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在这里,看见“创新临海”
这个夏天,临海科创领域大事件频发、好消息不断:华海药业子公司华奥泰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靶向CD39/CD73双特异性抗体获批准进入临床;浙东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成功摘地,勘测施工已经启动;台州湾青年创新港项目主体结构全面结顶,外来青年人才的“新家”已成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巨浪,正以强劲之势掀起创新变革。作为民营经济大市,临海积极拥抱科创浪潮、抢跑创新赛道,为打造企业创新先行地、人才价值实现地提供县域样板。拥抱“创新浪潮”1998年,第一辆吉利豪情汽车在临海下线,开创了我国民营企业制造汽车的先河;2004年,伟星集团成为国内纽扣、拉链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2007年,华海药业成为中国首家通过美国FDA认证,并获得首个ANDA文号的制药企业……这些都揭示着,临海是一座具有首创精神的城市。创新,也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词。目前,临海已涌现2家单项冠军企业、5家隐形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31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58家,均位居台州前列。四兄绳业就是从植物纤维手工制绳起步,一路做到化纤绳索制造行业的“隐形冠军”。这个头衔,含金量十足,生产了国内真正意义上第一根自主研发生产的海洋工程缆绳,打破了欧美国家在深水系泊领域的长期垄断。“我们每年将营收的5%用于科研,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纤维缆绳研发中心,累计拥有发明专利等56项。”四兄绳业总经理李茂巨说,“前不久,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完成海上安装,4条国产化聚酯缆均由我们提供。”科研投入,既要企业着眼长远的战略眼光,也需政府部门提供精准高效的政策支撑。“我们始终坚持科创首位战略,搭建了‘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实施多元创新激励政策,与税务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形成联动,确保政策贯穿企业创新全生命周期。近三年累计兑现研发补助1.87亿元。”临海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姚鸣说。打造“创新磁场”日前,航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院的技术团队正在研究“高污染医药废盐快速熔融解毒及玻璃化处置关键技术”课题,该技术将通过工业废盐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为医药产业提供高端低碳技术支撑。一个科研项目、一批创新人才,就能推动一个产业的革新发展。对此,中浮新材料总经理黄辉深有体会。“在临海市科技局的帮助下,我们成功对接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大学,建立全海深浮力材料研发中心、博士创新站等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终于实现国产替代。”近年来,临海通过打造“科创飞地”,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等,助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已推动400多家企业与27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促成院士合作项目7个。“一方面,我们通过建设台州湾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基地等十大产业平台,着力构筑产业高地,另一方面,积极融入全省科技大走廊和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推进灵江科创廊道建设,加快建设廊道‘首聚地’人才科创平台,上半年已成功落地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2个。”临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海波介绍,近3年,临海新增博士140人,引育高技能人才1.2万人。打响“抢新之战”7月1日,瑞博(台州)创新药定制研发创新基地正式投产启用;7月31日,美华鼎昌高端制剂项目完成签约;8月8日,璎黎药业临海创新药产业化基地正式开工……从原料药的市场开拓到制剂的全球布局,再到创新药、生物药的转型升级,临海现代医药产业走出了“步步向新”的发展路径。放眼全域,“求新”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共识。近三年,临海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50%,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6%。今年1月至7月,临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5.5%;科创强基重大项目投资额2.34亿元,完成率达155.8%,居全省首位。随着各地纷纷布局新兴产业,临海也早有谋划,组建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剂(医疗器械)等产业链招商专班,成功落地智能驾驶关键传感器及系统产业化项目制造基地、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积极加入“抢新”之战。当前,临海又瞄准全球氢能源加速发展的趋势,抢先布局氢能产业发展赛道,现已谋划氢能产业扶持政策,组建氢能产业成长基金,筹建氢能研究院。“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对接了山东能源研究院、浙大氢能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现已落地台州湾绿色能源气体岛、Elcogen氢能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C)及高端装备等多个氢能项目。”姚鸣介绍。欢迎关注“临海发布”在这里了解党委政府权威声音,民生政策权威解读热点难点权威消息,公共信息权威发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