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OFT】总第34期出刊语:同伴同行,OCAT 15年




同伴同行,OCAT 15年

从2005年1月28日何香凝美术馆新成立的机构OCT当代艺术中心,到正式登记为独立的非营利性美术馆形成OCAT馆群,它在取名时便蕴含着做“当代艺术的航空港”的期待而起飞,今天已经走过了15年的路程。


OCAT15周年视觉及“双月”装置,王序设计


在十周年(2015年)的时候,OCAT曾出版《OCAT 10年:理念、实践与文献》一书来围绕展览、实践方法、美术馆空间对OCAT十年来举办的众多展览、研究、项目进行系统梳理,以此总结OCAT的发展历程,通过剖析OCAT过往项目展开的方式和方法,突出过程对梳理艺术史与思想史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现场逐一体验还是通过阅读这份沉甸甸的OCAT十年回顾,都可以让我们感到“当代”和“历史”之间的张力,因为它记录了对于建立和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不停断地思考和追求。


《OCAT10年:理念、实践与文献》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自2004年起正式启动改造工程,2005年OCAT深圳馆作为非营利性的独立机构入驻园区。两者同属华侨城集团,却是彼此独立的机构,各自有着自身的工作脉络。多年来,OCAT深圳馆在艺术领域获得的学术声誉有目共睹,也使其成为园区“精神高地”上的艺术标杆。如今,OCAT在不断发展壮大,“艺术馆群”对于当下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OCAT馆群总部设在深圳,目前已建成的包括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 OCAT上海馆、OCAT西安馆、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LOFT》作为园区品牌刊物,本期由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与OCAT共同策划,以OCAT15周年作为主题,我们继续见证OCAT将当代艺术对于“当下”的反映是如何渐渐沉淀为历史的图像和文字的。



华侨城从1985年成立之初就与艺术结缘,并一直关注和支持着当代艺术,从1997年落成对外开放的何香凝美术馆,到2005年成立的OCAT,再到2012年建立布局全国的OCAT馆群和分展区,华侨城和当代艺术的关系联系得更加的紧密。正是通过对于艺术机构的资助和对艺术项目的支持,华侨城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努力探索具有华侨城模式的当代艺术发展机制。


本期话题聚焦从以下展开:

《OCAT馆群寄语:坚持走下去,在艺术史上留下我们的身影》

重申对严肃的学术态度的坚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15年前,OCAT是这样创立的》

访谈中,何香凝美术馆前常务副馆长乐正维回顾了15年前OCAT是怎样创立的,把我们带回到当年那个“确定请黄专老师做OCAT的学术主持”的“决定性”时刻。


《当代逐渐成史:从OCAT到OCAT研究中心》

回过头来审视OCAT走过的这十几年,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郭伟其总结道,或许过十年后回头再看,我们还能够在更大的背景下看到一条全新的线索;并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国内外同行一起合作,将这一充满实验精神的事业坚持下去。OCAT从一个关注当代艺术史的机构,而今也逐渐成为记忆的一部分,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


《OCAT与中国当代艺术伴行的15年》

旅居日本,现为东京草间弥生美术馆策展人的杭亦舒,长期关注OCAT,她认为如今“当代艺术”已经作为一种被广泛认知的艺术门类存在于许多人的脑海中,这都是因为有了OCAT这样的机构长年努力打下的基础。


艺术生产的知识系统——历史与理论的视角》

基于对OCAT实践的持续观察和研究,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策展人和评论家鲁明军通过不同案例的深入分析,将“展览—研讨—出版”这个共生结构作为对“策展人时代终结论”的一个回应,揭示这一模式具有不断激活展览方式及其运作机制的空间和潜力。


《引领、沉淀、坚持——OCAT的探索与实践》

OCAT深圳馆副馆长方立华回溯了OCAT创始人黄专教授的理念和学术主张,以及一直以来OCAT在探索立足于中国本土当代艺术运行机制上的努力和实践;OCAT深圳总馆前馆长栾倩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述了赞助当代艺术给企业带来了观念上的改变。


欢迎继续关注“话题聚焦”专题其他文章的摘录发布......



《那些与OCAT有关的记忆》

OCAT15岁啦!无论您身在哪个城市,只要有与OCAT的记忆与故事,都欢迎参加到此次“2005-2020那些与OCAT有关的记忆”征集活动中来。来自您的一言一语将作为送给OCAT的礼物,以微小的鼓励支撑艺术的信仰,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OCAT深圳馆”留下您的故事。


作为“OCAT15周年特别系列”,OCAT特别邀请了老友记漫画师“还没登月的Ray”创作了一组漫画作品,请跟随“O Cat”步伐一起走进“2005—2020—未来”的OCAT!


Copyright © 2020 by 还没登月的Ray & OCAT



《另类空间的价值——

孟岩、刘晓都谈OCAT及OCT-LOFT的改造》

本期“园区录”因应OCAT15周年,带领读者回顾那个开创性的时刻,也试图解答很多读者的疑问:到底OCAT和OCT-LOFT之间是什么关系?时至今日,仍有艺术类媒体及不少访客将OCAT这个名称指代整个园区,作为艺术之旅的一个目的地。在上述机构、园区的各自表述的材料基础上,结合两位见证者建筑师孟岩和刘晓都的采访以及策展人史建对园区的研究等材料,我们了解到这样一段足以记载进入深圳文化艺术史册的历史。


OCAT室内空间

建筑设计:URBANUS都市实践©URBANUS




此外,在“设计档案”栏目文章《设计里的秘密,从“无风格”到“双月”》中,“最好的设计师”王序谈到为黄专及OCAT工作十余年间的小故事,分享OCAT出版物与OCAT15周年设计的秘密。

我们用“四不像”来形容OCAT的出版物,因为它们往往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史论著,也不是简单的作品图录,既不是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堆砌,更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众读物。“阅读”栏目文章《“历史是一种捕捉”——黄专谈OCAT出版》是根据访谈内容编选的OCAT创始人黄专先生关于OCAT出版的重要论述,供读者进一步了解OCAT在出版上对“当代何以成史”的思考。



主办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编辑 | 董超媚、白榆,特邀撰稿:郭伟其、杭亦舒、鲁明军

鸣谢 | 刘阳、刘诗羽、武月钦、邢志颖、唐玮临、丁冠军、李晓瑜、吴雅琼、石靖、李焕




本期杂志围绕OCAT 15周年展开,并对其过往及当下工作进行了梳理与介绍,因而,在视觉概念上我们选取“聚焦”一词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借用王序设计的15周年活动标识“双月”的基本形态 —— 圆及其组合,尝试重新设计出一套独特的形式语言。以圆为外轮廓,文字为内容物,瞬间的定格“照射”,最终演化为多样的画面。正如黄专教授曾说“历史是一种捕捉”,期待这种图形与文字的组合亦能将这些珍贵的采集与探讨捕获于观者之中。


 @LOFT x another design 



关于OCAT

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创立于2005年,2012年4月正式登记独立为非营利性美术馆,并构建了布局全国的“当代艺术馆群”。它是由中央企业华侨城集团赞助的新型艺术机构。馆群总部设在深圳,目前已建成的包括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 OCAT上海馆、OCAT西安馆、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

OCAT以独立性、专业性、公益性为宗旨,以综合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当代艺术互动为目的,通过展览、学术研究、交流、教育、出版和工作室等项目,力图建立起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当代艺术的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在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民间艺术机构。

OCAT以当代视觉艺术的研究与展示为主体,辐射实验戏剧、音乐、影视、设计、建筑等综合艺术领域,整合国际国内各种当代艺术资源和多层面的艺术交流活动。它尤其强调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史的研究和与国际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界的学术交流,通过保持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广泛交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与制度建设。OCAT希望成为中国独立艺术的代名词。


免费杂志领取通道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城区内部分区域

华侨城集团公司本部一楼前台、华侨城汉唐大厦大堂前台、华侨城创意园E5栋一楼(星巴克咖啡馆北门)展架、华侨城创意园E6栋宣传走廊展架、华侨城创意园F1栋通道(高文安面馆对面)展架、华侨城大酒店大堂、威尼斯酒店大堂、欢乐海岸蓝楹湾酒店、欢乐海岸蓝汐酒店、何香凝美术馆前台、华美术馆前台。


➤官方微信号免费赠阅

step1:关注华侨城创意园官方微信

step2:转发本条微信于朋友圈并截图

step3:留言发送你认为园区最美的一景照片或对于我们杂志的建议,与朋友圈截图一起发送到微信后台

仅需3步,就将有机会获赠本期杂志!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喔~

记得留下联系方式:姓名+年龄+职业+联系方式+详细邮寄地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