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FA讲座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莫森·莫斯塔法维:建筑与情境

中央美院艺讯网 中央美院艺讯网 2020-08-31



2019年3月10日晚六点半,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协办的讲座《建筑与情境》在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是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2019年学术主题“包豪斯与当代中国”的开篇启动活动之一,主讲人莫森•莫斯塔法维先生是世界知名的建筑师、教育家,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亚历山大及维多利亚•威利设计教授, 中央美院荣誉教授。讲座中,莫斯塔法维提出情境的抽象性,即“非物质性”,并以其著作以及大量案例清晰生动地向听众诠释了建筑师如何结合情境因势造物,这一观念也对建设智慧城市、城市化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次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朱锫主持。





讲座全程视频

(视频较长,建议收藏后wifi环境下观看)


——“后包豪斯:知识分子、建筑学和社会重建”研讨会

及全程视频,请持续关注艺讯网后续报道——


主讲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莫森•莫斯塔法维

讲座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朱锫


讲座伊始,主持人朱锫教授介绍了莫斯塔法维的学术重点在于城市化模式和过程的研究,以及技术和美学的交融研究。莫斯塔法维教授将结合在哈佛大学、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学院、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剑桥大学和法兰克福美术学院等任职经历,以及多个建筑大奖评审经历,揭示在包豪斯之后,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世界建筑学教育在理念、框架、身份认同、关键节点等方面的变迁,并提出其自身对建筑学和建筑学培养的深刻洞见。


讲座从“情境” 在英文语境下的含义展开。莫斯塔法维指出“情境” 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环境条件,但它也是一种非物质的情况,与实体并非存有物理联系。“作为设计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等等,我们一直在讨论情境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随后他指出情境的重要性在于提醒着建筑师不要进行简单的复制,因为建筑与手工业并不存在等同性,这也是对包豪斯的讨论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他深入探讨了建筑师、雕塑师、艺术家、纺织业者几方的关系,“并不存在一种出自手工艺的建筑”,艺术的确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手工艺,因为它依赖特定的知识,而手工艺的经验是可以习得的。同时,莫斯塔法维启发听众思考来自不同领域的潜在影响,甚至包括情感的意义。


讲座现场


莫斯塔法维在谈到今天的机构的议题时,介绍了他关于特定主题的系列著作,包含了莫斯塔法维迄今为止关于包豪斯的讨论,包括《风化》、《表面结构》等。天气是建筑设计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在设计中探索时效性的问题。《风化》一书中以风化、侵蚀问题为案例,提出在致力于技术层面采取必要预防手段的同时,以审美的角度看待并预先设计,使得风化不仅是一种破坏,也是一种提升。莫斯塔法维提到,要将建筑成为设计和想象的一部分,“例如,我们可以去设计一个封闭的信封,避免在表面划出痕迹,并尽力在几年之内保持如初,那么我们就需要衡量思考时间和材料的关系。”


此外,随着工业化的普及,建筑已变成了工业生产的产物。莫斯塔法维观察现状得出结论,现在的许多建筑并不能说是设计产物,而是市场尽可能建造出建筑,住户去适应使用。例如在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相同的房子被不断复制,这样的现象就将建筑设计的系统生产转变成了工业生产。建筑师需要面对如何将建筑与工业生产无缝衔接的问题,以不同情境进行生产。


随后第二个问题是围绕实践展开,基于科学系统的方法论,莫斯塔法维以西班牙经营的空间为例,论证了新架构与材料有限的矛盾下综合分析的技巧。有些建筑师从深入的历史研究中汲取养分,例如从罗马人的武器材料获得灵感。他认为欲想创造出充满联系的建筑,必然受艺术实践与色彩的作用和影响,这需要建筑师建立一种全面而联系的策略,在当代美学实践的维度上达到建筑的最大化意义。


讲座现场


在城市化议题中,莫斯塔法维指出当建筑师总是在工厂工作时,其结果实际脱离了建筑情境的大生态系统,对于建筑师来说,拿出最好的模型推动参与社会转型远比为一小部分人的设计更具深远价值。今天的建筑师需要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我们城市的未来,而不仅仅是风格的规划。他呼吁听众与业内人士:“所以在学术方面,我觉得我们的责任需要被重新思考,我们要考虑采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城市的未来问题。鉴于我们的资源非常有限,同时我们的责任也在于设想其他类型的条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全领域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最终,为了应对不确定的情境,我们需要既有技术知识,又有审美理解,以及对我们所使用的星球建立一种伦理政治的关系。”


讲座尾声,在场的听众围绕城市规模的建设困境、技术与美学的平衡等现实问题踊跃提问。莫斯塔法维表达了其对包豪斯建筑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发展,就情境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回答。正如他所说“我不只是关注城市的未来。优美的景观是生态城市化的组成部分,它不会走向死亡”,相信他娓娓道来的讲述已经感染了更多的人,为建筑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文丨王伏羲

讲座现场图、视频丨胡思辰





 “后包豪斯:知识分子、建筑学和社会重建”研讨会

及全程视频,请持续关注艺讯网后续报道 


  研 讨 会 Seminar:

主题 Topic

后包豪斯:知识分子、建筑学和社会重建

Post Bauhaus: Intellectuals, Architecture and Social Regeneration


“后包豪斯”是2019央美建筑年度学术议题“包豪斯与中国”的第一个子议题。以历史时间维度的“之后”(after)与思想方法之“后”(post)的双重路径,批判性的回溯历史上的包豪斯的复杂面向,检视其思想遗产在20世纪不同语境中遭遇的引用、简化或误读,反思其对于当今学院与知识分子的立场界定、建筑学学科发展、以及对于未来的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