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年轻人不要学林黛玉


1893年12月26日

有一个伟人生于湖南湘江

有一首歌曲响彻浏阳河上

有一种智慧是毛泽东思想

有一种怀念国人终身难忘

他是革命家,是战士

是诗人,是领袖

他带领中华儿女

推翻三座大山,当家做主

他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屹立于世界东方

不曾忘,他讲得最震撼的一句话

中国人站起来了

不曾忘,他讲得最朴实的一句话

为人民服务

不曾忘,他讲得最感恩的一句话

人民万岁

今天是2017年12月26日

毛泽东诞辰124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毛泽东生活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无数同胞被侵略者屠戮,无数个家庭分崩离析的动荡时代。


中国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图存,渴求剌破黑暗的真理之光。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无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出门求学时在他父亲的帐本上提的诗词。


1954年,毛主席在北京郊区农村。


毛泽东在村里小学的时候,曾带三份饭。那时一起上学的同学,有些饭也吃不上,毛泽东就主动把自己的饭分给同学吃。回家后狂吃一通,他母亲觉得奇怪,就问,你上学带的饭也不少,怎么好像没吃一样。毛泽东悄悄告诉母亲说,有的同学没饭吃,分给同学吃了。毛泽东一生同情支持弱者,任何时候,他都站在贫苦大众一边。


而毛泽东精彩的童年,求学的少年,立志的青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这位出身普通农家、“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实现了突围。这绝非时代所然,更非天分所致,而是他后天不断努力,以一颗远大的志向成就理想抱负。也许能够给更多家庭出身不好的人们更多的动力吧。


1954年,毛主席在杭州。


亦求学、亦从军,我们每个人都是打点行囊,带着兴奋与忐忑,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或是大山深处的座座营盘。从此远离亲人朋友家乡,从此单枪匹马独闯天涯,从此苦练本领要直面各种危险和挑战,不畏困苦,不惧艰辛。


踏上那列远离家乡、奔向军营的列车的那个时刻,是我们人生当中的重大时刻,可是当时的我们却身处之、不自知,日后回望,不禁感慨万千。


无论日后面临何种境遇,一定不要忘记当初那个年少的自己,一定不要辜负那个充满斗志和激情的自己。这叫不忘初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共产党红四军收到中共中央的 “二月来信”后,毛泽东给林彪的回复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之所以有这样的论断,是因为他看到了他人所未能看到的东西,历史后来的发展证明了主席的远见卓识。

从此,这8个字口口相传,人尽皆知。

195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毛主席创作《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人说,透过这首词,当时毛泽东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向全世界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和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


这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当时来看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雄心;在今日来看,可以视作一位领袖、一位革命老前辈对后人的鼓励与祝福


1954年,毛主席在杭州。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毛泽东1957年在莫斯科对中国青年留学生们说的这句话,对整整一代的中国人来说,都拥有过感同身受的共鸣,产生过巨大深远的影响。


这是毛泽东浓浓的情感底色——在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他偏爱小人物;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他偏爱青年人。



“如果我们不向小将学习,我们就要完蛋了”


1955年,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致开幕词。


毛泽东钟情于未来,所以钟情于青年。对于青年的人生,他特别偏好和推崇一个“气”字:志气、热气、生气、豪气、朝气……这些词汇,诠释着他对青年人生命活力的深情赞美,也诠释着他对青年人进取精神的热切期待。


在未来社会的构想和建设中,一心要探索一条新路的毛泽东,常常呼吁要破除迷信,反对墨守成规,希望人们不要信守教条,不要惧怕权威。青年人,似乎特别应该而且最有可能按他的这个期望去做。


1958年,毛主席八大二次会议上。


在1958年3月的成都中央工作会议上,他一口气讲了29个古今中外青年才俊的事迹。这当中,有29岁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有14岁参加隋末农民起义的白袍小将罗成;有率劣势之兵抗击曹操几十万人马,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的周瑜和诸葛亮;还有30出头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更有在16岁就发明棉纺细纱先进工作法的挡车工、全国劳动模范郝建秀


青年人中为什么容易出现这些“英俊天才”?毛泽东说:“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命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如果党再对他们加以鼓励,不怕失败,不泼冷水,承认世界主要是他们的,那就会有很多的发明创造。”


1959年,毛主席与故乡韶山学校的师生们在一起。


1965年1月,毛泽东读到乒乓球世界冠军徐寅生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的讲话稿,立刻批示“再加印发,广为宣传”,并要求出席中央工作会议的领导干部们都仔细阅读。

他说:“这是小将们向我们这一大批老将挑战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一点什么吗?”“如果我们不向小将学习,我们就要完蛋了。”


如此言之凿凿,情意切切,毛泽东是要提倡一种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和创造精神;如此言之凿凿,情意切切,毛泽东期望着社会主义新人身上散发出大胆进取、昂扬奋斗的人格气象。


年轻人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


1959年,毛主席在故乡韶山。


1961年,毛泽东还写有另一首题照诗,更为鲜明通脱地豪举出新一代中华儿女应有的“奇志”。与前一首题照诗不同的是,诗人吟咏的对象是一位英姿勃勃的女民兵。


当时,国际形势比较紧张,中央号召大办民兵师。毛泽东的机要员小李也参加了中南海里的民兵组织,在一次休息时拍了一张扛枪的照片。1961年2月,小李送一沓文件到菊香书屋给毛泽东时,毛泽东突然问她是不是参加了民兵,她说参加了。为了让毛泽东相信她还参加了训练,便拿出这张照片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端详一阵,说了句“好英雄的模样”,便在办公桌上拿起一本看过的地质常识书,翻到有半页空白的地方,提笔挥写——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即兴写完这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后,毛泽东又对小李说:你们年轻人就是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


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


中华儿女应有的“奇志”,在战争年代,是“万里赴戎机”,是“妻子送郎上战场”。在和平年代,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总之,是时刻准备着,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不屈不挠地去拼搏,去奋斗。


一张小照,为什么能激起诗人的奇情异趣?因为毛泽东和“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民兵们,有平等的心情,有同等的抱负和志向--他青年时代,不也曾高喊过立奇志、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吗?


穆桂英和女民兵,历史和现实,在诗人毛泽东的视野里,就这样奇妙地交融在了一起。

1959年,毛主席与首都军民一起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



心里装着整个国家和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那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同志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这些物品不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收拾的,他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逝世隔了26年,毛主席是在怎样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儿子的这些衣物珍藏在身边的?

1960年,毛主席在视察途中。


历史总是有太多令人心碎的巧合。当毛泽东悄悄藏起对儿子的思念时,他不知道的是几十年前,他的妻子杨开慧,也把对丈夫的牵挂,藏在了老家房子的砖缝里。

在毛泽东1927年告别妻子之后,由于书信不通,独自抚养3个孩子的杨开慧,把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写成文字:“……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1959年,毛泽东终于回到故乡。在失去了妻子杨开慧、大弟毛泽民、二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长子毛岸英、侄儿毛楚雄的故乡,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篇《到韶山》: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含鄱口小憩。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

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毛主席来的时候,这个国家满目疮痍;

毛主席走的时候,

这个国家在解决了“挨打”问题之后,正朝着国泰民安砥砺前行

今日之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

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我们在赞叹今日之中国的伟大成就时

更加不能忘了毛主席

今天,我们迎来了毛主席诞辰124周年

让我们懂他、想念他、为他转!发!



热点回顾:


1.23岁的她为救受伤的丹顶鹤,陷进了沼泽,再没上来过……

2.“南方人不懂系列”又双叒来了:你们东北人居然在地上晒饺子?!?

3.2017年度最搞笑新闻出炉,生活果然处处是段子!

4.降旗与升旗 | 18年前这一刻,多少中国人热泪盈眶!

5.《芳华》:人为什么要善良,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素材来源 | 共青团中央、三剑客、说人解事

编       辑 | 虞丹丹

 责任编辑 | 杨宇豪 李雅君 


按个再走啦~让正能量菌满血复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