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元资助|重现“日常” 发现摄影新力量

乐呵娜拉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2019-07-12

2015年开始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尝试从影像本体出发

关注中外青年摄影师的创作

由此

“日常”系列影像应运而生


这些作品虽从“日常”影像出发

却充分体现了青年群体

对于自我及与“他者”之间的

身份认同、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我的回忆》之一(2015“日常-观照”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

/Mitsu Maeda(日本高知县),关注捕捉情感和感知遇见。

7年前(以2015年为时间节点),Mitsu Maeda的奶奶Tsuyajyo出现老年痴呆症的体征,家人之间变得难以交流。通过给奶奶拍照,Mitsu Maeda可以铭记现在,发掘奶奶周围更深层次的细节。


《江国寂寂 》之一(2015“日常-观照”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邢磊(中国),自由摄影师。

第一眼见到长江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离不开她了。

南方人喜欢把心事托付在氤氲弥漫,灰暗潮湿的下雨天里,好像只要一下雨就能冲刷掉心里所有的隐晦,不堪,悲戚与苦闷。任凭雨水一直下,一直下,下到漫山遍野,流进下水道,流进长江,最后都汇入大海,这样说的话,长江也好,大海也好,都如母亲一般,包容了我们一切的心事。

……


《当下》之一(2015“日常-观照”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Sarker Protick出生于孟加拉国达卡。其摄影作品曾经发表在纽约时报、《GEO》杂志、《纽约客》等。2015年,他凭借《还剩下什么》入围荷赛,并入选PDN年度30新锐。他的作品曾在Chobi Mela国际摄影节等展览。

约翰和普罗瓦是我的祖父母。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很多的爱和照顾。他们当时还都年轻力壮。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身体变得苍老,祖母的头发变成了灰色,墙壁开始剥落,只剩下房间里的各种物品。所有的一切都只在这一个房间内。

他们一直喜欢我给他们拍照,因为拍照的时候,我可以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让他们不再感觉孤单。 普罗瓦去世后,我特意增加了看望约翰的次数,这样他可以有人说说话。他会跟我讲他们早期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相识。故事多得都讲不完。

……



《十方众生皆成佛》之一(2015“日常-观照”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贾锦新,自由摄影师,浙江省永康市人,永康市青年摄影协会主席,2001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院)摄影班进修结业。

中国佛教于公历纪元前后,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形成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形形式式的佛像是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像,伴随着佛教的兴衰而兴衰。

观照更深的万象万籁,把缺憾还诸天地,回到自己的心,不断感化自己能有菩提心为主,目空世无我之精神,一切尽为善念,为之众生事业,世间万物也尽为“佛”了。


在艺术表达上

这些作品多元、个性

探讨影像语言的本体及实验性、当代性

在他们的创作中

摄影已被视作个体化的“我”

并转化为一种“重现日常”的手段


《荒蛮志》之一(2016“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神思远,摄影师

《荒蛮志》大部分拍摄在冬天的水边,地点多为北京郊区。我的大部分的相片作为日记或者素材存在,之后按照某一种感受归类或者拼接成一组相片。这组相片体现了我对于与自然相处的某种发现,更多是对“荒蛮”作为一种自然常态,它所散发着的微妙的戏剧感的一种有意识的拼接。


《小城碎戏》之一(2016“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王攀,1978年生于陕西,现居北京。独立摄影师,曾在媒体工作十几年,从报纸、杂志到互联网移动端,从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到图片总监、视觉总监。坚持胶片创作,作品有:“呼吸间”“寂静的”,以及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大秦岭”拍摄项目。

没有重大突发事件,也没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没有逻辑关联,都是些日常片段和偶遇碎戏,人物普通,场景司空见惯,来自秦岭的乡野之间,“平淡”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这是个人项目“大秦岭”的第一部分,试图在童年记忆的指引下,把它拍成当下中国发展中的一个小城样本。……但当我在一个结香花盛开的季节回到这方土地上,用一些记忆中的人和事串起对它的记忆时才发现,它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人也不再是我认识的那些人,他们故去的故去,离开的离开,成年的远走他乡,终老的入土,小伙姑娘我竟一个都不认得,而我只是一厢情愿的预料它未曾有过的改变。……


《生长》之一(2016“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尤文虎:图片编辑,摄影师

有那么几年时间,我只选择在雨季返回故乡,在西北的黄土沟壑中,宁夏西海固。只有在这样的季节,才因为难得的雨水而拥有一些彩色的生机。一入了秋,土地没有了庄稼的掩盖,马上就露出萧瑟的气息。而冬天,偶尔带着回音的鞭炮声惊动谁家的狗,反显得这千山万壑更加落寞悲凉。

……

生长让故乡变得更加寂静。我的生长,故乡的生长。这之后我开始用相机追寻和记录我以为是的温暖痕迹,土地、人、羊、树、草,对我来说,每一张照片都虚幻又真切,每一个细节都陌生又熟悉。

……


《生活剧场》之一(2016“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Tomasz Laza,1985年出生于波兰什切青市,独立摄影师,毕业于西波美拉尼亚理工学院(West Pomeran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在波兰国内及世界各地,他的摄影作品多次获奖,如荷赛、POY、CHIPP、索尼世界摄影奖、国际摄影家、BZWBK新闻摄影奖、报道摄影大奖、松下年轻新闻摄影节等。Tomasz的作品发表在多家知名媒体上,包括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纽约客》、洛杉矶时报、《新闻周刊》等。

《生活剧场》系列是关于生活的个人化的摄影系列作品,表达摄影师本人如何感知和理解生活。该系列探讨了日常生活中的超现实主义,将摄影师个人经历与对于周遭事物的想法结合在一起。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大众传媒对人类生活的入侵,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改变,许多人感觉自己与世界脱节。有些人试图寻找避难所,为自己创造另一个现实世界。有些人则仅仅是寻求临时逃避的出口,将自己的情感彻底宣泄。还有一些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进行角色扮演或假扮成电影、游戏或日本动漫当中的超级英雄。我们都在从某种程度上应对着这个世界。正是这样的一些瞬间真正令我产生兴趣。

……


《胡不归》之一(2016“日常-遇见”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蒋磊磊:1992年生,陕西汉中人,图片编辑。

在一个昏昏欲睡的秋日午后,我隐隐约约中听到了布谷鸟叫着“不归,不归”。突然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午后,我独自一人躺在老家二楼那张随老妈嫁到家里的老木头床上,无聊的等待着那个炎热的高中暑假一秒一秒的结束,那台已经绿的不那么明显的九十年代的电风扇吱呀吱呀的转着,不停的向我吹着温热的微风,窗外的竹林里布谷鸟时有时无的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声。或许当时的那个我,或者叫那个他,正在幻想着未来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然后步入社会的情景,而现在的我却在当时无比期待的未来中回想怀念着那些多年前简单、无聊、无比想快些逃脱的日子。


之所以用“日常”作为贯穿始终的主题

是不希望把当下青年影像冠以

“当代摄影”“新锐”“新纪实摄影”等标志化的符号

从而限制观者对这些作品多层次的理解

2016年初,鸡西市滴道区下属矿工聚居区,路面因融雪而导致泥泞,聚居区里的人不得不忍受这样的出行条件,地方政府与矿产企业难得为居民清理一次道路,修理与维护在近两年只进行了偶尔几次。选自《黑土地上的生存》(2017“日常-心像”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邹璧宇,1985年生于桂林,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从事自由摄影师工作,2013年加入新浪网,拍摄深度图片故事,2017年离职,再次成为自由摄影师。2015年,入围色影无忌中国新锐摄影师;2016年获玛格南基金会Abigail Cohen基金提名;2016年参展上海影像艺术博览会;2016年,《黑土地上的生存》入围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2017年,被提名荷赛(WPP)大师班学员;2017年,《黑土地上的生存》在CIPA画廊展出

传统观念中的“黑土地”是描述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地。不过在以采矿业为主的地区,经过数十年煤灰、煤渣的堆积,采矿区周遭土地像是被染上了黑色。经历过数十年煤矿行业的兴衰,有历史悠久的煤矿企业关闭或搬迁到人口密集的地区,可在那些逐渐被遗忘的老矿区中,仍然有留守的居民在生存。

……

煤炭行业“黄金”十年之后的两、三年煤价迅速的回到了低谷,煤矿主与产业上游的人各自想办法逃离。留下来的,大多数是生根于这片土地的人。他们有着各自留下的理由,似乎在等待着复苏或者其他的什么,往日的荣誉感与富足是否还能再度降临?


《此时此地》之一(2017“日常-心像”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Hadi Uddin出生在一个被灯光、摄影棚和摄影爱好者包围的环境中。 他的父亲祖也是一个从小就开始接触大量摄影活动的摄影师。从开始做摄影师起,Uddin就希望能用照片来讲故事。2015年,Uddin在帕沙拉南亚媒体研究院完成了为期三年的摄影专业学习。过去的7年中,他一直作为一名时尚摄影师与孟加拉的著名时尚杂志CANVAS合作。Uddin暗示对这份工作有种很难讲清楚的特殊厌倦之感。

我们渴求的只是自由吗?  我们也需要一个家。一个人和他(她)的家总是有一种亲密的关系。为什么需要这样的一种关系? 一个家里有些什么呢? 应该不只是一个有着许多物品的地方吧,比如电视机、冰箱,几件衣服和家具? 家里是不是也包含了一种文化,甚至是一个国家呢? 家是否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以随心所欲的安全感呢? 如果是这样,那些没有家的人呢? 他们需要的自由又是什么?  威扬巴扎(Rayer Bazar)的波拉卡利 (Boirakhali)是离孟加拉光鲜亮丽的首都不远的地方。生活在那里人们居无定所,然而他们也需要给房主支付房租。住在那里的人和其他人差不多,只是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家。他们住的地方是临时的,所住的房子并不属于他们自己。


《修复的心愿》之一(2017“日常-心像”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Mayumi Suzuki1977年生于日本宫城县女川,现定居东京。Mayumi成长于一个摄影之家。他们家经营着一个摄影工作室,由她的祖父于1930年在女川创立。Mayumi曾在日本摄影大学艺术学院学习。作为一个视觉故事作者,她在寻找和创造关于自己的故事。

我的父母曾经有一家摄影工作室,他们在2011年的海啸中离我而去。我们的房子被摧毁,它既是工作的地方,也是生活的地方,我在那里长大。在灾难过后,我找到了埋在碎石和泥土中的父亲的相机镜头、文件夹和我们的家庭相册。

有一天,我尝试着用父亲沾满泥土的相机拍了张风景照,出来后的照片昏暗模糊,像是逝者眼里的风景。通过拍照,我感到我可以将这个世界与那个世界相连,仿佛可以跟我的父母对话,尽管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我找到的家庭相片已经发白,图像消失。我父亲拍摄的肖像照已经被玷污、褪色。这些伤疤就像我的家乡遭受的创伤,就像我正在慢慢失去的记忆。

我希望通过整理这些照片,尝试将它们重现,将我的记忆和我们家的历史留存。


《Golden Capitol Optical手表店(1971-2016)》之一(2017“日常-心像”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入选作品)

/AikBeng Chia又名ABC,新加坡摄影师,自2008年从事街头摄影师。曾出版过以黄昏后的新加坡小印度区(Little India)为主题的摄影画册《今夜街头属于我们》(Tonight the Streets Are Ours)。2015年,他的另一项目“Singkarpor”(2011年-至今)在新加坡K空间展出。“Singkarpor”项目拍摄了上千张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照。其中一个专题记录了新加坡国民哀悼前总理李光耀,那天举国惊动,人民纷纷走出家门悼念他,规模之大前所未有。AikBeng Chia以真实的视角,用相机记录新加坡街头人生活瞬间的千姿百态,吸引了大量粉丝。2015年,他曾掌舵英国卫报的Travel Instagram账号,进行为期三天的新加坡专题摄影推介。

2012年初,我在新加坡文庆(Boon Keng)发现了这家手表店,于是开启了这次(摄影)之旅。遗憾的是,由于租金上涨,再加上劳先生已经80岁高龄,无法继续长时间工作,这家店铺于2016年关闭。


这些作品源于“日常”

并在“日常”中不断发酵、升华

成为青年一代特有的创作气质

不再保守,爱憎分明

并在作品背后深入隐藏着

对社会、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2018年

《日常-非常》为主题

面向国内外青年摄影师

征集有温度、有故事、

有思想、有价值的

影像佳作


期待每次影展

都是一次作者及作品

观众之间

心灵和影像的相遇和相知


主办:

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
承办: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影像中国网

影像国际网


截稿时间
2018年9月1日


入选奖励及展示方式


评委会将从投稿作品中评出15位摄影师(其中包括1位“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入选摄影师)作为本次影展的入选作者;主办方将向入选摄影师颁发荣誉证书(该证书可作为申请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条件之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的入选摄影师将获得创作资助10000元;其他14位入选摄影师将各获得1000元稿酬。


◆摄影作品链接:

2015年“日常-观照”影展入选作品:
http://cn.photoint.net/rcgzzpcn
2016年“日常-遇见”影展入选作品:
http://cn.photoint.net/rcyjzpcn
2017年“日常—心像”影展入选作品:
http://cn.photoint.net/http://cn.photoint.net/zhuanti/rczhuanti.html


◆影展作品多媒体链接:

2017年
http://v.qq.com/u/videos/#cover_edit/7760011015qk78w

2016年(上)
http://v.qq.com/vplus/9aa518e584a08e4e9fcf6a40cd1fae90/foldervideos/v06000101beojq2

2016年(下)
http://v.qq.com/vplus/9aa518e584a08e4e9fcf6a40cd1fae90/foldervideos/73s00010148uqt3

2015年(国内作者部分)
http://v.qq.com/vplus/9aa518e584a08e4e9fcf6a40cd1fae90/foldervideos/mg700010164kl0q

2015年(国外作者部分)
http://v.qq.com/vplus/9aa518e584a08e4e9fcf6a40cd1fae90/foldervideos/zzz000801vee0cz



详细征稿细节,请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本文配图选自2015-2017“日常”系列影展入选作品,部分阐释有删节。



 更多阅读 

本周值得一看的摄影展(第94期)

一个张克纯、冯立......免费给你上摄影课的机会,请注意查收

“能免费拍照吗?我是网红” “不好意思,我是色盲”

摄影告诉你吸毒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前后恐怖对照

为什么某些虚糊糊的作品会被称为大作?

看过他的照片,你一定想去亲自体验富士山下的春夏秋冬

对中国人最友好的一届世界杯来了!这些经典瞬间你见过吗?

王景春、郭现中、陈杰、吴俊松和他们的4份江河影像考察

万元资助 | 2018《日常·非常》中外青年摄影师作品展启动


编辑:娜拉

长按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