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村BA”只姓“村”!白水洋:探寻村赛长青“最优解” |《台州日报》头版头条关注

临海发布
2024-09-03


我们的‘村BA’,根基在基层,赛事的运行设计以村民为主角,依靠情感联结和球场规则作支撑。”临海市白水洋镇党委书记程卫国说。


末伏,暑气未消,尽管如此,仍有球迷和观众从四面八方涌来,热血躁动的身影将镇里各个篮球场围得水泄不通……这是8月15日傍晚,记者在白水洋镇看到的场景。


近年,如节日般热闹的“村BA”覆盖面已越来越广、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全省各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白水洋镇作为台州最早发起“村BA”的乡镇,以大众喜爱的篮球运动为触点,点亮了小城镇,也创造了网络传播的流量奇观——



以该镇刚落幕的第八届“家联杯”乡村篮球赛为例,历时20天,20支队伍,57场比赛,近300名球员参加,现场观赛人数超6万人次,网络直播观众达348.7万人次,抖音“白水洋村BA”话题流量1.4亿。


一场乡土体育赛事,为何能保持这样长久且旺盛的生命力?“热话题”背后,“冷思考”必不能缺位,且看该镇如何探寻村赛长青的“最优解”。




“家”的味道最温暖

“晚上看比赛去吗?”

“当然,一起走着!”

这是白水洋进入“村BA”赛季时,反复上演的高频次对话。每晚,离比赛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双楼村球场的四面看台上就坐满了拖家带口、组团观赛的“围观群众”。

今年首场揭幕战上,露天球场突降大雨,却没有浇灭村民们对“家门口赛事”的热情。场地转换至室内,大家匆匆赶回家换身衣裤,拎上蒲扇、板凳、矿泉水,又兴冲冲向着球场汇集。

球场很“挤”,热乎乎的“人气儿”,从哪里来?

2017年,该镇首届篮球赛在斋坦村举行时,还未有“村BA”的说法。之后,这一群众性文体活动越来越火,从背景来看,有两个大前提:一是素质教育普及后乡村青年体育素养提升,打球青年增多。二是村民物质富裕后精神需求觉醒。

“球赛究竟为谁而办?答案呼之欲出。这意味着,比赛的主角始终应是球员和村民,其他一切都是附加的。”白水洋镇党委委员赵平波说,球赛好比“家烧菜”,摆盘未必精美,却百吃不厌。在白水洋,看“家人”打球,哪怕没有翻新的花样和高超的技术,老百姓都不会厌,而这也是人气的奥秘。

作为白水洋“村BA”发展的深度参与者,临海市文广旅体局体育科工作人员宋海兵同样谈到,办赛的初衷,就是希望调动有限的资源,组织群众喜闻乐见且能广泛参与的基层体育活动。

今年夏天,另外一群“家人”也领略到了白水洋篮球所迸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2024“古城之夏”两地青少年篮球精英赛总决赛慕名“登陆”白水洋“村BA”现场(临海小学对阵高雄华阳),其中有不少教练、球员是首次来台州参加比赛。

“狂欢之下,我们要做的是把‘家’的味道永远传递下去,这正是‘村BA’的独特之处。”程卫国说。



村的底色不能变

当一句“City不City”成为时下最in的网络打卡梗,白水洋“村BA”依旧很country(乡村)。

文化的繁荣,需要城市里的大剧场,更需要乡村里的小戏台。

随着终场哨响,今年的冠军队伍诞生,并牵走了他们的奖品——白水洋的“羊”。

产于当地的翠冠梨、水蜜桃、生态大米……历届白水洋“村BA”的奖品就如比赛本身,扎根于此、茁壮成长。

情感联结虽在扩大,但“村”的底色始终不变。

“‘村BA’只姓‘村’,因此我们的球员必须和地方有关系。” 赵平波说,只有白水洋人和在白水洋工作的人才能参赛,其身份由镇篮球协会联合当地派出所验证,严禁招募“外援”“枪手”。今年,为满足镇外球员来白水洋打球的“渴望”,组委会首度允许村里的女婿、外孙加入,但一支球队不得超过两名。

20岁的占耀鑫,是今年加入乐安队的“新鲜血液”。拿着印有自己名字和号码的球衣,他笑着感叹:“这个身份拿得不容易,要好好珍惜。”

对此,乐安队负责人蔡双龙介绍,考虑到当下年轻人及父辈因就学、就业、买房导致户口迁徙的实际情况,“白水洋人”的界定以爷爷辈为准。占耀鑫祖籍白水洋,但由于年代久远,派出所已查询不到他爷爷的户籍证明。口说无凭,必须有权威的材料验明真身。在村支部书记和村老党员的帮助下,占耀鑫和家人苦苦翻阅族谱,终于查到了祖籍白水洋的有力佐证,通过了资格审查。

球员水平未必高,但“叔伯兄弟”之间都能比得尽兴、玩得过瘾,已成为白水洋“村BA”源源不断的活力和信心。

“我们鼓励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村庄联合组队。”赵平波说,原有些偏远、高山的村没参与组队,如该镇原龙泉乡一带地处山区,村民大多外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组建龙泉队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能缺了那一块!”,镇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同是龙泉人,也是白水洋篮球协会发起人之一的洪昌波老师。洪老师一边以乡亲身份寻亲访友,一边以体育老师身份搜寻学生圈,竟真的在今年比赛前成功组建出一支村队。

白天各自忙于工作,晚上集合训练、比赛,这支新组的球队在磨合中越战越勇,打出了精气神。领队裘国强喊出了大家的心声:“明年,我们还要再来!”透过村“BA”,白水洋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团结向前冲的精神头更足了。



规则要细,规矩要严
这台荷尔蒙激烈碰撞的晚会,白水洋特别注重两个字:规矩。

在“村BA”逐渐走向娱乐化、产业化的当下,白水洋却始终心无旁骛专注赛事本身,持续完善赛事规则,培育赛事相关人才。小镇的资源有限,客观条件下,也确实更需专注比赛的内核。

球员注册制,使每个球员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甲乙分级制,保证同级之间水平相对均衡,提高了各队参与积极性;若是有球员或队伍坏了规矩,则会结结实实面临禁赛的处罚……

风物长宜放眼量,始于2017年的白水洋“村BA”,从一开始就刹住了“潜规则”,每年都在完善规则和赛制,尽可能消除“明规矩”的模糊地带,填补规章制度的空白点、薄弱点,让比赛在赛制中有序运行,着力营造热烈、和谐的比赛氛围。

“今年赛前,我们从实际出发,新增了领队、教练谈话制度,再次严明球场纪律。”赵平波说。

据介绍,在赛场上,有些教练和裁判的交涉过程稍显激动,这在正规赛事中是教练借此对裁判施压,维护自身权益的常见战术。但在“村BA”里,却“水土不服”。“因为我们的球迷没那么专业,这种专业的操作手法,农村观众可能以为裁判真的乱吹哨,现场情绪易被煽动。”

而为了鼓励乡村体育人才的发掘,同时保护人才与村庄间的粘性,避免不可控的争夺,该镇开始实行“专属球员制”。即新人被发现的第一年将效力于发掘人所在队伍,第二年起户籍村队伍才可主张球员优先权,清晰明确的规则直击痛点。

在宋海兵看来,刚性的规则约束下,球场上不和谐的声音越来越小,白水洋的乡风更加和睦。“以前去其他村打球,曾遭到村民呵斥,觉得占用了地方。现在他们主动当起了志愿者,用‘当好东道主’的精神为联赛服务。”这样的转变,深深触动了宋海兵,也更让他看到了办好基层体育事业的意义。

年年相约的赛事,让白水洋培养出了大批裁判员、技术台工作人员和党员志愿者。在赵平波看来,“这些人才储备,就是我们办赛的底气所在。”

8届球赛,有争吵无争斗,只打球不打架。白水洋篮球联赛相关制度和规则,为我市乡村体育赛事提供了宝贵经验。当潮水退去,“村BA”能走多远?经验可被复制,竞争优势如何长存?白水洋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





欢迎关注“临海发布”
在这里了解
党委政府权威声音,民生政策权威解读
热点难点权威消息,公共信息权威发布





编   辑:汪璐霞

一   审:周昱吟

二   审:牟   再

三   审:林大岳来   源:台州日报大家都在看

人数10000+!公开招考!全省首本!临海颁发的这张“身份证”不简单临海华海药业:立足中国,卖遍全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临海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