,还未满30岁的他成为国际摄影中心推选出的年度青年摄影师。



1999年,他用自己的电脑制作50页的摄影作品集,名为 "The Kids Are Alright" ,并寄送给 100位自己仰慕的杂志编辑和艺术家。作品涵盖他的朋友在纽约纵情狂欢的场景。在作品中,Hannah Liden 、Dan Colen 、Dash Snow 和 Emily Sundblad 等他的同侪艺术家翻滚、涂鸦,还在树林中裸奔。


2003年,26岁的麦克金利成为在Whitney Museum of Art 美术馆举办个展的最年轻的艺术家。展览包括 20 件大幅作品,作为 Whitney “First Exposure”系列展览的组成部分,该系列以展示摄影新锐为目的,Holland Cotter 在《纽约时报》的评论中曾将其描述为“令人放松且妙趣横生,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度假” 。在充满多种青春表现方式的艺术界,莱恩巧妙拍摄并精心选择的摄影作品表现出摄影艺术的真谛——捕捉转瞬即逝的瞬间。



哈维尔·多兰



哈维尔·多兰1989年3月20日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加拿大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哈维尔·多兰是一名公开出柜的同性恋,他曾公开表示导演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是部半自传影片。他说自己一直在为消除同性恋与异性恋的界限贡献力量,但他避免在影片中突兀地提及“同性恋”,因为他觉得同性恋很正常,“根本就不该成为一个问题”,他要让人们在观影的同时忘掉角色的同性恋标签。


《我杀了我妈妈》海报


2009年,20岁的多兰带着《我杀了我妈妈》在戛纳电影节一鸣惊人,拿走了“导演双周”单元大奖;2010年《幻想之爱》又为他赢走了“一种关注”单元大奖;2012年《双面劳伦斯》同样得到了戛纳电影节的眷顾;2013年《汤姆的农场旅行》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14年新作《妈咪》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剑指金棕榈奖。但是多兰不愿自己被几个电影节、几次大奖、几个著名导演贴几张华丽的标签就完成自我介绍,他讨厌标签,过早的成名和“天才”标签让他感到困扰,更不满因为年轻而被人指手画脚,他曾说,“他们列出所有我借鉴过的影片名单,给我打个分,好像在批改作业。”4岁就开始表演的多兰从小就过着不作不死的生活,尽管不到30岁,他的世界远比这些标签妖娆多姿,而他所有作品的玄机都能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寻找到答案。


最后,艺术家也是人,人有无数种,有一部分艺术家是同性恋。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是以人为基础的,性取向和艺术没有本质性的决定作用。


参考资料:

1.艺术市场通讯:盘点 | 艺术史上10大著名的同性恋艺术家

2.中国日报网:哈维尔·多兰不作不死

3.凤凰艺术:罗伯特·梅普勒索普与他拍摄的美国同性恋世界

4.好奇心日报:大卫·霍克尼 80 岁诞辰,洛杉矶这场展览值得一看

5.摄影世界:罗伯特·梅普尔索普:一生饱受争议的摄影大师

6.艺术中国:年轻人的眼睛和树上的朋友们——谈莱恩·麦克金利



 更多阅读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88期)

荐书 | 键盘摄影师们,来看看真正的评论家是如何“写摄影”的

摄影课 | 在爱德华·霍普的绘画中,寻找摄影的启示

周末看展 | 伦敦展出一组老照片,是150多年前的中国

考眼力了,来看看哪些图片是ps的!

130岁的《国家地理》杂志改版:专注“用视觉讲故事”


编辑:蒋得好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