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环保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2016年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曾表示,要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环境大数据是提高我国环境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将在我国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6年是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元年、“十三五”环境信息化建设的起点。《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的印发,不仅为未来五年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新常态下环境管理转型规划了一条路径。从中央到地方,《方案》需要层层落实,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各级环保部门都已经纷纷开始探索环境大数据建设的实践。
贵州省环保厅长熊德威对此明确提出,环保工作现在面临“三转”,即目标转型、体制转轨、管理转型,而“三转”的交汇点正是大数据应用。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介绍,2016年是生态环境大数据整合年。在去年整合了环境保护部各业务司局60多个系统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2016年将整合、集成42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涉及水、大气、土壤、有毒物质、生态、核与辐射、监察执法、应急、环评、环境健康、综合等业务数据。
具体来看,就环境监测板块而言,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过去,空气质量状况的来源只能依靠各地空气站点,各站点间缺乏互联互通,一旦某地缺乏足够的空气质量监测点,空气质量的具体数值就无法获得。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的位置又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设置的,往往数量有限。
如今,针对这一难题,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城市局地大气主要污染物时空分布大数据模型———U-Air。通过U-Air记录的数据建立的模型,可以分析和预测城市细粒度1kmX1km范围的空气质量,这对监测的精度是一个质的飞跃。
更为利好的消息是,通过大数据分析最重要的应用领域———预测性分析能力,U-Air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挖掘出规律,建立起科学的事件模型;工作中只要将新的数据带入模型,就可以预测事件的未来走向,这对以往的监控和预测逻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颠覆。
想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推荐阅读内容:
在微信内回复:“ 0 ”:了解工业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农村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互联网等。
编辑:安琪拉丨统筹:潘鹏
©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与交流,如有侵权请留言后台处理。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及作者。
亲爱的读者:推荐微信号“水世界订阅号”,ID:chinacitywater。(或扫描下方二维码)