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徽因的建筑之路【A963第815期】

2015-12-21 A963设计网

点上方中华室内设计网,订阅关注A963微刊


她几乎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出众的才,倾城的貌。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 她就是林徽因。


<赴美留学>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赴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School of Fine Art)。当时宾大美术学院下设:建筑系、景观系、美术系和音乐系。建筑系不招女生,但其他系的女生可以选建筑学的课程。所以,林徽因只能在美术系注册,但选修了建筑学的课程。


<林徽因设计东北大学校徽>

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学良先生曾经设奖金公开招标学校校标,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女士的“白山黑水”图案中标。“白山兮黑水兮”指的是长白山与黑龙江,其意为东北。校徽标志正上方镌刻着“东北大学”四个古体字,四字中间的图案是中国八卦中的“艮卦”简图,“艮卦”指的是东北方向。标志中两个动物造型分别是狼和熊,用来比喻当时东北形势的危机。标志中间“知行合一”是东北大学的校训,一直沿用至今。此标志造型古朴、典雅不矫揉造作,至今仍有许多可取之处。

<创建建筑系>
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创建东北大学建筑系。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教学体系继承了宾大的体系,“所有设备,悉仿美国费城本雪文尼亚大学建筑科”。梁启超和林徽因在东北期间设计有吉林大学校舍,林徽因还设计了“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学校徽。

<林徽因梁思成结婚>
1928年春,林徽因同梁思成结婚。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与梁思成之父梁启超的友谊,使林徽因结识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两家父辈也有意他们结为连理。8月,夫妻两人偕同回国,取道欧洲蜜月,在欧洲度蜜月旅游,同时对西欧各国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准备回国。

<中国古建筑考察>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正是这些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清华大学建筑系成立>
1946年夏,清华大学建筑系正式建系,聘梁思成为系主任,林徽因为教授。但梁思成随即应美国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邀请赴美讲学和考察,建系工作实际上落在了林徽因身上,经常卧病在床的她运筹帷幄,而作为建筑系聘的第一个教师吴良镛则担起了日常行政和教学。
<设计国徽>
新中国宣告成立前夕,全国政协筹备会于1949年7月10日在各大报纸发布启事,征集国旗图案、国徽图案、国歌歌词。8月20日应征截止,所有应征作品均被否定。林徽因和她的合作者、年轻助手完成。国徽设计中许多新的构思都是林徽因首先提出,并勾画成草图的。
这是清华大学林徽因、莫宗江设计的国徽图案及1950年清华大学的国徽方案修改稿。
<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会理事>
1952年,她参加中南海怀仁堂的内部装修设计,还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翌年,她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担任《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1954年6月,她当选为北京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图为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

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组成员,设计了纪念碑底座和花环图案。在选用装饰花环的花卉品种上,林徽因最初选用木棉花,咨询花卉专家后得知木棉并非中国原产,便放弃这一构想。最后选定了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作为高贵、纯洁和坚韧的象征。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做出最完美的图案,林徽因画了数百张不同风格的草图;对笔下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都描画过几十次、上百次。
<林徽因逝世>
1954年底,林徽因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住进了医院,1955年4月1日,林徽因走完了她只有51年的人生。梁思成亲自为自己的妻子设计了墓碑,上书“建筑师林徽因”,墓碑上的石刻花圈采用了林徽因自己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浮雕图案。


中华室内设计网A963.COM——大中华室内设计第一门户网站,订阅号:A963COM是室内设计微信平台第一入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