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夏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临海

临海发布 2022-05-18


“青雁计划”是临海市委组织部、团市委针对临海市在外青年人才设计打造的一个人才回归项目,通过建立人才联络群,设立人才联络站,聘请人才联络员,筹备组建临海市在外大学生青年联合会等形式,增进沟通与了解,发布政策资讯,在寒暑期期间举办各类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和创业创新论坛,进一步营造关注家乡发展、服务家乡发展的氛围。


今年的夏天

属于临海最热闹活泼的日子

与这群青年相关

8月中旬

2020「青雁计划」暑期实践团正式结业~

火热的八月,临海团市委面向临海市在外大学生招募成立2020「青雁计划」暑期实践团,六组活力满满的大学生实践者以一周的时间完成了六个与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热点、民生、经济等方面息息相关的社会实践主题。



每一年,留在这片土地上的思考和实践行动,都将推着大家不断往前时,不忘回望家乡。六组成果将陆续通过线上的形式向更多公众呈现,以下是成果简要汇总展示,更多精彩内容,迟些见!



001.



大朋友de

手机复习手册


「俊男与美女们」组



👆向上滑动-查看实践小组的更多过程


“近年来,台州市老年人口持续快速增长,老龄化日益明显。根据2019年10月的数据显示,目前台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25万,老年化率20.66%,也就是每五个台州人就有一个老年人。


但大多数同龄人和我们一样,并没有注意到长辈们正在老去。因此我们选择年轻人最熟悉的智能手机为媒介,通过了解老人和智能手机的故事,探索年轻人、老人与智能手机之间的联系;我们希望通过帮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丰富老人的生活,加强他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我们在线上咨询了110位年轻人关于“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经历和看法。发现88.2%的年轻人都表示愿意教过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其中,81.8%的年轻人都曾教过自己身边的老人使用手机。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反映97%的老人都有记不住的情况,只有11%的老人是真的不愿意学习智能手机的。



我们在紫阳街、崇和门、东湖公园、中心菜市场等老人们常出没的场地询问了30位老人对使用智能手机的态度、使用习惯以及遇到的问题。我们发现86.6%的老人并不是不想学习使用智能机,而是因为记性差、眼睛看不清楚等现实原因,对“繁琐”的使用过程产生抗拒。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制作了一份老人可以独立使用的“智能手机复习指南”,当老人忘记操作的时候,可以对照着复习。



希望这份手册可以在老人与年轻人之间,以及老人与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也希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和我们一起,带老人感受新科技带来的便利。”


*俊男与美女们组

共创官:夏丹荔

成员:于萌、许咪、虞舒期、陈明慧、王潇宇


*更多关于「大朋友的手机复习手册」迟些见!



002.


垃圾都去哪儿了


「拉风青年」组



向上滑动-查看实践小组的更多过程


“拉风”青年暑期社会实践团立足临海,扎根实践,旨在通过田野调查和城市探索,思考如何使垃圾分类更好地实施,发挥当代青年力量。


第一部分田野调查,我将行动内容分为两块——文献检索和实地走访。首先我们从国际和国内两个维度去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的前世今生,对垃圾分类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和完整的认识。



在实地走访过程中,我们先从源头上深入社区、街道,了解当下临海市垃圾分类的现状,以及各类人群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我们和联运环境集团临海辖区丰经理、汛桥镇葛镇长了解到,通过科技产品加持,目前临海市垃圾分类已有突破性进展,在垃圾处理方面,我们和浙江伟明能源有限公司的尤主任了解到,目前临海大部分经过分类后的垃圾将通过焚烧处理二次利用发电,三期建设工程正在进行中。



通过前期扎实的田野调查,我们再思考如何能让城市青年接受垃圾分类理念。通过拍摄并揣摩了临海各型各色的垃圾回收车,将它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奋战在垃圾分类第一线的拟人化,增加趣味性;我们还绘制了临海市的垃圾分类点、集中回收点的地图详解;最后,我们将垃圾和美食做了一个艺术拼盘,以此传达“垃圾用在正确的地方就是可利用的资源”。通过新潮的展示形式,传达当代青年态度、展示当代青年力量。


最后,我们制作了一期特别版的主题团课,将垃圾分类小知识结合应用。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新时代“四有青年”,“拉风”青年暑期社会实践团将为打造临海文明城市不断增砖添瓦!


*拉风青年组

共创官:王婧雯

成员:李佳辉、郑志乐、蒋梦波、袁可怡、李昌洲


*更多关于「垃圾去哪儿」的故事迟些见!




003.


临海“需佛”-           

大富翁地图

「灵感富翁」组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实践过程


  

  “临海啊,临海是个「需佛」的小城。”


对于「需佛」,一千个临海人能给出一千种不同的定义。个体的「需佛」或许微小,但个体集合而成的不同群体,产生了城市大范围内的舒适。



回归小城生活,我们放慢了脚步。在这里,舒适的力量感不在于“我有多少方式去舒适”,而在于“我能从他人的舒适中学到什么”,去发现一些未曾关注过的城市状态:

老年人平和心态引导下的规律生活,年轻人忙里偷闲的惬意瞬间,小朋友简单而无厘头的大笑开怀……



不同是我们好奇心的开端,而体验是建立人与人、人与城市链接的唯一途径。


于是我们选择以「体验式的游戏」为切入点,收集城市里形形色色的舒适方式,设计出一套大富翁游戏盘与体验卡。







通过这场游戏,我们期待人们打破群体间筑起的墙,与平凡的日常来一场面对面的交流,感受相同的空间里不同的空气。这或许会让你发现,偶尔向不同的生活方式看齐,也是件幸福的事情。



*灵感富翁组

共创官:潘晓慧

成员:段瑞婷、张思翼、王旭宁、陈毓馨、林羽涵


*更多关于「临海“需佛”指南」的玩法迟些见!





004.


牌面-招牌改造计划

「成群结队」组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实践过程


这是一个关于招牌改造的项目,对象是小店铺。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家店铺,了解需求,定制招牌,希望为城市改造提供一些思路。


为期一周的实践中,我们实地走访了近20家店铺,包括小吃店、二手书店、维修店等涵盖各个行业的店铺。这类店铺老板往往技术过硬,赞誉颇丰。但是店面往往只有一块红底黄字的招牌,较为千篇一律。



使用这类招牌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商家无意在招牌上花费心思,基本采用打印店的统一模板;一些小本生意的商家,没有本钱花钱请设计,因此也是简单了事;一些老字号则因为不需要招牌,客户往往认人不认牌。除此之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店铺则是受限于城市规划的统一需求,不能对招牌做过大的改动。经济、城市规划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这些招牌的产生。



在了解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对招牌的定义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拓展。首先,招牌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店铺产品、口碑、老板的手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看不见的“招牌”。因此我们在改造实体招牌的同时,对店铺历史,老板故事进行挖掘,展现并强化看不见的“招牌”。



除此之外,我们也制作了一套卡牌。以“临海江湖”为主题,以店铺老板为原型塑造了一批卡通形象。我们希望通过武侠故事的形式,展现各个店铺及老板的特点,以诙谐幽默的形式,进一步强化临海本地店铺的虚拟“招牌”。


作为求学在外的大学生,我们在这个夏天齐聚临海。挖掘店铺故事,实体改造招牌,我们希望通过“实体招牌”+“虚拟招牌”复合形式,达到1+1>2的效果。



我们真切地希望,那些细碎的、温柔的、沉默的、珍贵的东西可以被找到,我们尽己所能,寻觅、摘取、解构、重塑,想要让他们重新焕发光彩,照亮你我,照亮临海这座古城的每一个人。


你准备好被照亮了吗?


*成群结队组

共创官:郝建国

成员:戈培朦、吕耀挺、叶倍、洪灵慧、颜丹阳


*更多关于「临海江湖-牌面改造」的玩法迟些见!





005.



地摊何去何从


「发家致富第一队」组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实践过程


2020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各个行业都在逐渐复工复产鲜活的地摊经济正以门槛低、成本少、经营灵活等特有优势焕发出勃勃生机。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息,也是对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挑战。临海在正处于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地摊经济又将如何发展呢?



在五天的前期调研和后期实践中,在临海两水夜市、大田和沿江三者中,选取两水作为调研点,对周边的摊主进行深度采访,了解摊主们的基础诉求以及摆摊日常情况。并通过管理夜市的相关单位了解与之对应的政策法规,寻找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后期通过创意性的实践,用地摊经济最原始的“以物换物”方式,在两水夜市现场以摊主的一杯草糊与其他摊主进行“交换”,用另一个切面认识大家。最后交换地非常顺利。我们也通过在灵湖“摆摊”,以故事交换故事的方式,了解大家对“地摊经济”的认识。



从一个大命题到具体实践落地,地摊经济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并不是今年突然爆火的事件,而是一直存在的一种经济方式。以此为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希望可以在政府政策的配合和管理之下,给城市带来一丝生活的烟火气。



*发家致富第一队组

共创官:胡瑶婷

成员:高思恩、泮美琳、蔡天宇、熊安琪、程雅璐


*更多关于「临海地摊经济」的内容迟些见!




006.


菜市场的人间烟火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实践过程


菜,作为民以食为天的国家而言,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每当社会性突发事件发生,比如今年疫情,因菜场接二连三地波折,但市场的菜价,菜品以及库存等等,往往都是民生关注焦点。



而菜贩,作为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取的部分,他们在城市里的日常轨迹,为社会普通民众带来了诸多便利。当青年踏入菜场,开始寻找菜贩这个他们并不太熟悉却又息息相关的职业,与他们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可探究关系;在日常的经历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参与的实践小组通过深入到菜场,通过观察、采访,对不同的菜贩老板进行故事采写,并制作成“人间菜场故事录”。



在对菜贩有了深刻了解之后,对不同的摊贩和品种进行人设招牌设计,以达到故事吸引消费者的目的。让更多人能通过菜/菜贩增加对菜贩和生活的认知。



*新菜贩体验组

共创官:田丰源

成员:王璟琦、王容诚、吴尘、陈蓓婕、杜沁媛、李应龙


*更多关于「人间烟火录」的故事迟些见!




结业当天,30位临海籍青年大学生围聚一堂,开展成果汇报。从前期的项目讨论,到小组分工和执行,最终呈现出成熟的实践成果,每一个主题都有着足够多的意义和诚意。在此,暑期实践团成员顺利结业!



一周的时间很短,三十个素不相识的大学生因为相似的心情走到一起,起早贪黑混迹在临海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自己的答案,认识一个更深入的家乡。同时也拉近了自己与临海的心理距离,哪怕去乡千里万里,这五天实践里收获的点滴,都将成为充盈饱满的回忆。


结业快乐!



写在后面

大家对此次暑期实践说的话:


左右滑动查看






 



来  源:临海青年

编  辑:汪璐霞

监  制:牟再

大家都在看


公示丨7位临海人登上这份省级名单

属于临海的表情包闪亮登场,用它!用它!用它!

临海的诗和远方来了!许佳琪-我为家乡打call

ZSBL初女组总决赛圆满落幕 | 骄傲吧!回浦实验中学女篮



为咱大临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