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是看不见的他们,让我们得以重新感觉这世界

作者

[英] 朱利安·罗森斯坦

[英] 坎迪亚·麦克威廉

[英] 梅尔·古丁 

出版时间

2018年8月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完成本书的失明摄影师来自全世界众多国家:墨西哥、英国、斯洛文尼亚、坦桑尼亚、中国、印度……他们中的很多人同属一个名为“感觉之眼”的盲人教育机构。

多年前,“感觉之眼”盲人教育机构在墨西哥成立,那时,没人想过会有如此之多的盲人开始摄影,更没人想到他们摄影的能让视力健全的人感动。 

他们只是将相机稳稳地放到盲人的手中,让盲人在拍摄的过程中放下失去的沮丧,在更多的交流与反馈中,冲破自身的生存困境。 

现在,我们看到了盲人们拍摄的照片:青草为春天散发的芳香,窗帘边带刺花束的形状,西瓜清凉甜腻的味道,一只破碗无论如何都无法复原的悲伤,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东西,都被好好地收藏了起来;我们也听到了盲人的声音:黑暗不只一种,光会以各异的方式渗入眼睛,他们能随之感受到变幻的色彩、温柔的光屑、细如飞蛾的翅翼,甚或超然于光影之外的一切;感官不只一种,即使看不见,也能去闻、去触、去听、去尝、去感受迎面而来的人类世界。 

请翻阅这本由盲人完成的摄影散文集,你也许会发现:温柔地捕捉一个时刻,需要的不一定是贪婪的目光。 

感谢他们的精彩摄影和感人文字,是看不见的他们,让我们得以重新感觉这个世界。

本书另有英国著名盲人小说家坎迪亚·麦克威廉作序,英国著名评论家、作家梅尔·古丁注解,文学巨擘博尔赫斯作后记,美国著名盲人歌手史蒂夫·汪达推荐


“我喜欢滴水的声音。我想要拍下水滴下落时的形状,但一直没能成功。那天下午,我终于用相机捕捉到了这一刻。意料之外的是,除了水滴,我还拍到了一只手。”

——李彦双(中国) 作品



“我还是个小女孩时就喜欢纸船。这只船就是我。一旦脱离了水,它就无法动弹与航行,毫无用处,但如果被放到合适的环境中,它便能够漂浮、漂荡,变得完整而自由。”

——艾丽西亚·梅伦德斯作品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梅尔·古丁


这是人们听说盲人摄影时常提出的问题。不如再问一个更宽泛的问题:“人们是如何摄影的?”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样,即:“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这取决于人们想要拍摄的照片类型,他们身处的环境,他们拍摄的动机与目的,等等。

摄影的技术原理很简单:用镜头捕捉光线在物体上制造的影像,然后处理成像(不同相机在这一步骤上的精密性会有所差异,但原理基本一致)。无论是视力健全的人还是盲人,只需一架相机、一个拍摄对象与一种拍摄欲望,把相机对着正确的方向按下按钮,咔嚓一声,一张照片就诞生了!

有些视力健全的摄影师擅长调整感光度、曝光时间、色彩与色调等等,有些则不会:我属于后者。但是,从摄影已有的各种用途来看,运用这些技术并不一定能提升照片的吸引力。我们这些视力健全的人看待摄影的方式不尽相同,我们会心怀不同的目的,找寻不同的拍摄对象,我们也会因此做出不同的判断。

老练的摄影师常常以简单的方式使用简单的相机。高端的设备与娴熟的技术不一定能保证作品有趣、优美、有用或有价值。进一步说,无论一位摄影师多么专业,他也不能预见作品展现给观者的样子。任何领域中的专业摄影师都会拍摄大量照片,再从中选出符合特定要求的作品。试着想象一下,在茫茫的照片之海中挑出那一张!

如同所有摄影师,盲人摄影师也会有一个试图实现的想法。盲人摄影师是一副躯体、一个头脑与一个目的或渴望的组合;在生活中,他们与其他人——包括视力健全的人和盲人,以及世上其他各种事物,有着复杂的关系。与其他任何摄影师一样,他们也会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帮忙调整相机,摆放物品,用简单的机械捕捉稍纵即逝的影像。视力健全的观者会如何诠释这些照片?这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反应,就像对其他任何照片一样。通过与观者的不断交流,一张照片在照片海洋中的意义和价值慢慢浮现。盲人摄影师与其他摄影师的拍摄方式并无二致。


裂开的盘子是生命转瞬即逝的象征:

裂开的盘子组图以“死亡表象下的生命之美”为主题。它传递的信息是,我们所有人都能对世界有所贡献,即便我们知道,生命就是理解死亡的过程。

——亚伦·拉莫斯(AarónRamos)作品


亚伦·拉莫斯的摄影是一个个寓言。虽然我们看到的只是快门按下那一刻镜头前的东西:按照摄影师意愿摆放的一件或一组物品,但照片另有深意。亚伦·拉莫斯是一位概念摄影师,他将图像或图像的组合视为以照片形式呈现的思想。他说起自己和自己的作品便口若悬河,每当谈到摄影的“动机”,他总是暗示着某个“主题”。亚伦·拉莫斯运用各种感官拍照,包括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触摸相机镜头时,亚伦在镜头与所拍之物间构筑出虚线,在脑海中构思出画面,感受它,表达它,期望以此与正常人的视觉世界进行情感交流。



肉体升华的多重视角

赫拉尔多·尼根达(Gerardo Nigenda )作品


在看不见与摸得到之间……达到情感的动态平衡

赫拉尔多·尼根达(Gerardo Nigenda )作品


2007年9月,赫拉尔多·尼根达用光影写下一首情诗。

一首摄影雅歌。

这是一首婉约而感性的诗,触摸与存在、期待与兴奋、肉体感觉等种种情欲都被呈现在带有温柔触感的摄影中。

手指是诗中的视觉器官,阅读着爱人之美,就像阅读盲文好聆听歌词一样。

视力健全的人或许能从诗中隐约体会到盲人摄影师对光与影的激情,以及他们无人倾听的话语与感受。

以上照片说明由赫拉尔多·尼根达本人撰写。



为了完成拍摄,

他们要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

可正因如此,照片中才汇聚了更多的质感:

青草为春天散发的芳香,

窗帘边带刺花束的形状,

西瓜清凉甜腻的味道,

毛巾的纤维柔软细密,如苔藓般生长……

对于陈词滥调与先入之见,

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挑战它们,

《失明的摄影师》正是这么做的……


最后的福利


在中国,有一个为残障人士打造展示摄影才华的机会——第七届“沣标杯”国际听障摄影展暨大美无障“爱”公益摄影展。


本次征集分听障组(仅限听障参加)社会组(包括除听力残疾以外的残疾人士、以及广大摄影爱好者)


听障组又分

相机类:入展作品40幅(组),稿酬人民币各2000元。

手机类:入展作品20幅(组),稿酬人民币各1000元。

社会组

入展作品30幅(组),稿酬人民币各2000元。   


2019年3月10日(以收到作品时间为准)截稿


我们期待你拿起相机

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展示残疾人群体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拼搏进取的精神品格,体现广大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共融共建共享的生活追求,表达广大残疾人共同实现小康的强烈愿望。以摄影艺术的形式定格、浓缩、再现残疾人群体追梦、逐梦、圆梦的精彩瞬间,用影像记录残疾人的梦想,关注残疾人的梦想,助力残疾人的梦想。以摄影艺术的形式,彰显人道主义思想,讴歌残疾人自强精神,弘扬平等友爱、包容互助的价值取向,以纪实手法反映国内外(含港澳台)残疾人的生活、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环境及助残活动的作品。

从“大美无障爱”角度出发,以摄影艺术的特殊手法展现无障碍之美,反映我国无障碍环境的发展和成果。包括:无障碍通道(盲道、坡道等)、导盲犬、轮椅、助听器、人工耳蜗、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生活中的无障碍扶手;为信息畅通而配套建设的设施或服务:同步手语翻译的新闻节目、配备字幕的电视节目、配备字幕的影视类录像制品、公共场所字幕提示屏等;公共图书馆开设视障阅览室,提供无障碍阅读和文化助残服务等。

此外,听障组不限定拍摄题材。除拍摄残疾人题材外,还可选投: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的作品以及风光题材、创意摄影的作品。


点击

第七届“沣标杯”国际听障摄影展暨大美无障“爱”公益摄影展

虽然我看不见,但相机能帮我认识这个世界



图文来自《失明的摄影师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更多活动

招募|影像中国俱乐部新会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在线影展”申办流程

云龙的美,要让你知道

2018·中国首届“鄂尔多斯四季美”旅游摄影大展

“脱贫攻坚精彩瞬间”2018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征集展

这些有关萧县的珍贵照片,你见过吗?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没读懂征稿要求

记得住乡愁摄影作品征集展

这篇有关浙江天目山的文章等你来配图

第三届“ET保税”世界风光主题摄影展

“关注全球减贫·聚焦乡村振兴”云上丹寨全国摄影大展

2019“大美祖国”全国摄影作品征集

第三届渔业摄影大展来稿选登

来稿选登|脱贫季: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


▶ 更多阅读◀

给中国摄协会会员的一封信:会员数据库等你来更新

重磅!人民日报社携手中国摄协开启战略合作

送走2018,迎接2019:新年快乐!

DC.Watch公布2018年度获奖相机名单

松下公布全幅微单LUMIX S1/S1R的全新功能

中国摄协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贵州黔南

第六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上榜结果

开问网“大美祖国”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在京启动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三大惊喜送给你

人民日报首次全彩版 首期“当日推荐精品好照片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第一期“收藏作品”名单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第二期“收藏作品”名单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第三期“收藏作品”名单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第四期“收藏作品”名单


▶ 周末看展篇◀

19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黎光波镜头下1.3万陌生人的情绪

46位温州摄影师的“2018”

从西湖出发,积淀形成个体记忆和社会档案


▶ 本周值得篇◀

本周值得一看的展览(第120期)

本周值得一看的展览(第121期)

本周值得一看的展览(第122期)

本周值得一看的展览(第123期)


▶ 荐书篇◀

如何把无比重要的地方拍成有欣赏价值的作品

罗伯特·杜瓦诺:我希望可以拍下引起人们共鸣的照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