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央美毕业季丨“洞见新百年”艺术青年第一期:肉身观照
2019年是中央美术学院新百年之年,在此次的毕业季作品展中,需要去观察、去发现、去记录属于下一个百年希望中的艺术家与作品。2019年5月上旬,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季系列活动开启,5月10日到31日为研究生毕业展,6月6日到25日为仍在火热展出的本科生毕业展。在琳琅满目的毕业作品面前,或许只能用一种久经积累的艺术直觉去判断值得阐释的意义。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或者艺术家注入更多的发光能量。艺术的价值是需要被不断挖掘,就如同实现梦想需要不断努力。本次,艺讯网特别推出专题报道,寻觅展览中具有启发性的作品以及艺术家,带给更多观众极具话题性、内涵性、价值性的观察和讨论。
本次我们通过独特的专题视角“百年洞见”,针对二十四件毕业作品进行了观察,通过多次重构,在毫无头绪、浩瀚如海的作品中寻找一条路径,作为理解的向导。将作品分为“肉身观照”、“以物易心”、“物里悟外”、“自见传统”、“未来表达”,五期视角进行逐步推荐。
于此,我们试图勾勒一个轮廓清晰的成长故事,临近毕业学子们的汗水与努力编织其中,埋下种子静待生长。或许精选再次留恋的作品,把他们串连成一个可经由叙述的逻辑,从而生成另一场展览。“百年洞见”——期待在央美新百年之际,我们所洞见的艺术与青年,能洞见百年之后的艺术。
第一期视角:“肉身观照”
肉身作为人最为亲近感知体,是创作最易获得的素材,也是情感表达最为常见的寄托。本单元主题为“肉身观照”,选取以下五位毕业生的作品,来记录肉身是怎样作为一种情感的观照,在他们的作品当中,我们似乎被唤起身体的知觉,他们用最为细微的观察,最为敏感的知觉,用艺术记录着肉身某种呼唤。你可能曾在毕业展中遇到他们的作品,但你肉身给予你的观照是否需要再次用记录观看。
1
王一好
×
《一种皮相系列》
王一好
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2016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研究生
导师王玉平
参展经历:
2019年 “GIFT EXCHANGE”双人展-中央美术学院
2019年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2019年“回响”第七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五号楼多功能厅
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 “学院本色”在校生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馆
2016年“历史的回响——中国铁路机车素描展”,中华世纪坛中心展厅
2015年“甜品”展,艺术发现第一回,北京798艺术区 凤凰艺都
2014年中央美术学院第四届“足迹青春”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5号楼旋转楼梯展厅
叶蓝素120*120cm丙烯、树脂
《界限》50*50cm 布面丙烯、树脂 2018年
我着迷于女性肢体的状态,其中暗含一种说不出来的暧昧关系与内在联系,每一个状态背后的暗示性语言我都想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一直对色彩的透明质感特别感兴趣,在画面中也不断在做透明度的尝试,追求微妙的色彩关系,用透明度高的纯色来表现通透的人体,尽可能地去除掉一切琐碎的细节,只剩下我想留住的最纯粹的那一部分,是我觉得最好的表达方式。
90后这一代的个体状态是关注自我意识,我是一个典型,我深知无法强迫自己去做社会性题材或伟大的历史题材,我能拥有的最好的创作就是关于自己,其他都遥不可及、说不清楚,只有自己是最安全的,不乏味的。我在这个自我意识的范围里抽取出了我对女性身体意识纤细的体验,作画时用澄澈、立体、光滑到的材质来表现女性隐秘柔软的情感,用孩童般艳丽的色彩来传达我对女性群体如新生婴儿般细腻而敏锐的关注,进而对女性身份做进一步探索。
睡梦120*120cm丙烯、树脂
每个时代的女性都有共通点,我站在这个节点看向她们,不管她们从事什么职业,都无一例外地终其一生渴望得到注目与被爱,也许是女性基因里的局限性,就算活到满头白发,她的内心还是想做一朵娇艳的花,变成一种香味去征服万物,这就是女人。那些抚媚、魅惑、性感的特质存在于不同年龄段中,它们以各种姿态展现在我面前,是我真实感受到的。在这次《一种皮相系列》的创作中我延续本科时期提出的“童趣”这一概念,以简单的几块带有视觉冲击力的高饱和度色彩来构成画面,以孩童般天真的绘画语言来述说自己对当代女性身份新的见解,缓冲掉很多我想说的,追求一种环绕于画面中的暧昧关系,想给观者带来独属于我们年轻一代人特殊的视觉感受。
因为人的天性使然,我相信我能感受到的每一个普通观众也都能感受到,那些羞涩的、难以启齿的、他们想藏匿的秘而不宣的地带我都知道。当观者在看我的画时,透过画面倒影看到自己,他也曾经淡淡地存在于我的画面中,成为他自己,人和人的共鸣大概就是这样,哪怕只有几秒的共振时间,一样是真实情感的写照。
2
韩艺
×
《情绪》
韩艺
1989年生于辽宁
本科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硕士
展览经历:
2015 两岸青年艺术家创作成果展 福建
《瓷语——青年艺术家跨界实验作品展》北京上舍空间
2017《欲望都市》第二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
《1+4唐承华工作室师生作品展》 北京圣之空间
《情绪》
情绪是什么?
情绪,哪怕是稍纵即逝即逝的情绪,也布满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某一刻我们陷入悲伤,下一刻便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有些情绪追赶着我们,有些情绪躲避着我们。通常我们不会知道的清晰鲜明,也许我们只是感受到它的附属物。
——乔瓦尼·弗契多
《情绪》展览现场
手工书
无论是何境遇,当我陷入到自己的“情绪”时,曾经无法察觉,并且坚信不疑的认为我没有任何问题。
当情绪充满我的整个生活的时候,
愤怒——炽热的喷发
内疚——如洗不掉的污点
焦虑——所感对未知的恐惧
悲痛——沉浸于不存在之中。
快乐——幸福的碎片。
它常常令我们受伤,有时或者令我们感到疲惫。
有时候情绪也会把我们高高地举起来,或者把我们带到远方。
105件附属者,67位情绪附属者,各具情绪,哺乳者、少女、更年期者——,离异单亲母亲和被快乐充满的母亲等······
它们充斥着我,波及到我身边的每一个,有些无关紧要。有些,我们无法摆脱传达它并赋予各角色间强迫的“心意”,不能拒绝。
社会赋予我们各角色,某些情绪,至少我们应学会如何驯服,试图探讨脆弱真实的存在,平和化蛹成蝶,也许,笑容可以衡量生命,而不用泪水。当我们偏爱一种视角,放弃另一种视角,也许多种视角并不会像看起来那么糟糕。否则未曾感知,看不见的内部,会更加糟糕。
3
司康
×
《解构之光》
司康
1990年6月 生于山东省青岛市
2009年─2013年 青岛大学水彩专业本科
2013年─2014年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壁画系进修
2016年─2019年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研究生 导师:叶南教授
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山东省水彩画会会员
艺术经历:
2018 作品《解构之三》入选首届中国水彩研究会年度作品展
2018 作品《解构之二》入选“回响·第七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
2018 作品《解构之一》入选中央美术学院“学院本色”学生作品展
2017 作品《无声梦歌》入选第四届我爱水彩作品展
2017 作品入选第三届水彩新人新作展2012 作品获得中国水彩画新人新作展优秀奖
展览作品
解构之光 200×100 水性材料 2019
寻 72×52 水性材料 2019
在当今美术基础教育中,造型解剖结构学一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但它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我们从事艺术创作时,所描绘的重要对象是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生活,而表现人类自身离不开对人体造型解剖结构的认识与学习。通过对这一方面的深入了解,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大自然所孕育的人类拥有着许许多多美的元素,是多种审美符号的综合体。所以如何把我们学习到的理性、严谨的解剖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生动地描绘人体的美,表达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是每位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在造型基础解剖教学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追 72×52 水性材料局部
远古的呼唤 56×37 水性材料 2018
时代的风化 60×40 水性材料 2019
通过对中央美术学院解剖教学脉络的梳理与思考,我愈发感觉艺用人体解剖学在当今基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学术价值。从艺用人体解剖学对于我个人毕业创作方面来讲,通过对艺用解剖的深入学习,使我创作时题材和内容的选择性更广,手法更灵活。可以想象,如果对艺用人体解剖知识了解的程度不够,是无法较好的表现多人体与多人物的题材,一但画面处理不好,就很容易露怯出现例如人体比例不对、各部分连接不起来、肌肉群高低点错误等硬伤,画面质量将会大打折扣。同时随着解剖理论知识的提升,让我拥有了对画面高品味、深内涵的追求,更能体会人体骨骼与肌肉自身的抽象美感,逐渐脱离束缚将画面的精神性与思想性融入其中,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在毕业创作构思前期,我特意去央美解剖教室收集了大量与解剖有关的图像和影像资料,查阅了许多艺用人体解剖丛书并做了大量的草图实验,一步步的去寻找自己对于解剖的理解和感受,慢慢地摸索到了一些自我的语言与表达方式,逐步画出了一些相对完整的艺术作品,我的毕业创作呈现着我对艺用人体解剖的思考与探索。在我的一些作品中,除了对人体与骨骼的描绘之外,我还特意选取了部分西方的经典石膏形象和一些线性解剖示意图,我努力将一些当代元素与几何构成分割线融入画中,使作品中的艺用人体解剖内容更具现代性和时代特征,以此来诠释我内心里对于艺用解剖的认识和感悟。
4
沈采
×
《Stay Alone Together》
沈采
1996年12月生于中国江苏
201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本科专业方向数码媒体艺术,2019年获学士学位。
获奖经历:
2017-2018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学生奖(三等奖)
2018.01 2017 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优秀作品奖
2017.05 2016 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优秀作品奖
参展经历:
2017.1 2117+ 北京 高更画廊
2017.5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下乡作品展
2018.1 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优秀作品展
2018.11 碎片—CAI青年艺术家实验室爱丁堡计划
2018.11 未未来教育实践阶段展览
2018.12 小组毕业设计展
作品材料:影像装置
科幻影响下的双重身份
——关于作品《Stay Alone Together》
我时常在想,我是否是一个人。这么思考的我,有一部分的自己仿佛游离出身体,不受我的控制,也无法知晓。就像二重身,互相感知,互相牵连却永远无法相见。
从小组毕设《新维度与新存在》中我与我的组员一起探讨了在新技术的胁迫下,人通过数据从而可视的新姿态及科技环境中的第二身份,我就开始关注这样的问题。而在接下来在论文《论科幻影响的双重身份》中,我结合了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艺术媒体与科技,从科幻叙事的角度分析了双重身份的产生以及在艺术中的运用。
于是在毕业设计中,我延续了自己对人体内双重身份的关注,通过空间设计,以及一套个人影像的剪辑语言,表达了一个人体内双重身份不断重合与分离的观念。
作品名称为Stay Alone Together,在作品名称中Stay Alone与Together是一对反义词,即两个“我”是共存且孤独的。身体里的两个“我”是两个独立的自我,但他们又共存于一个躯壳之内。他们缺一不可,互不干扰地生活着。平常可以被看到的“我”,和无法被看见的“我”组成了完整的我。以床垫这样一个最常与人体大面积接触的物体为媒介,塑造一个两个“我”共同生活的空间。通过影像和声音模拟床垫上身体的不同程度凹陷,表达身体中两个“我”的共存、博弈、迁就、回避。
Stay Alone Together
其实,在我的创作过程中,床垫并不是第一选择。一开始,我受到大量科幻叙事的影响,比如金敏的《红辣椒》,更倾向于从一个高科技仪器出发,但在创作时为了先构思出基本框架,便选择了我每天相处时间最长的床作为原点。那段时间正好换了个床垫,因为长时间的使用,床的中间产生了凹陷,躺下时总会不自觉的回到那个凹陷处,这恰巧符合我想要表达的“无意识的身份转变”。没有通过仪器产生另一身份的刻意,而是一个无意识的举动让另一身份显现。
我在剧本设计时则参考了激浪派的一种舞蹈,这个舞蹈三人一组,因每两个人有力的作用而连接。我利用这一规则,创造A与B恰巧的无意识的相遇。
为了能让观者融入我的创造的空间,我继续录制了一些音频,包括一个下雨的环境音以及布料摩擦的声音,这塑造了一个真实又过度清晰的环境,当戴上耳机时,观者将会进入到我和我的世界中——摩擦声是哪一个我发出的不得而知,而同一个环境音又表明了两个我共存在一个时空内。
Stay Alone Together
导师评语
从小组毕设《新维度与新存在》的理性化分析,再到毕业论文《论科幻叙事中的双重身份》。沈采毕业期间一直专注于对“人”身体内多重身份的探讨。Stay Alone Together作为空间影像作品,从材料、媒介、声音、影像以及她设定的一套自己的影像语言,表达了其设定的概念——身体中两个我的共存、博弈、迁就、回避。身份的混乱与交替是当代技术环境下人们面临的新的问题,维持个人第一身份与第二身份的比例,则是当下人类面临的问题。沈采从这一问题出发,通过独特的影像语言,艺术化的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5
柯玮玥
×
《将最初的目的转移到更有吸引力的地方》
柯玮玥
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四工作室
2017-2018学年获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
《将最初的目的转移到更有吸引力的地方》
作品材料:银、铜、玻璃、珍珠、
锆石、螺钿、综合材料
指导教师:李帆、武宏
从现当代社会中对身体及面部的审美流行趋势出发,将最典型的几种改变身体或面部的手段外置为首饰来表现。当下的审美在追求一种“西化”式的骨相标准:高额头、高鼻梁、翘下巴、又小又窄的脸等等,我想将这些标准形状提取出来,去完成我作品的形态。
具体表现为:面部——对额头、鼻梁、下巴、的填充动作;对下颌骨、咬肌的削减动作的首饰化置换。身体——对胸部的填充动作;对身体的增高动作的首饰化置换。作品试图探索一种通过外部佩戴首饰来达到改变个体形象的新型美容手段。
额头填充
面部综合
鼻综合
下巴填充
双眼皮锻炼
隆胸
增高
作为一名版画系的学生,我在学校首次接触到首饰是选修课,当时我选修课的作业主要探究的是,在“首饰”与身体的关系中——首饰是否能为我们的身体补全一些“遗憾”?以“首饰”的形式来填补个体对身体不满意的部分成为了我创作的一个线索。
标题《将最初的目的转移到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其实是传达了我作品中的一个置换的概念。整容是把想要修饰的部分隐藏在表皮下,尽量做到不被人看出来,而选择用首饰这种吸引人的材料,将需要“整”的部分——即最初的目的,完完全全地展示在外面,这需要个体对自身形象的缺点有一定的接受力和包容心。
作品自述及图片均由艺术家提供
撰文丨 林路
编辑 丨 张译之
毕业季展览现场图丨胡思辰
CAFA毕业季观展指南 👇
26分钟前
寻声逐艺,初心远行,艺讯网毕业季专题,看展!走起!转发转发转发~
——TRAVEL WITH ART——
为使真正的艺术爱好者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展览、作品、艺术家及背后的故事,CAFA艺讯网启动全新项目「TRAVEL WITH ART」,联合众多著名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人文学者等一同为大家呈现多元的线上&线下艺术活动!
后台回复“看展”即可获取更多信息,加入艺讯友邻群。
转载及合作请后台联系!
For genuine art lovers who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exhibitions, artworks, artists as well as stories behind them, CAFA ART INFO initiates a brand new project to invite you to visit exhibitions.
CAFA ART INFO
CAFA ART INFO
英文版
Facebook/Twitter
国际同步全部资讯
@CAFAartinfo
https://www.facebook.com/CAFAArtInfo
https://twitter.com/cafaartinfo
最新国际月刊已出
订阅请留言
滑动查看详情
微信公众号
CAFA ART INFO
新浪微博
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
专业学术角度
解读艺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