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揭晓:19位摄影师获此殊荣

中国摄协影像中国 中摄协文化传媒 2021-09-30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开幕式暨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现场。


金像盛典视频


      “用信念啊筑成筑成一尊金像/印记着曾经岁月曾经岁月的铿锵/用光荣啊捧起捧起一尊金像/愿根植沃土/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12月20日,一曲首次为金像奖谱写的歌曲《光影礼赞》唱响河南省三门峡市国际文博城大剧院,致敬摄影人坚定信念、根植沃土、勇担责任、潜心创作的责任与情怀。当天,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在这一全国摄影艺术领域最高奖项的舞台上,19位摄影师获此殊荣



王大斌、王景春、毛建军、卢北峰、严志刚、范江怀、郭建设、曾毅、鲍永清获纪实摄影类奖项。


龙江、李馨、李志良、肖萱安、陈茂盛、邵大浪、郑伟杰、谢子龙获艺术摄影类奖项。


马国彤、李嘉宾获商业摄影类奖项。


颁奖典礼现场还表彰了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摄影家”荣誉称号的魏德忠、佟树珩两位为中国摄影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摄影界元老。佟树珩因身体原因未能到场,图为魏德忠谈摄影感悟。


纪实类


王大斌、王景春、毛建军、
卢北峰、严志刚、范江怀、
郭建设、曾毅、鲍永清






王大斌我生在大连、长在大连,在这里我从一名摄影记者成长起来。在从业的37年里,我为这个城市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影像瞬间,也为这片地域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这些影像会与城市融为一体,变成地域发展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城市历史档案。

1988年3月,大连市文化俱乐部正在举行一场讲座。此时,便携式录音机开始流行。王大斌 摄





获奖评语



40年来,王大斌把大连当成自己的根据地,须臾没有离开。他的记录,既有宏大叙事,更有细小、平凡与微不足道。40年来,中国杰出的摄影家与现实生活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图说历史、不留空白。有担当的摄影者清醒地认识到:生活在巨变的时代,周遭中的点滴细节都值得被记录。王大斌正是这样的摄影者。他所传递的,正是构成一个城市历史的重要的细枝末节。







王景春

2002年至2003年,我先后分五次进入三峡记录长江曾有的性情,记录几千年来人们和长江相伴的朝朝暮暮、生生死死。时隔15年,再见当年镜头里的朋友们,去看看他们的新家,去听他们讲述这十五年来自己的故事。向镜头里的他们致敬,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2002年10月4日,云阳张飞庙,搬迁之前张飞庙旧址上政府组织的一次庙会。王景春 摄




获奖评语



从13岁接触照相机至今,37年里王景春只做了摄影一件事情。年少时期拍出的《我的少年时代》就令人刮目相看。他用极具天赋的影像,讲述一个又一个悲悯、温暖、动人的中国故事,《三峡》这样的作品已经成为时光里的永恒印记,1998年抗洪时拍的那张《我是记者》已经成为中国记者的标志性照片。他在一线经历过灾难险境,也带领团队完成过很多国内外重大主题摄影报道,是国内少有的全能型纪实摄影人







毛建军

1989年,我迈进了中国新闻社的大门,成为一名摄影记者。赶上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是新闻工作者最大的幸运,珍藏过去的每一段经历,珍惜未来的每一次拍摄,用心按快门、做历史记录者成了我30余年新闻工作的信条。


2018年7月13日,俄罗斯“世界杯”决赛,法国战胜克罗地亚,颁奖仪式在大雨中进行。毛建军 摄





获奖评语



作为一个“有温度”的摄影记者,毛建军担任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30多年,无论是在国内从事时政、体育等各类新闻摄影采访,还是做驻外记者,报道驻在国新闻,他始终保有摄影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极大热情和专业精神,尽可能靠近拍摄对象,用心观察和思考,不失时机地捕捉典型瞬间,真实记录眼前所经历的事件。他的影像从不缺少人物的真情流露,即便是体育赛事中运动员竞技的画面,也同样拍得趣味盎然,为我们留下难得的视觉记忆






卢北峰

这是关于1980年到1989年出生的、在北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这一群体的人物肖像。我把自己过去在照相馆拍摄纪念照所表现的“庄重的仪式感”移植到这个专题中,让所有人都是面无表情地凝视镜头并让人物在构图中有挤压感,象征着他们所承受的各种压力。


生于八十年代 卢北峰 摄





获奖评语



20年前卢北峰就在媒体开设“北风眼”摄影专栏,为巨变的时代留下一份特别的社会现象观察样本。他善于用标准镜头捕捉人物形象,对人物肖像摄影有自己的研究和独特的理解。他的作品与时俱进,有内涵、有立场、有温度,引起不同群体的关注和共鸣。无论面对文化名人还是小人物,他总能观察到“舞台”后面的形象,让他们成为时代的闪光点。他镜头下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是时代的缩影和历史的见证







严志刚

我坚信熟悉的地方才有风景。对于我30年的摄影生涯来说,摄影就是我和身边事物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释放自己情感的方式,我对身边一切人和事物怀有好奇、热情和敬畏之心。在时代大背景的变迁中,摄影就是我自己——看似普通而隐藏着不尽平凡的细节,重复琐碎却饱含动人的温暖。


1988年,广州中山一路,简易岗亭上面对繁忙交通正在指挥的警察。严志刚 摄






获奖评语



自称是对摄影有态度有深情的“照相师傅”,严志刚从传统纸媒到互联网平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为影像在互联网时代发挥更大的能量与价值不断探索求新。他将摄影视为他的生活方式,在摄影早期就有鲜明的自我意识与价值判断,创作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品。他以“街拍中国”意图集纳、描绘中国当下整体的人文图景,小到一条街,大到一个国,在互联网平台上已引发15亿的阅读和12万的讨论。这些都源自于他内心的坦诚与温和所催生的巨大能量






范江怀作为一名军事记者,理应把镜头对准战场,但是我更愿意用自己的镜头,捕捉世界各国军人难得的微笑。军人的微笑,洋溢的是友好和友谊,传递的是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1995年7月,意大利罗马,第一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前,加拿大选手一袭红装引人注目。范江怀 摄





获奖评语



从事新闻工作35年,范江怀在解放军报社担任体育报道组长多年,拍摄了大量体育赛事的精彩图片。他善于钻研,勤于总结,在体育摄影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拍摄经验,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比赛,都能够游刃有余,用相机真实记录下解放军众多体育明星在赛场上勇敢拼搏,为国争光的精彩瞬间。他拍摄的图片视角独特,瞬间精彩,冲击力强,在军内外产生强烈的共鸣。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受中宣部表彰一次,是一位名副其实、德才兼备的先进新闻工作者。






郭建设

我在40年前拍摄,为了发稿,追求数量;20年前拍摄,为了获奖,追逐大事件、大人物;10年前拍摄,为了张扬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现在仍然拍摄,平凡小事、平凡百姓成为作品的主角。我喜欢记录那些有时代感的符号、印记、标识和物件,这些元素可以让我的照片拥有更多的留存价值。


中国红——百姓福祉底色 郭建设 摄





获奖评语



郭建设是“红色中国”摄影主题的首创者。他曾担任《中国日报》“中央组”摄影记者,在他的镜头里,无论是各国政要还是新闻事件中的普通人,无不个性鲜明,形象生动。近20年,他专注于将平凡的人和事作为摄影焦点,尤擅长拍普通人生活的原生态,并记录那些有时代感的符号或物件,并透过照片传播爱与希望。21世纪初他的代表作《红色中国》出版,这是中国摄影史上第一次有人专从一种颜色来看待这个国家,为我们认识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曾毅

几十年来,那些在我的镜头中留下过容貌和身影的父老乡亲以及我并不相识的朋友们,给我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瞬间。我心怀感恩,向他们致敬!


1988年,乡下洋鼓队。曾毅 摄





获奖评语



80年代中期起,曾毅开始操作一系列大型影像活动:从“国际和平年青年摄影大奖”到“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从“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到“齐鲁国际摄影周”,从“当代国际摄影发展论坛”到“世界摄影大会”……曾毅不仅见证了中国摄影蓬勃发展的30年,更亲身参与其中,守望并开拓。为探索影像更高、更新、更深的趋势与方向,曾毅热情执着,鞠躬尽瘁,从黑发熬到白头。







鲍永清我的家乡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生活区域。我从事畜牧业工作,长期和牧民朋友打交道,这为我拍摄野生动物和参与生态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拍摄野生动物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与寂寞为伴。我希望通过野生动物影像,让更多人认识和保护家乡的自然生态,保护野生动物。


藏狐成长的岁月 鲍永清 摄





获奖评语



鲍永清是一位朴素的藏族自然摄影师。10年来他踏遍家乡的雪山、高原,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规律和习性,用影像记录家乡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他始终秉持在不惊扰它们生活的前提下,慢慢靠近、观察、感受并尽可能融入它们的生活。因此,在他的镜头里,各种动物轻松自然展现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戏谑幽默甚至惊心动魄。透过镜头,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家乡野生动物的现状和生态保护情况,也让我们明白拍摄野生动物一点都不比拍人简单





艺术类



龙江、李馨、李志良、
肖萱安、陈茂盛、
邵大浪、郑伟杰、谢子龙





龙江

2003年辞去国企优越工作的那一刻起,我就把人生的韶华之年献给了我热爱的摄影创作,14次中国西部行摄、三大无人区穿越、从横断山脉到喜马拉雅山脉、从昆仑山脉到冈底斯山脉以及南极大陆的极限攀登摄影创作,持之以恒,激情逐梦!


2017年,攀登8163米的玛纳斯鲁峰,黄昏时,一行攀登者在落日余晖下显得十分梦幻。龙江 摄





获奖评语



十多年来,龙江以坚定的意志在世界多座8000米级高峰之巅行走,并用镜头对极限摄影做了十分勇敢的探索。他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创作过程中,真切体悟到高山冰川的擎苍伟力,曾经沧海的深沉不惊,包罗万象的宽容大度。他的作品朴实、自然、沉静,充满力量。他做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情感与高山峡谷一起被影像定格,对大自然的深度思考与群峰峻岭之像相互映照。他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在寻求与自然直接对话中,他以空间的置换获得精神的升华。







李馨帕米尔高原是中国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亚游牧文明交融必经的伟大孔道。2007年,我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2009年,当我第一次踏上帕米尔高原时,立刻被这里的文化和塔吉克人坚毅善良的性格深深吸引,从此一直坚守帕米尔高原进行摄影艺术创作。


帕米尔塔吉克人 李馨 摄





获奖评语



作为“80后”的李馨,她既有娴熟的摄影技术,又富有国际化的艺术视野。自2009年至今常驻新疆帕米尔高原地区,坚持以环境肖像的艺术形式拍摄塔吉克族百姓,并通过作品积极地向世界展示帕米尔高原悠久的历史和人文魅力。她的环境肖像作品独具一格,画面中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独特的辅助光线使画面充满剧场般的形式感和雕塑般的形象张力。她十多年坚持扎根边疆,用镜头书写对摄影艺术的热爱和对青春的真诚






李志良以艺术感觉去定位“东莞制造”这题材的创作是我一直坚持的选择。以富有温度、充满张力的影像作品全景呈现制造创新的精神,以来自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创造记录下“东莞制造”走向“东莞智造”的过程,我始终坚信意义非凡。


牵引线——东莞制造 李志良 摄





获奖评语



李志良居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东莞,在30余年的影像探索中,以强烈的责任心和深沉的使命感,打造出“东莞制造”的摄影专题。工业题材繁杂厚重,专业性强,众多摄影家视为畏途。他得天时地利之便,深入生活,独辟蹊径,在影像的表达中,诗意的浪漫与工业的严谨浑然一体,科技信息的切入和政策方向的解读共写华章。人文情怀隐于其中,满怀激情地描绘出富有时代精神的长卷。匠心独运,时代经典








肖萱安这组照片是我近四十年来拍摄的反映三峡工程建设和三峡地区巨变这个时期的作品,但是,我的记录与传统记录有所不同,这些带有个性色彩的记录方式,或纪实,或装置,或行为,之所以采用这些方式来呈现,是想让大家看到在摄影中,影像呈现还有多种可能性。

《我的三峡1980--2020年》巫峡影像装置  肖萱安 摄





获奖评语



肖萱安是一位将生命激情融入艺术的资深艺术家。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就已经硕果累累,他于1984年拍摄了一组名为《纤夫》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获得了摄影界极高的赞誉。但他从未停止自己在艺术上探索的脚步,从传统到当代,从记录到行为,不断地突破自我。他热爱艺术渴求新知,更坚守作为一名艺术家的初心和匠心,特立独行不落俗套。如果说“新锐”一词所指的不仅仅是年龄,而是思想与观念上的锐意进取,那么肖萱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陈茂盛虽然我年逾古稀,但壮心未已,仍不断挑战极端地貌与高空航拍的极限。我的航拍,一般是在空气对流层完成,在颠簸升降的机体上鸟瞰大地,尽管危险,但是有神与物游的激动和震撼。我将在有生之年,继续完成“一带一路”摄影创作。


纳米比亚沙漠 陈茂盛 摄





获奖评语



陈茂盛多年来一直坚持航拍,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他的脚步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航行在天上,却始终将镜头聚焦大地,在不间断的40年的拍摄过程中,呈现给人们在地面无法轻易看见的景观。他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冒险,他镜头中那些于亿万年岁月变迁之中形成的地形地貌,记录的是地球的历史。他的作品,光影与色彩融为一体,画面生动,气势宏伟,震撼人心,同时具备丰富的信息与完整的空间感







邵大浪工作、生活在杭州,西湖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创作初期,我追求以精致唯美的影像展现西湖,现今我更注重透过表象,表现我心中的西湖意韵。30多年来,我一直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慢慢行走于摄影之路,或许我的创作效率并不高,但是有的东西是必须要慢慢熬出来的。


西湖心像(2010年) 邵大浪 摄





获奖评语



邵大浪是少数传统银盐摄影的守护者之一。他出生于摄影世家,自小便对摄影充满了热爱,迄今已从事摄影30多年。他既是摄影艺术的创作者,更是摄影教育的从业者,对黑白影像的艺术探索与工艺情有独钟。他的黑白影像将五彩斑斓的现实世界抽象成黑、白和灰三种色调,简洁、凝练,具有非常纯净的意味。摄影之于邵大浪,更像是人生的修行,西湖则是他生命中的源头活水






郑伟杰

与大部分摄影师类似,我一直用传统纪实摄影的方式进行创作,不仅形式雷同,而且限制了我对钧瓷独到魅力的艺术表达。偶然看到奥斯卡·王尔德关于美的论述,我突然顿悟,钧瓷的最大魅力正在于其表面波谲云诡的自然窑变。我开始尝试借鉴世界地图的生成方法,使用麦卡托投影法和Z3D立体成像技术展示令人浮想联翩的窑变。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而言,用“表象即本质”描述恰如其分,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故乡这一古老艺术样式发自肺腑的热爱。


《极像》之一 瓷语 〇二    郑伟杰 摄





获奖评语



从事摄影创作以来,郑伟杰长期思考、探索摄影表达,以独特创作理念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系。《瓷语》《洪荒》《河图》等参评作品以抽象手法阐释了他的家乡情怀、自然观、宇宙观、审美观,饱含情感、富有内涵。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立足中国传统山水精神,探索摄影语言表达与手法创新,放飞想象,以“形象+抽象”的影像呈现,建构意象,在虚实间架构起属于他的摄影风格,体现出其思想精深的追求






谢子龙

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一直坚持深入生活,把镜头对准百姓,在生活中、在群众中去抓取典型瞬间,用鲜活的画面记录人们追梦圆梦的奋斗足迹。我将珍视人民群众赋予我的强大创作源泉和动力,不负时代重托,继续感恩前行,用心用情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光荣的劳动者 谢子龙 摄





获奖评语



谢子龙以全国劳模的身份拍摄全国劳模,以乡土湘人的情感拍摄湘西土家人,以当代文化人的理念拍摄个人艺术馆,三个摄影专题以三部曲式的乐章在潇湘大地上长歌吟唱,展现出摄影家的责任和担当。有价值的影像,起于情怀,终于信仰。30年的影像探索中,他问影求道,笃初诚美,恒思远虑,机心妙作






商业类



李嘉宾、马国彤






李嘉宾

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这是优秀的商业摄影师所必备的审美感受能力,所有具有深刻思想、丰富情感、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都必备的要求。


KTV婚礼欢唱篇 李嘉宾 摄





获奖评语



李嘉宾善于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和自然光影创作出气势磅礴的广告摄影作品,也善于发挥娴熟的摄影技艺,刻画生动、细腻的人物造型,使作品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同时,从他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摄影师的责任和担当,从他长期坚守商业摄影中,我们体会到了一位成功摄影师的坚韧和执着







马国彤

商业摄影应该坚持拍摄不同题材的项目,哪怕一无所获也要拍,逼迫自己去思考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拥有一颗开放的、好奇的、永不言败的心。


美的冷柜——溜冰篇 马国彤 摄





获奖评语



马国彤在长期的商业摄影探索中,以艺术化的表达,传导产品的价值;以个性化的视觉呈现,传达产品的特色及其商业意境;以令人惊喜的创意,为自己从容化解市场竞争压力,又给人带来赏心悦目、新颖别致的感受。从他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商业摄影的意趣在与时俱进的创新中得到了成功的阐释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摄影家



在颁奖典礼上,同时揭晓了两位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摄影家荣誉获得者,他们是魏德忠、佟树珩。



魏德忠曾任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的魏德忠,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了摄影工作。作为《河南日报》社的摄影记者,他多次为来到这片土地上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拍照,并用镜头聚焦河南本土,记录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河南建设发展道路上的风风雨雨。他用近半个世纪丰富珍贵的影像文献,践行着摄影人“为时代写真、为历史留影”的使命。特别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他坚持十载为“人工天河”写真作传,用数以万计的瞬间,真切生动地再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晚年时光,他致力于“红旗渠”精神的发扬光大,多次在国内外展示这些充满激情与力量的作品,其中的《铁姑娘》,至今都被誉为“最美奋斗者。


佟树珩自1958年进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担任《中国摄影》编辑后,佟树珩的生命便与“为人做嫁衣”联结在一起。三十多年的编辑职业生涯,他扶持培养了不尽胜数的摄影人。特别是在《大众摄影》任职主编的时期,他创办的“黑白摄影艺术联展”,历经数届,发掘出数十位来自基层,充满热情与才华的青年摄影人,激励他们走上职业或专业的摄影之路,成为当代中国摄影界的栋梁。在60年代动荡岁月里,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唯一的“看门人”,他悉心保管协会的156件摄影文物;90年代他离休之后,笔耕不辍,坚持编辑出版《摄影文史》;2020年,他还成为《大众摄影》启用毛主席题写刊名的见证者、推动者。所有的付出,他只归于一句平凡的解释:我们要对得起历史。

编辑:徐晓刚 彦希 双双



全景展厅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360°全景展厅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360°全景展厅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360°全景展厅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360°全景展厅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360°全景展厅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360°全景展厅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360°全景展厅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360°全景展厅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360°全景展厅


扫描二维码进入全景展厅




相关链接

中国摄影艺术节 | “日常- 青春”——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

艺术节抢先看 | “黄河两岸是故乡”大型摄影主题展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 | 紧扣时代脉搏,擘画摄影篇章

中国摄协(三门峡)培训中心办少数民族摄影人才(旁听)研修班

倒计时 |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即将开幕

中国摄影艺术节 | 张崇岫抗美援朝作品展

中国摄影艺术节 | 我们的模样:全国影展中的肖像和人物(2012-2019)

中国摄影艺术节| “画意淮安”· “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主题展

中国摄影艺术节 | “映像新时代 照见新征程”中国摄影报封面展

中国摄影艺术节 | 2019“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

你有一封来自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的邀请函,请注意查收

“日常-青春”青年摄影师作品联展暨多媒体展映向你发邀请

中国摄影艺术节 | “一个也不能少”——全国脱贫攻坚摄影展

来看直播 | 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12月20日开幕

艺术节新看点| “金像面对面”、“金像直播间”、“日常-青春”幻灯分享

中国摄影艺术节 | 来抖音参与互动,有惊喜!



▶更多活动◀

中国摄协“在线影展”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郑和杯”大美浏河全国摄影作品展
第四届天鹅之城——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第二届“大美祖国” 全国摄影作品征集
2020书香满中国公益广告征集
征集 |  “重逢阿尔山·与色彩约会”全国摄影大展
征集 | 2020首届“紫金山杯”全国摄影大展
中国第18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征稿启事
征集 | “美丽北仑·小康社会”全国摄影艺术大展
征集 | 《红色印记》  “映像中国”摄影月赛
启动 | “微信摄影时刻”全国短视频作品征集


▶ 更多提醒◀
这位投稿的摄影人是故意玩儿我们吗
能不能做到认真阅读征稿启事?
不要赶截稿的最后一天投稿
关于照片说明,你怎么还不会写?
你知道浏河镇的摄影打卡地吗
这才是阿尔山的正确打开方式
北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步履未停
用照片见证“美丽北仑”,用摄影展现“小康社会”



本公众号为公益平台

图文仅供介绍知识之用

不以盈利为目的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