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天书”新途径
点击上方 蓝字 ▲ 关注订阅 浙江摄影出版社
第一次读到陈明达先生的著作,是文物出版社1966年3月出版的《应县木塔》。
陈明达先生著作《应县木塔》
编者《前记》中说:“编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料性的书籍,这是初次。”
这“初次”尝试选择应县木塔作为对象,不难理解,它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的木结构高层建筑物”。而这工作由陈明达先生担当,一方面有历史的机缘,其时他担任文物出版社编审,负责审定古建筑、石窟寺两类书稿,选择应县木塔和巩县石窟寺为试点,并制订了约30个专题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计划。另一方面,则是他的学养和积累,足以对应县木塔的“修建历史、原状、建筑设计及构图、结构等四项”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陈明达先生在1932年参加中国营造学社,师从梁思成、刘敦桢先生,是刘敦桢先生的主要助手。梁、刘二先生组织调查测量应县木塔,由莫宗江先生绘成五十分之一的实测图,不幸在抗战期间严重受损,是陈明达先生在1943年重绘了二十分之一的详图,掌握了应县木塔的“实测结果,主要是各部分的尺寸做法”。1954年古代建筑修整所即根据这份详图,制作成功应县木塔的模型,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应县木塔》问世后颇为学界所重,改革开放后多次重印。后来读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此书集全国古建筑学界精英之力,历时七年,前后八稿,方告成功,陈明达先生担任本书编委,参加第三、四、六稿的修订工作,且第四稿的修改系他独力完成。我由此记住了这位建筑史学家。
1939年陈明达考察四川雅安高颐阙
浙江摄影出版社新近影印出版的《营造法式(陈明达点注本)》,让我对陈先生的学术贡献和治学方法,有了更深切的了解。
《营造法式》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建筑技术专书,是研究宋代建筑、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必读书。然而此书向称难解,因该书成于宋代,所用名词术语多为今人所生疏,以致断句通读即非易事。朱启钤先生“未尝不于书中生僻之名词、讹夺之句读,兴望洋之叹”,梁思成先生亦目之为“天书”,故营造学社曾将编纂《营造辞汇》作为重要任务。梁思成先生在掌握大量古建筑实测数据、完成《清式营造则例》(附《清式营造辞解》和《清式营造则例图版》)的基础上,撰著《营造法式注释》,惜只完成上卷。
陈明达先生毕生致力于《营造法式》研究,其《营造法式辞解》遗稿已经后人整理成书问世。他近半个世纪研究工作的用书,就是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营造法式》,书中用红笔做了大量点校批注,“涉及全文句读、条目统计、文字校勘、古籍核对等”(《出版说明》),关注问题全面,思考深入,是他研究工作的坚实基础。《营造法式(陈明达点注本)》即以此书为底本,套色影印,使这一珍稀孤本,化身千万,嘉惠后学。
1939年陈明达与梁思成、莫宗江等考察四川
陈明达先生早年参与营造学社的古建筑调查、测绘工作,积累大量实证经验,成为他中年深入、系统研读《营造法式》的良好基础。通观全书,陈先生的点注工作,大体可归纳为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全书做了准确的断句标点,使读者有豁然开朗之感。其次是重新统计了篇数及条数。《营造法式看详》中说全书“计三百五十七篇,共三千五百五十五条”,这一数据被广为引用,陈先生在目录各篇题下标明序号,共得359篇,又在正文各卷中逐条标明序号,于目录页天头、地角记下各卷条数,汇计共3795条,使此书篇数、条数第一次有了准确数据。而这一套序号的编定,更为检索、引证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三,多本比勘校订。《营造法式》北宋崇宁初版本已佚,明代多种抄本皆源自南宋绍定本,但绍定本现仅存三卷半。清四库全书本源自明天一阁抄本,缺卷以《永乐大典》本补全。明钱谦益绛云楼抄本流入钱曾述古堂,辗转传抄数种,其中丁丙八千卷楼本为江南图书馆购得,商务印书馆曾石印出版。后陶湘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抄本、密韵楼蒋氏抄本、丁丙八千楼本等互校,仿绍定本版式、字体刊行,商务印书馆多次影印陶本,并缩印收入万有文库。陈明达先生以1954年版万有文库普及本为底本,与国家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文津阁本、故宫博物院藏述古堂本、丁丙八千卷楼本、陶湘仿宋刊本及日本学者竹岛卓一《营造法式之研究》相比勘,在书眉逐一注明各本文字相异之处,辨正补缺。如卷四第十五条“四曰令●(木共)”之后,补入第十六条“五曰慢●(木共)”全文40余字。尤其是各本中关于工、料数据的不同记载,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
1954年,陈明达指导测绘南禅寺图
第四,点注中做了大量辨误工作。如卷四第二十二条“乘替木头”之“乘”,有眉批:“疑为承”。卷四第四十二条“其料量柱材随宜加减”之“柱”,有眉批:“疑为栿”。卷八第二十条“八角并”,有眉批:“‘并’应作‘井’。”卷十六第十一条:“如地坚硬或砂礓相杂者,装一百三十担。”有眉批:“‘一’,安诸于六十步内掘土般工比例应为‘二’。”
尤为可贵的是利用内证互校,如卷三第八条“筑基之制”,有眉批:“卷十六 诸土:干重六十斤为一担。”而卷十六第一条“诸土”,有眉批:“卷三 筑基:每方一尺,用土二担。”卷四第四十一条“即补间铺用讹角料”,有眉批:“卷三十图样作讹角箱料。”卷十二第十三条“胡云及蕙草云之类同”,有眉批:“彩画作制度作‘吴云’。”查卷十四第三十条“一曰吴云,二曰曹云”,有眉批:“雕作作‘胡’。”卷十九第三十九条“涎衣木”,有眉批:“夜义?”看似意义不明,实因卷三第十一条中有“夜义木”,两术语音近,或恐即是一物。诸如此类,可见陈先生已将全书烂熟于心。
第五,补充信息,开阔思路。如卷三第十一条“城基”,有眉批:“《武经总要》:城高五十尺,底宽25尺,顶宽12·5尺。”是与明代规制相比较。卷三第十七条“磨●(石龙)”,有眉批:“《世说新语·言语第二》10条,刘孝标注引《文士序》言刘桢(曹魏时)‘配输作部,使磨石’。”是与六朝制度相比较。卷二十四第六十四条:“莲华柱”,有眉批:“莲华柱(虚柱)。”卷二十五第六十五条“条砖”,有眉批:“砖作制度,用条砖长一尺二寸广六寸厚二寸。”卷二十六第九条“大料模方:长八十尺至六十尺”,有眉批:“一等材,每架九尺,八架七十二尺。五等材,十二架(四寸四分),长七十九尺二寸。”
陈明达抓紧绘制《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大木作》图版
第六,发现疑问,提出研究重点。如卷三第二十三条“石段”,有眉批:“长三尺、广二尺、厚六寸,似为定法。”卷四第十二条“累铺作数多”,有眉批:“何谓累铺作数多”。卷十第九十六条“平棊”,有眉批:“平棊各件尺寸太大,例如桯子大竟过帐柱,疑全误。”卷十一第一四六条“里槽下鋜脚仰托榥”、第一四七条“里槽下鋜脚外柱子”,有眉批:“似缺‘里槽下鋜脚外贴’一项。”
陈明达代表性学术著作《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书影
尤应注意的是,“大木作制度”两卷中,针对正文内容,在眉批中顺序列出37个问题,如卷四第十一条:“各以其材之广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厚,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这一段文字旁均划有红线,标有数字,眉批列出两个问题:“3,何以用3;2比例”“4,以材为祖之意义”。至卷五第五十三条“造檐之制”,眉批列至第37问:“檐尺寸?材分?生出之材分”。后“大木作功限”三卷中,卷十七第十六条“八铺作里跳用七铺作,若七铺作里跳用六铺作,其六铺作以下里外跳并同”,眉批列第38问:“里外跳,铺数的关系?”第二十四条“昂栓二条”,眉批列第39问:“此昂栓用途?长度如何解释?”卷十八第一零六条“衬方三条”,眉批:“40,衬方用单材或足材之分。”卷十九第十二条“襻间,脊串、顺身串并同材”,有眉批:“41,顺身串。”正是对这41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研究,结晶为陈明达先生的另一部重要著作《<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
正如《出版说明》所指出的,本书“不只是完整地呈现了陈明达先生对《营造法式》的研究工作,更是将其严谨的研究思路和执着的科学精神示予后来学人,使后人能在其研究基础上有新的突破与成果”。从这部点注本中,我们不但可以看到陈先生的学术成就,而且可以体悟他的治学方法,有如为后学研读《营造法式》这部“天书”,辟开一条新的途径。
本文作者
薛冰,原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任江苏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城》《盛世华年》,书话集《旧书笔谭》《版本杂谈》《古稀集》,文化随笔集《家住六朝烟水间》《书生行止》《饥不择食》《漂泊在故乡》,专著《南京城市史》《格致南京》《读南京》等作品五十余部。
READ MORE
推荐阅读
编辑:陈一
更多阅读
| 图书推荐 |
| 经典影像100年 |
| 手机摄影 |
| 摄影后期创作 |
长按关注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