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年代大学生:你们还记得自己开学时的模样吗?

浙江摄影出版社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1-09-30

点击上方 蓝字 ▲ 关注订阅 浙江摄影出版社



9月的校园又热闹了起来,90年代的大学生们,还记得你们当初进校园时的模样吗?


1992年,还是大一新生的赵刚,背着一台花了760元购得的理光5型机械相机,走进了大学校园。大学四年,他拍摄了300多个胶卷,记录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跨下中巴车的那一瞥怯生生的眼神、无所事事地站在暖气片上等着母亲替自己铺床的新生、暴风雪中监督同学晨跑考勤的班干部、上半身衬衣领带下半身短裤拖鞋拍简历照的毕业生、大学学费上涨后围着窗口缴费的家长、取消分配工作后人山人海的招聘会……在这些细致绵长的怀旧影像中,记忆的阀门将被打开,体验一次摄影穿越时空的魔力。






我的大学

文/摄影  赵钢


1993年9月,又到了新生入学的日子,我回想起去年入学时的经历,决定要拍摄一张能表现刚刚开始大学生活时的状态的照片。我自己在那一刻的感受是好奇、兴奋,又有一点紧张。

我把相机装上标准镜头,站在路边的台阶上,画面锁定汽车的自动门,在按下快门之前,紧盯着每一个新生下车时的神态。我接连拍摄了十几个人,捕捉到了这张照片。这名女同学在即将踏入校园开始大学生活的那一瞬间,也是我曾经历过的、记忆深刻的一瞬。

直到今天,我仍然可以长时间地注视这张照片,那个女孩的眼神,让我想起了自己,我在刚刚进入大学时的心情。


1996年,开学了,每个系的学生会干部负责组织迎接本系的新生。接新生的同学显得非常开心,显然他们很享受做这件事,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面对新同学。尤其是见到有人拍摄,喊话的声音都变大了。


1994年,很多新同学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几乎都是由家人陪同的。这位家长,很可能是一位父亲,蹲在食堂门口的大树下休息,刚刚赶到学校,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分配到哪间寝室,行李放在身边。他旁边的女生,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疲倦和疑惑,同时写在他们的脸上。


1995年,新生入学后,要完成报到手续,学校的食堂在这几天就变成了新生报到处。我赶上了大学公费教育的末班车,每年学费只是象征性的80元,我同年级的同学,已经开始有自费生了,每年的学费是2000多元。1994年以后,学费的标准越来越高,入学报到的家长要带大量的现金。家长们的表情引起了我的注意,凝重和喜悦交替出现。我背着相机大摇大摆走进收款区时,心里是忐忑的,生怕有人驱赶。好在那个时候人们会认为一个拿相机拍摄的人可能是校方指定的“记者”,并没有人对我的闯入表示质疑。


1994年,我和范小平在主教学楼旁边的杨树林看书。我拿着刚买不久的一台苏联产费德3型相机拍照,这是我在长春一家拍卖行花150元买的,相机的镜头被磨得有些花了,这使得它拍出的照片有一种朦胧感。大学生活那些悄悄溜走的日子,可能是人生中最惬意的时光。


1994年,世界杯足球赛直播,球迷们在后半夜看球,14英寸黑白电视机的电源从走廊的灯头上接出来。我对足球兴趣不大,但是为了拍照片我也可以和他们一起熬夜。


1995年,潘丹同学的文具盒。不干胶贴画从我上初中开始在校园出现,港台流行文化随着不干胶印在我们的文具盒和书本上,那是伴随我成长的深刻记忆。


1995年,长春火车站前的6路公交车站。6路汽车穿过长春市区才到我的大学所在的卫星路。


1993年,教学楼的楼梯拐角处,一个女生在读外语。晚上这里是情侣们约会的地点之一。


1995年,男生公寓六舍的盥洗室。


1996年,从九舍楼上拍摄六舍和七舍。三栋宿舍楼围成的空间是我经常活动的地方。


1993年,随身携带相机的习惯让我能捕捉到突然出现的瞬间。


1994年,很少有人能在大学四年的课堂上不打瞌睡,汪刚志算是一个。至少在我和他一起上课的日子里,他都是非常专注地听讲。墙上的那幅字与下面的情节一起出现纯属巧合,吸引我的正是这种巧合,我拍这张照片并非要评判什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说教标语的包围中,我对它们充满抗拒。


1994年,王文生老师的手指在阳光下晃动。


1993年,老教学楼,工程力学课堂。记不得老师的姓名了,只记得这位老师说话声音不大,语音几乎没有什么腔调,从上课开始到结束不停地讲,我不知道讲了什么。这门课,我几乎是自学的。课堂上的倦意应该是每个学生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吧。


1994年,迎新生晚会。我不能识别出那个女生跳的是什么舞蹈,只觉得她的腰肢很动人。闪光灯的照射下,女孩的身影仿佛变成了贴在黑暗背景前面的一张画。黑暗中那些富有时代特点的眼镜片,争相反射出点点光芒。


1994年,运动会开幕式上,学院领导在主席台上检阅学生队伍。


1994年,隔壁寝室的同学在跳“迪斯科”。


1993年,在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那个时代,大家的娱乐总是集体参与的。


1995年,蒋金波和李代万同学为准备考研加班学习。为了不打扰别人休息,他们借用了系学生会的办公室。进入大学三年级,有些同学开始为继续深造做准备,考研究生是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我们系有的同学考取了法律专业,也有的考上了文科专业。我在大三时考虑过报考摄影专业的研究生,为此还专门去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考察过。那里的老师对我在大学里拍摄的照片并没有兴趣,我也没有在那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考研的打算就此作罢。


1994年, 我上学的那几年,每到毕业离校,火车站都会上演这一幕:火车开动的一瞬,大家挥舞手臂,泪水齐下。这样的场景,再也不会出现了。




关于作者


赵钢,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92—1996年拍摄完成第一部纪实摄影作品《我的大学》。1996年开始职业摄影,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为多家杂志拍摄图片故事。2003—2005年担任《新京报》摄影记者,拍摄《北京地理》系列报道。2005—2009年在《华夏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任专职摄影师;2012年任《华夏地理》杂志特约摄影师。先后拍摄完成《故宫大修》《布达拉宫》《谁毁了我们的长城》《明朝》《景德镇》《中国蒸汽机车》《国宝山西》等30多个大型专题图片报道。2012年开始成为自由摄影师,从事摄影教学和艺术摄影创作。2015年任新浪网“拍照吧少年”大学生摄影工作坊专题纪实组导师。2015年受邀担任新浪图片“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大典评委。2016年任“雪花古建筑摄影大赛”评委。2017年被聘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摄影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任课教师。




 
 

      长按二维码购买


“摄汇万象”书系

《我的大学》

赵钢  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




READ MORE

推荐阅读


“摄汇万象”书系

(点击即可阅读)



《怒海谋生》

李颀拯  著


《107国道》

杨飞 著




 

撰文:陈一

编辑:陈一



更多阅读



| 图书推荐 |




| 近期活动 |




| 经典影像100年 |




| 手机摄影 |




| 摄影后期创作 |





长按关注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