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天,300幅照片,这是一个属于浙江的战“疫”故事
点击上方 蓝字 ▲ 关注订阅 浙江摄影出版社
今年1月,当浙江人民还沉浸在迎接新春到来的喜庆氛围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如同一颗骤然入水的重磅炸弹,激起了千层浪花。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浙江省委、省政府临危不乱,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按照党中央的决策,迅速行动,全面动员、全面部署,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1月23日,浙江省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月25日,浙江省援鄂紧急医疗队出发。2月中旬,随着疫情趋稳,浙江各地因地因时、分类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3月19日下午,浙江省支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的151名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任务回到杭州,这是浙江首支返回的援鄂医疗队。
从1月23日到3月19日,在这56天里,浙江人纷纷扛起了自己的那份责任,筑起了一座抗击新冠肺炎的钢铁长城: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奋力同病魔搏斗;冲上前线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夜以继日,力求尽早研制出抑制病毒的药物……还有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募集资金、捐款捐物的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日夜值守的社区工作者、警察,赶制防护用品的工人,以及志愿者、快递小哥、自觉居家的百姓……
这些感人而温暖的瞬间,也被镜头一一记录了下来。
01
守护生命
01
在这场争分夺秒的生命保卫战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坚守在一线,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全力守护每一个生命。他们,是无私奉献的白衣战士,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1月25日,大年初一。浙江各地医护人员组建省援鄂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
▲ 浙江省援鄂医疗队出征仪式。此次医疗队共有141名成员,其中医护人员135人,其余为后勤保障人员,来自30多家三甲医院。(徐彦 彭鹏 周旭辉 摄)
▲ 2月2日,李兰娟院士医疗队进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救治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他们带去的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三大技术发挥积极作用,在与当地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ICU的病死率由原来的80%以上降至15%以下。(陈洁 摄)
▲ 1997年出生的郑春燕是江山市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之一。2月9日出征时,她坚决不让母亲送行,在电话里不停地安慰母亲:“放心吧,妈妈,等我平安归来,你来接我回家。” (严林忠 摄)
▲ 3月3日,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门诊部门口,36岁的张重生(化名)由衷地向浙江医疗队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一躬。他是浙大邵逸夫医院支援荆门医疗队首个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胡元勇 摄)
02
科学防控
02
突如其来的战“疫”,也考验着浙江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为全国最早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省份,浙江迅速行动,积极探索,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采取一系列有效疫情防控措施,为保护人民健康安全筑起一道道防线。
▲ 3月2日,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流水北苑小区持“绿码”的居民,在小区新设门禁处戴着口罩刷脸就能进门。这台新设备叫作文晖“智汇”健康码智能三合一门禁系统,是由街道提出需求设想,区数据资源管理局与相关公司研发核心算法,经过产品迭代实现的。新系统能够识别人员和健康码是否统一、人员是否为小区居民以及健康码实时颜色等。(徐彦 马吕骞 潘春炜 摄)
▲ 2月25日,长兴县太湖图影省级旅游度假区一企业内,医护人员和青年志愿者为来自美国、俄罗斯等地的外籍人员送去医用口罩并普及防疫知识。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太湖图影管委会为辖区内企业的外籍复工人员送服务,普及防疫知识,建立健康档案,落实防疫措施。(吴拯 摄)
▲ 2月22日,履带式智能机器人“雷神1号”在杭州萧山机器人小镇进行消杀示范。它敏捷灵动,威力不凡,是消杀的“硬核”装备,每小时可消杀1万平方米以上,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强力支持。(周旭辉 彭鹏 蔡卡特 摄)
▲ 2月14日,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驾驶企业新研发的植保机在厂区开展消杀作业。该植保机每小时能喷洒消杀2万平方米,成为企业复工复产得力的防疫助手。(陆一平 摄)
03
我的担当
03
不知不觉间,这场战“疫”,已经凝聚起全民抗疫的力量。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浙江千千万万名基层干部主动请缨,冲在一线;浙江全省各级各类志愿者身披红马甲,成为基层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一支生力军。
▲ 3月初,由共青团浙江省委面向全省各级团组织、各企事业单位团委、各志愿者团队等共同发起了“热血先锋‘疫’战到底”无偿献血行动,动员年轻人奉献爱心,助力战“疫”。(周旭辉 郑珊珊 摄)
▲ 2月8日,长兴县画溪街道徐家浜村,志愿者胡前俊正拄着拐杖为村民测量体温。胡前俊是一名“90后”党员,患有肢体残疾。由于学校开学延迟,他便主动请缨到村里做志愿者驻守卡点,每天6小时在村口为进村人员测量体温、登记资料等。他还利用自己高中教师的优势,将防疫知识传授给村民,做好村里卡口的“守门员”。(谭云俸 摄)
▲ 疫情发生以来,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夹城巷社区70岁的老党员周水根,每天在大门口巡逻值班。他一手拿着小喇叭,一手向居民敬礼打招呼,这成了他的标志性动作。(高锦昌 摄)
04
温情定格
04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们纷纷加入这场爱心接力,用自己的方式,为赢得这场战“疫”的胜利凝聚力量,也留下了无数温情感人的画面。
▲ 2月9日一大早,正在建德市大洋镇里黄村防疫检测点执勤的民警唐文斌接到妻子汪燕萍的电话:“单位紧急通知,我马上要出发去武汉增援了,你好好的,等我回来!”汪燕萍是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主动报名参加建德市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为了见临行前的妻子一面,丈夫唐文斌拎着两袋巧克力和暖宝宝匆匆赶到新安江高速入口处等候。汪燕萍乘坐的大巴车一来,两人没有时间细谈,这对已经16天没见面的夫妻来了一个持续10秒的拥抱。(余炫 洪意钧 摄)
▲ 2月4日,舟山跨海大桥金塘高速服务区,舟山市公安局定海区分局巡特警大队女辅警乐丹维正举着一块写有“检查站前停一停,不留疫情留感情”标语的牌子,呼吁广大车主耐心等候测量体温。姑娘这一温馨的举动,被许多车主拍下并分享到朋友圈。(陈永建 摄)
▲ 从2月3日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余姚全市各村庄、小区实行24小时值守管控。村民郑树锋是一名家宴厨师,看到村里的党员、志愿者日夜坚守在全村四个防疫卡点,他每晚9点左右出门,免费为他们做夜宵,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通常要烧六十份左右的夜宵。(陈斌荣 摄)
▲ 3月2日晚,100幅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巨幅海报,在湖滨步行街、武林广场、省人民大会堂北广场等杭州市一百多块户外大屏上联播,同时还与钱塘江两岸的媒体墙等载体同步互动,实现同一个城市、同一个画面、同一种声音,向白衣战士致敬。(魏志阳 董旭明 摄)
▲ 3月1日,台州市黄岩区。陈欣逸跟远在湖北省荆门市支援当地抗疫行动的爸爸视频通话。(潘侃俊 摄)
05
春回大地
05
随着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浙江各地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援鄂医护人员也逐批凯旋返浙。如同翩然而至的春天,整个社会正在逐渐回暖,步入正常的轨道。
▲ 3月8日,位于杭州湘湖的世界旅游博物馆项目实现全员返岗复工。(董旭明 范方斌 董东 摄)
▲ 2月20日,舟山市普陀区红旗村观碶头晒场,当地村民趁好天气晾晒鱼干。(陈永建 摄)
▲ 3月10日,杭城春风拂面,西湖白堤草如茵、柳如眉,桃花朵朵绽放,又是一派江南好春色。(魏志阳 摄)
▲ 浙江援鄂医疗队保持了零感染的纪录。(梁臻 李震宇 摄)
值此春暖花开之际,浙江摄影出版社和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共同组稿、编辑、出版了《战“疫”2020:浙江抗击新冠肺炎全景记录》这部反映浙江防控疫情过程的图册,由李兰娟院士亲自作序,用这300多幅照片,记录下每一个激动人心、感人至深的场景,展现出每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战“疫”者动人的高光瞬间。
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谨以此书,为我们的党和人民点赞,致敬守护我们平安和健康的人们,致敬助力疫情防控的爱心人士,也致敬复工路上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感谢你们,为我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
《战“疫”2020:浙江抗击新冠肺炎全景记录》
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 编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20.4
ISBN / 978-7-5514-2943-6
编辑:陈一
更多阅读
| 图书推荐 |
| 经典影像100年 |
| 手机摄影 |
| 摄影后期创作 |
长按关注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